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储,是个大问题。历史上几乎每朝每代都会有人卷入这样的宫廷争斗中,有人因此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也有人因此穷途潦倒,甚至身手异处。而处在斗争中心的人,大多为此处心积虑、勾心斗角、各显其能。而最后拍板的自然是基业上一任的领导者,当然要排除一些鸠占雀巢的例子。所以这归根究底也只能算是皇家的家务事,我们常说的中国人好窝里斗,这应该是最为明显的表现,这才有曹值的七步诗问世,也因此影响和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封建统治者。而选定了一个接班人,就标志着这个集团之后的发展方向。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作为一个英明的领导者,他所选的接班人,虽然未必能到达他的高度,但至少的应该是个贤明的君主。但事实并非如此,唐太宗选的接班人李治,是个窝囊废,最后将江山拱手让给了武则天;刘备的儿子刘禅,更毋须多言了,我们现在管一个懦弱无能、没有上进心的人叫做“扶不起的阿斗”,阿斗就是刘禅的小名。此外,他还闹出“乐不思蜀”的悲剧。当然,也有人说刘禅这是韬光养晦。那么事实是如何呢?我们也不禁要问,刘备为什么选刘禅作为他的接班人?是他没得选择吗?此外,三国时期的刘表、袁绍他们这些人在立储问题上又是什么样的一个态度?曹操选择曹丕,虽然不可避免的又是一场同室操戈,但事实证明,只有曹操选择接班人才是明智的,这又是怎么样的一回事呢?
孟达劝说刘封,最后也让刘封下定决心不肯发兵相救关羽,乃是缘于立储一事上。正如孟达说辞里诸葛亮说的“此家事也,问关、张可矣”,那么,关羽、张飞的态度真的就这么重要吗?
我看未必,说穿了还是刘备在定夺,当然刘备咨询下关羽、张飞的意见应该是要的。那么,刘备在立储问题上是什么态度呢?
要了解刘备在立储问题上的态度,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刘备的几个儿子。《三国演义》先后提到的按年龄排列有这么四个:刘封、刘禅、刘永、刘理。其中刘封是义子,《三国志》载: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而刘永、刘理是庶子。刘禅登基的时候十六岁,刘永、刘理应该也就十岁左右。那么,这储君之位也就是刘封跟刘禅之争。
但是,刘封如果稍微有点自知之明的话,都应该清楚自己有多少斤两,这储君之位不是他想争就争得了的,他争这个储君之位显然是没谱的事。虽然当初刘备收养他,刘备未有继嗣,就是阿斗还没生出来,但现在阿斗生出来,他就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因为真要让刘备将帝位传给一个异姓之人,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刘封试想想也应该知道,刘备可能将辛辛苦苦奔波劳碌半生打来的江山拱手相让,那才是咄咄怪事。即便就算是刘备真的没有子嗣,怕也是会在关羽、张飞两个当中挑,亲疏方面这点还不好判断,但至少的关羽、张飞的忠心方面,刘备是绝无二话的,刘封就有待商榷了;或者在刘家人当中挑一个,这样刘备的帝位也才显得名正言顺,可以继续高举他的斗争旗帜,但这个可能性显然是微乎其微的。
而刘备当时收养刘封的时候还一无所有,寄人篱下,刘封未必觉得他是攀上高枝了,刘备也未必存了立储的心思,更遑论立刘封了。
更何况,刘备对立储一事历来就观点鲜明。他当初曾劝过刘表改立刘琦,《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载:表曰:“前妻陈氏所生长子琦,为人虽贤,而柔懦不足立事;后妻蔡氏所生少子琼,颇聪明。吾欲废长立幼,恐碍于礼法;欲立长子,争奈蔡氏族中,皆掌军务,后必生乱:因此委决不下。”玄德曰:“自古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若忧蔡氏权重,可徐徐削之,不可溺爱而立少子也。”表默然。当然这一切未必是实,因为刘表对刘备有猜忌之心,不大可能如此推心置腹,当然不排除酒醉误言,但这也不大可能,刘表立刘琮怕是板上钉钉的事,也最终让刘琮将荆州拱手让给了曹操。这一来,有了刘表的前车之鉴,刘备自然不可能去做什么废长立幼的事,更遑论立一个毫不相干的刘封。
