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孙子思为何分辨不出乌鸦的雌和雄?

“都颂君王圣明,谁还能辨清乌鸦的雄雌?”国人无非议,并非是吉兆啊!这件事发生在纪元前337年,战国争霸时期。卫国的国王,言语和决策不正确。但群臣随声附和者很多,大家都赞颂君王圣明,如出一人之口。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而生卒年则不详。按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受儒教祭祀。

子思说:“我对卫国的看法,正像《论语》中所讲的:君不像是君,臣不像是臣。(原文是:“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 有个复姓公丘的贤士闻之大惊,问道:“你根据什么这样说呀?”

子思解释道;“作为国家的君王,如果自以为是,就会听不进大家的意见。认为事情做得对而自以为是,还会拒绝大家的意见;又何况随声附和不正确的事情,来助长邪恶呢!国王不审察事情的是非真相,而喜欢别人赞扬自己,没有比这更昏暗了。臣子不思考是否合乎道理,而阿谀求荣,以此来求得主上的好感,没有比这更会巴结的了。君王昏暗,群臣奉承,以此高居百姓之上,百姓是不会拥护的。如果这种现象,不加制止,国家就不成体统了。”

子思更进一步的对卫国国王说:“长此下去,您的国事将会越来越糟呀!”卫国的国王问道:“这是什么原因呢?”

子思回答说:“这是有来由的呀。因为您讲话自以为是,大臣们不敢矫正其不对;大臣们讲话也自以为是,下官和百姓们,同样也不敢矫正其不对。君臣既然自认为贤明,下边就会同声称赞贤明,因为称赞贤明,就会被看成恭顺而获得富贵;矫正错误,就会被视为抗逆而受到灾祸。这样下去,正确与善良还会从哪里产生呢!《诗经》说:‘都讲我(指国王)圣明,谁还能辨清乌鸦的雄雌呢?’这不正像您国的君臣关系吗!”(原文是:诗曰:“具曰余圣,谁知乌之雄雌。”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刘伯温是怎样助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又有何结局

刘伯温是怎样助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又有何结局

刘伯温,朱元璋,明朝

苏武被扣匈奴19年 归汉后的他都遭遇了哪些事?

苏武被扣匈奴19年 归汉后的他都遭遇了哪些事?

李陵,苏武,李广利,汉武帝

北宋大臣陈尧佐生平简介 陈尧佐是怎么死的

北宋大臣陈尧佐生平简介 陈尧佐是怎么死的

陈尧佐,宰相,北宋

唐朝宰相卢杞为何臭名昭著?卢杞是个什么样的人

唐朝宰相卢杞为何臭名昭著?卢杞是个什么样的人

卢杞,宰相,唐朝

历史上太后听政为何要“垂帘”?慈禧也“垂帘”吗

历史上太后听政为何要“垂帘”?慈禧也“垂帘”吗

慈禧,清朝,太后,历史

司马迁是因为给李陵仗义执言 才惨遭宫刑横祸吗?

司马迁是因为给李陵仗义执言 才惨遭宫刑横祸吗?

司马迁,汉武帝,李陵,《史记》

揭秘:道光皇帝为何一脚踢死了自己的儿子?

揭秘:道光皇帝为何一脚踢死了自己的儿子?

道光,嘉庆,咸丰,清朝

北宋宰相王随生平简介 北宋宰相王随是怎么死的

北宋宰相王随生平简介 北宋宰相王随是怎么死的

王随,宰相,北宋

揭秘:永乐大帝北伐时 太子朱高炽监国几次?

揭秘:永乐大帝北伐时 太子朱高炽监国几次?

朱棣,建文帝,明朝,朱高炽

蒯通是哪国人士?蒯通真是寿终正寝而终的吗

蒯通是哪国人士?蒯通真是寿终正寝而终的吗

刘邦,陆贾,汉朝,蒯通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孔子之孙子思为何分辨不出乌鸦的雌和雄?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