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权术傲视群雄 是三国最后的赢家吗?


司马懿以退为进的政治谋略

以退为进是一种高超的人生智慧,佛家有一首叫《插秧偈》的歌:“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勇往直前容易,退一步却很难,但是诚如佛家所言,如果只知道进而不知道退,那世界并不圆满,因为它只有前面的一半,而没有后面的一半。在三国群雄中,有一个人最善于把以退为进转化为政治谋略,虽然他起点不高、“出山”也比较晚,但他取得了最后的成功,这个人就是司马懿。

司马懿是曹魏的掘墓人,但他也是曹魏的功臣之一。司马懿活了七十三岁,比曹操、孙权和刘备活得都长,在那时算是高寿。他二十八岁出来在曹操手下做事,先后事奉曹操、曹丕、曹睿、曹芳等四位曹氏君主,七十岁时发动政变夺权,中间长达四十多年是在给曹魏“打工”。

曹丕在位时,曹洪、曹仁、夏侯惇等老将纷纷谢逝,曹睿在位时曹真、曹休也死了,曹氏和夏侯氏在军中失去领军式人物,像夏侯威、夏侯玄、夏侯霸、夏侯楙这些人,一来在军中没有威望,个人也没有战功,二来这些“富二代”们也没有经过艰难困苦的历练,缺乏统帅能力和政治斗争经验。在这种情形下,曹氏和夏侯氏之外的异姓将领执掌军权就在所难免。曹丕重用的异姓将领有两位,一个是陈群,另一个是司马懿,他们都是“太子四友”的成员,凭借跟曹丕良好的个人关系步入军界,地位迅速上升,逐渐超过了张辽、张郃等宿将。

曹丕临死前召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到崇华殿南堂,“并受顾命辅政”,司马懿随后被升为骠骑将军,后来让他屯兵于南阳郡宛县一带,“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司马懿在军界不仅拥有仅次于曹真的地位,而且手中掌握了实权,他成功平息了孟达之叛,个人威望进一步提升,明帝曹睿升他为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让他协助曹真伐蜀。曹真伐蜀失败后淡出军界,不久就死了,司马懿前面的唯一对手也没有了,所以当诸葛亮再度北伐时,曹睿不得不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

当时的主战场在西面,曹睿命司马懿改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在军界的权力进一步巩固,就连车骑将军张郃都成了司马懿的属下。当时乐进、张辽、李典、于禁等人已死,能与司马懿抗衡的只有张郃一个人,司马懿一心想除掉张郃,在诸葛亮退军时坚持让张郃追击,使张郃在木门道遭受蜀军伏击,张郃丧命,再也没有人能构成对司马懿的威胁了。

当时司马懿大权在握,在军中广树私威,培植心腹,打击那些忠于曹魏的人,个人势力不断上升,到景初二年即二三八年司马懿平定辽东时,他的个人威望和权势达到了高峰,此时他已具备了与曹氏分庭抗礼的机会,但在随后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隐忍不发,即使受到百般推挤和欺凌,依然保持低调,他这时已经六十岁上下,此生来日无多,但他看起来并不是很着急。

景初三年即二三九年魏明帝曹睿驾崩,前一天里四次急诏司马懿入京,曹睿终于在临死前见到了司马懿,曹睿拉着司马懿的手将曹芳托付于他,让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政。这次辅政与当年曹丕驾崩时那次已有不同,现在的司马懿权力更巩固,而曹氏的势力更加式微。司马懿先是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又迁为大司马、太傅,享受了“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殊荣,天子还要拜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其他几个儿子拜为骑都尉,全都封为列侯,但司马懿“固让子弟官不受”。

司马懿在曹操身边做事长达十多年,曹操的行事风格和斗争经验对他深有影响,像曹操一样,司马懿也是个重实轻名的人,并且有着高人一筹的大局观,魏明帝驾崩后,曹芳微不足道,但司马懿仍然认为时机不成熟,曹操给后世子孙留下的政治遗产太丰厚,还有不少文武官员心向曹氏,曹魏还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于公开决裂,考虑到这种情况,司马懿继续选择了忍耐。

而曹爽等人竟浑然不觉,他们视司马懿的退让为胆怯,做事更加肆无忌惮。曹爽千方百计削弱司马懿的实权,同时重用何宴、邓飏、丁谧等一帮“浮华之友”,时人谓之“何、邓、丁,乱京城”,为了树立威望,还搞了一次伐蜀行动,但这样的军事行动没有司马懿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结果曹爽讨了个没趣,而司马懿不想与曹爽发生正面冲突,索性“称疾不与政事”。