所以,刘备无论立储以嫡,还是立嫡以长,刘禅都是当仁不让的皇位继承人。孙权也才同意了张昭的主意,起了抓他做人质的心思,《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载:张昭曰:”此极易也:今差心腹将一人,只带五百军。潜入荆州,下一封密书与郡主,只说国太病危,欲见亲女,取郡主星夜回东吴。玄德平生只有一子,就教带来。那时玄德定把荆州来换阿斗。如其不然,一任动兵,更有何碍?”权曰:“此计大妙!吾有一人,姓周,名善,最有胆量。自幼穿房入户,多随吾兄。今可差他去。”,也才有了赵云后来的“截江夺阿斗”,也就是说孙权也认定了刘备会将帝位传给刘禅,当然刘备这个时候还不是什么帝王,正处在夺取益州的重要关口,但不管怎么说,刘备这个时候都是一条大鱼了。如果刘备没有立刘禅的意思,孙权也就没必要打这个主意,诸葛亮听得孙权差人来接孙夫人,也才会紧张。只是这吴国太乃是杜撰的人物,这一记载于《三国志》裴松之注云别传: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但是刘禅这个人是弱智,刘备应该不会不知道,即便刘备没有真把他摔了。我前面提到过了,既然有了赵云长坂坡的单主救主,而刘禅又很不幸地生于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刘备最为颠沛流离,惊险重重的一年,当然也意味着刘备从此潜龙升天的一年,但对刘禅来说,怕不是那么爽的,而他又是刘备的嫡亲长子,怕是睡的也不舒坦,我更倾向于刘禅的脑子是被磕坏的、碰坏的或者说是吓坏的。
其实刘备立储是留有后手的,就隐藏在他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的一番话里面。(这个下回再说)
这样说来,刘禅韬光养晦之说就无从说起,“乐不思蜀”只能算是他的本性流露。其实,试问如果一个脑袋正常的人,更遑论说是“韬光养晦”的人,那至少有一点就是有志之士,不管这志向是多么的不切实际也好,多么的难以实现也罢,但至少的要说刘禅是在韬光养晦,那么,他的志向是什么?显然不可能是诸葛亮为之奋斗了一生仍念念不忘,矢志不渝的妄图兴复汉室。(至于说是妄图,这个后面再说)那么,刘禅的简单多了,只要守住刘备这辛苦打拼回来的一亩三分地,如果做得到,那么他这个“阿斗”也就不是什么“扶不起来”的。即便退一万步说,就是他守不住,因为诸葛亮多半也看出是守不住的,诸葛亮临时前,后主派人来问谁可以接他的班的时候,只提到蒋琬、费祎,多半是有点后继无人的怅然。见《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载:须臾,孔明复醒,开目遍视,见李福立于榻前。孔明曰:“吾已知公复来之意。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至于蒋琬、费祎两人若何,这个后面再说)
但即便是守不住,你也应该有所表示吧,而要说“韬光养晦”,至少是想着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但看下刘禅的表现,显然不是。即便刘禅投降是为了保全这一方百姓,出发点是好的,甚至说是高尚的,话说或来,这亡国是怪不得刘禅,但做得这样没心没肺就实在有点太那个了。刘禅做了俘虏后,被迁往洛阳,封安乐县公。有一天,司马昭请他吃饭,席间故意表演蜀国歌舞。蜀国旧臣看了,无不怆然涕下,只有刘禅,照吃照喝,“嬉笑自若”。司马昭感慨说,一个人的无情无义,怎么可以到这个份上(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又一天,司马昭问他:很想念蜀国吧?刘禅立即答道:“此间乐,不思蜀。”旧臣郤正听说了,就对刘禅说,下次再问,就说先人坟墓远在陇、蜀,没有一天不想的,说完再把眼睛闭起来。后来司马昭又问,刘禅果然照着说,照着做。司马昭说,我怎么听着像是郤正的话呀!刘禅立即睁开眼睛,惊喜地说,猜对了,正是他!旁边的人都忍不住笑。当然,这也可能是为了保命,装傻。但即便是装傻,也是没心肝。
当然,刘禅的脑袋是不正常的,如果正常,就闹不出这样的悲剧了,因为没有人演技这么高,就凭他那么点智商,这一些是装出来,我是深表怀疑的。
