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译文/注释

译文
寂静无欲的心,就像已燃成灰烬的木头;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舟。
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

注释
金山画像:指金山寺苏轼画像,李公麟所作。《金山志》:“李龙眠(公麟)画东坡像留金山寺,后东坡过金山寺,自题。”
心似已灰:即心如死灰。《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黄州惠州儋州:作者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旁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这三个地方,作者度过了长期的贬谪生活。

全文赏析

此诗以自嘲的口吻,抒写平生到处漂泊,功业只是连续遭贬。诗人面对当年自己的画像,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既有对目前垂垂老矣的描述,也有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多重感情交织在一起。造语苍凉,寓庄于谐,言有尽而意无穷。

苏轼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本诗更是语出惊人,开端便说自己心如死灰,乍看似与诗人一向旷达豪爽的性格很不相附,然了解了诗人的经历、心情后,就不能不对作者这种心死之哀寄予深切的同情。

作此诗时,是苏轼去世前两个月,作者已年逾花甲,堪堪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作者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接下来的“身如不系之舟”指自己晚年生活的飘泊不定,抒写羁旅漂泊的忧伤情怀。如果仅限于“入乎其内”的抒写人生的苦闷,苏轼也就不成为令人发出会心微笑的“东坡老”。他不会,也不屑在哀愁中沉沦。

且看后两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反忧伤情调,以久惯世路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自我解脱力是惊人的。苏轼认为自己一生的功业,不在做礼部尚书或祠部员外郎时,更不在阀州、徐州、密州(作者曾在此三地作过知府)。恰恰在被贬谪的三州。真是“满纸荒唐言”,然而这位“东坡看”最能够“白首忘机”。失意也罢,坎坷也罢,他却丝毫不减豪放本色,真是不可救药的浪漫。末两句,语带诙谐,有自我调侃的意味,却也深刻地传达了作者此刻的微妙心情。

整首诗庄中含谐,直中有曲。表现了东坡其人其诗特有的风格。读之使人击节可叹,极易受感染。

写作背景

公元1101年三月,苏轼由虔州出发,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途经润州,在金山寺中,看到李公麟所绘苏轼画像,作《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于上。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苏轼【答仲屯田次韵】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秋来不见渼陂岑,千里诗盟忽重寻。大木百围生远籁,朱弦三叹有遗音。清风卷地收残暑,素月流天扫积阴。欲遣何人赓绝唱,满阶桐叶候虫吟。

答仲屯田次韵全文、注释、翻译、赏析、作者

苏轼【存目 其五一】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诗题:赠仲素寺丞致仕归隐潜山首句:潜山隐君七十四。

存目 其五一全文、注释、翻译、赏析、作者

苏轼【王齐万秀才寓居武昌县刘郎洑正与伍洲相对伍子胥奔吴所从渡江也】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君家稻田冠西蜀,捣玉扬珠三万斛。塞江流柹起书楼,碧瓦朱栏照山谷。倾家取乐不论命,散尽黄金如转烛。惟余旧书一百车,方舟载入荆江曲。江上青山亦何有,伍洲遥望刘郎薮。明朝寒食当过君,请杀耕牛压私酒。与君饮酒 ......

王齐万秀才寓居武昌县刘郎洑正与伍洲相对伍子胥奔吴所从渡江也全文、注释、翻译、赏析、作者

苏轼【答郡中同僚贺雨】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水旱行十年,饥疫遍九土。奇穷所向恶,岁岁祈晴雨。虽非为己求,重请终愧古。鬼神亦知我,老病入腰膂。何曾拜向人,此意难不许。重云萋已合,微润先流础。萧萧止还作,坐听及三鼓。天明将吏集,泥土满靴屦。登城望麰 ......

答郡中同僚贺雨全文、注释、翻译、赏析、作者

苏轼【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二首 其二】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二年相伴影随身,踏遍江湖草木春。擿石旧痕犹在眼,闭门高节欲生鳞。畏途自卫真无敌,捷径争先却累人。远寄知公不嫌重,笔端犹自斡千钧。

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二首 其二全文、注释、翻译、赏析、作者

苏轼【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 其一】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青派连淮上,黄楼冠海隅。此诗尤伟丽,夫子计魁梧。世俗轻瑚琏,巾箱袭武夫。坐令乘传遽,奔走为储须。邂逅我已失,登临谁与俱。贫贪仓氏粟,身听冶家橅。会合难前定,归休试后图。腴田未可买,穷鬼却须呼。二水何年 ......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 其一全文、注释、翻译、赏析、作者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诗词-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