冀州的清河国和青州的平原郡为边界问题相争,八年不能决。冀州刺史孙礼请出宫中所藏档案图谱为依据,但曹爽认为平原郡有理,不予采纳,孙礼上疏再辩,曹爽大怒,撤了孙礼的职务,并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不过到后来又恢复了孙礼的自由,改任他为并州刺史。孙礼跑到司马懿那里,“有忿色而无言”,司马懿问他是嫌到并州职务太低还是为争界的事仍然不平,孙礼说:“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说罢“涕泣横流”,司马懿赶紧劝住他,只说了四个字:“忍不可忍!”

“忍不可忍”是司马懿一生的绝好写照,他并非斗不过曹爽等人,但他考虑得更深远,他在等待机会,暗中拉拢那些对曹爽不满的人,继续培植自己的势力,但在表面上不断做出假象麻痹敌人。曹爽的心腹李胜由河南尹调为荆州刺史,临行前到司马懿府上辞行,曹爽让他顺便侦察一下司马懿的病情,司马懿装作病得很重,由两个婢侍扶着,衣服都穿不好,婢侍给他喂粥,结果流得满胸都是,跟李胜答话也是前言不搭后语,李胜回来向曹爽报告,说司马懿已经“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曹爽等人于是更加放松了对司马懿的防备。

终于,嘉平元年即二四九年,司马懿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将曹爽及其心腹一网打尽。由于准备工作充分,计划周密细致,没费多大的事就解决了曹爽等人,而且没有引起朝野和社会的震荡,政权完成了平衡过度,从那时历史开始步入了司马氏时代。

司马懿的成功说明,人生需要坚持但人生更需要智慧,不看情势如何一味坚持就容易变成固执。在条件不成熟时,退让不是承认失败,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在与对手的较量中,暂时的退让更是进攻的必要手段。《伊索寓言》里有个故事:一只狮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女孩,向她的父母求婚。女孩的父亲不忍心将女儿许配给野兽,但又害怕激怒兽中之王。父亲说:“我们很乐意将女儿嫁给你,但又怕你不小心伤害她,如果你拔去牙齿,剁掉利爪,我们就将女儿嫁给你。”狮子于是剪了爪子,拔了尖牙,之后去找女孩的父母。可是这时,他们嘲笑了它,并把它赶了出去。女孩的父母通过让步中赢得了优势,用智慧保全了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少林寺对玄奘大师的诱惑:多次上奏请回少林寺

少林寺对玄奘大师的诱惑:多次上奏请回少林寺

少林寺,玄奘,西游,

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 曾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

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 曾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

晏婴,齐景公

历史上有那么多贪官 为什么却没有贪腐的皇帝?

历史上有那么多贪官 为什么却没有贪腐的皇帝?

历史上有那么多贪官 为什么却没有贪腐的皇帝?

孙坚阵斩华雄击败吕布进驻洛阳 吓得董卓来求和

孙坚阵斩华雄击败吕布进驻洛阳 吓得董卓来求和

三国,孙坚

诸葛亮死后阿斗刘禅靠演技做又了29年的皇帝

诸葛亮死后阿斗刘禅靠演技做又了29年的皇帝

诸葛亮,刘禅,三国

战至26人弹尽粮绝不放弃 大东汉的铁血英雄

战至26人弹尽粮绝不放弃 大东汉的铁血英雄

汉朝,耿恭,汉章帝

张良是什么样的人 放得下才能保得住是何意思

张良是什么样的人 放得下才能保得住是何意思

汉朝,张良,刘邦

齐景公嗜酒连喝七天七夜 晏子如何劝阻齐景公的?

齐景公嗜酒连喝七天七夜 晏子如何劝阻齐景公的?

晏子,齐景公

揭秘:秦始皇这么强 为什么秦朝却这么短命

揭秘:秦始皇这么强 为什么秦朝却这么短命

秦朝,秦始皇

京房:皇帝知道他是奸臣 但还是不愿意杀他

京房:皇帝知道他是奸臣 但还是不愿意杀他

汉朝,汉元帝,京房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司马懿的权术傲视群雄 是三国最后的赢家吗?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