即便这一点不好算数,那么,他对诸葛亮的猜忌又怎么说。别看他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好象对诸葛亮真的有点视之如父。其实是诸葛亮大权独揽,刘禅撼不动,也只好认命了。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各地人民怀念他,要给他建立庙宇,刘禅就不批准,说是“史无前例”。可见刘禅内心深处是忌恨厌恶诸葛亮的。事实上,一个人只要当了皇帝,就会忌恨手下能力比自己更强的大臣,而且越是弱智,就越是忌恨。因为所有的蠢才都一样,只要手握权力,高人一等,便会自我感觉良好,牛皮马屁不绝。一旦发现手下人比自己强,又会恼羞成怒,必欲去之而后快。刘禅其实也一样。只不过有贼心无贼胆,有贼胆也无贼力,只好在诸葛亮死后做点小动作,发点小威风,表示他还是个人物。
你再看他宠信的是什么样的一批人,最后也是宦官黄皓劝说他投降的,跟宦官扯上指不清、道不明关系的君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是好东西。我们现在人经常会说“红颜祸水”,其实真正的祸水不是这些女人,而是皇帝身边的这些宦官们,这些人,一旦得势了,造成的祸害恐怕也不是一个女人可以比拟的。因为多半的女人,是不懂政治的,历史上,政治玩得好的也就只有武则天跟吕雉。宦官干政,却是屡见不鲜的。如此说来,孟达的这一番话自然没有什么道理。但刘封跟关羽的关系不善却是铁定的,不然也不会因着这丝毫没有任何可能的事,不肯发兵相救,当然救不救得了还得另议。但这里我们得考虑一个事情,就是刘封好歹说也是刘备的儿子,虽然不是亲生的,关羽跟刘备不是亲兄弟却亲如兄弟,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他这样做其实是公然与刘备翻脸。但可惜的是,刘封显然没有想到这一层,他仅仅是因为关羽看不起他,说他是螟蛉之子,又或多或少地说他不够格接刘备的班,他就怀恨在心,怨愤难当,也让孟达得以抓住了他的这种心理,教唆成功。但可惜他瞧不清这里头的厉害关系,也瞧不清孟达其实是在利用他,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成了孟达的替罪羊,却还在临时前大呼“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本来刘备留刘封与孟达守上庸是有点防备孟达的意思,《三国志刘封传》载: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我们这里很难解释为什么刘备会对孟达猜忌,孟达照理也是入蜀的功臣之一,但刘备对诸葛亮尚且猜忌,这也不难解释,除了关羽、张飞,刘备怕是对谁都不放心。刘备原本用刘封守上庸,自认为是万无一失,却没想到反让孟达趁机害了关羽性命,刘备怕是始料不及,也正应了那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而其实孟达也不完全是在利用刘封,至少他曾给刘封指了条明路,《三国志若二敌不平,军无还期。足下宜因此时早定良计。易有‘利见大人’,诗有‘自求多福’,行矣。今足下勉之,无使狐突闭门不出。但可惜刘封不听。
而刘封很不幸地成了皇权制度的又一牺牲者,《三国志》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就是刘封一方面是因为不救关羽,但更关键的是他可能危及到刘禅后来的帝位,诸葛亮不得不把他除了。《三国志》对其的评价是: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
这实在是一出闹剧,死了两个关键的人物,一个关羽,一个刘封。接下来我们来说曹操的立储,在了解曹操的立储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对话。《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载:长子曹丕,恐不得立,乃问计于中大夫贾诩。诩教如此如此。自是但凡操出征,诸子送行,曹植乃称述功德,发言成章;惟曹丕辞父,只是流涕而拜,左右皆感伤。于是操疑植乖巧,诚心不及丕也。丕又使人买嘱近侍,皆言丕之德。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乃问贾诩曰:“孤欲立后嗣,当立谁?”贾诩不答,操问其故,诩曰:“正有所思,故不能即答耳。”操曰:“何所思?”诩对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操大笑,遂立长子曹丕为王世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