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无数作为垫脚石的倒霉蛋,唐中宗李显就是一例。他肩负着中兴李唐的使命推翻母亲登上皇位,却无力应付接踵而来的惊涛骇浪,死得不明不白。生前受尽命运的捉弄,死后同样不得翻身。他与士大夫关系不佳,又没有玄宗那样能干的儿子,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了唐朝评价最低的皇帝。他和武则天都死于政局动荡之时,也都立了一块无字碑。但武则天的无字碑就被YY成“千秋功过任人评说”,是一代女皇胸襟广阔的表现,李显无字碑的评价则为“当时朝廷乱作一团,人人都忙着争权夺利,无人理会中宗的身后事”。一褒一贬之间,差距何止千里!
比歧视更让人难堪的是漠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宗比起他的幼子李重茂来仍算好命。李显死后,这个不谙人事的少年被韦后匆匆扶上皇位,仅做了十八天的皇帝便被赶下台,几年后悄无声息地死在房州,谥为殇帝,但不入皇陵,不入帝王本纪。欧阳修编著的《新唐书》里,甚至连他的个人传记都欠奉。有关他的记载,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少得可怜,且不乏自相矛盾之处。他被忽略得如此彻底,如此理所当然,我们只能从零星的碎片中约略勾勒出他短暂而不幸的一生。
李重茂是中宗第四子。《通鉴》写明他于景龙四年六月丁亥(公元710年6月7日)即位为帝,时年十六。这和《旧唐书*凉王璿传》中“将诛韦后,故温王重茂虽年十六七,竟亦居中。”的记载相互吻合。据此推算他当生于武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死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时年二十岁。《旧唐书*殇帝传》中说他死时十七岁当为误记。
现已无法查证李重茂的生母是谁,李隆基起兵诛韦后时她应该还活着,但毫无影响力。从重茂应对政事极其白痴来看,她并未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对时事政治也一窍不通,应当只是一位普通宫人,很可能是中宗在房州所纳的民间女子。重茂的嫡妃陆氏,也非当时著姓。则重茂出身寒微,应无疑问。重茂出生之时,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已有十年,武周政权的巩固,令武则天对他的监管放松了许多。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武皇更是听从大臣的建议,密召李显回京,立为皇太子。李显一家的境遇,也由此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