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刘备抛弃的哪位手下后来成了曹魏的三朝元老?

他年轻时跟过刘备,后来被抛弃而投曹操,竟成了曹魏的三朝元老

陈群出身名门,幼负才名,后与孔融相交,孔融素来高才倨傲,对陈群却极为敬重。孔融何等样人,由此可知陈群德才兼备(当然,绝对不是弥衡那一路,汗)。正史还有颇多事例,如后来皇女曹淑(?应该是吧)死去,皇帝异常哀痛,丧仪过奢不合礼制,他便上书劝谏,由此可见是正直敢言,极重礼法。其后他制定的九品中正制,也可见他对礼法的重视。另外,其父陈纪任大鸿胪时,曾议司法典刑之事,陈群也深通于此,从后来阻谏曹公恢复肉刑可见一斑。

在三国前期,刘备一直如丧家之犬,奔走于四方诸侯,虽有匡扶汉室的决心,却没有与之相称的实力。

究其原因,人们普遍认为是因为他身边少了一位经天纬地的顶级谋士。在新野得到徐庶后,刘备相见恨晚,后来又不辞辛劳请诸葛亮出山,都体现了刘备对谋士的器重。但是早在刘备做豫州刺史的时候,他就曾得到过一位不世出的奇才。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他出身名门,祖父任东汉太丘长,父亲任大鸿胪。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是科举制之前最重要的选官制度。

刘备为豫州刺史时,陈群为别驾。当时徐州刺史陶谦病重,将徐州让予刘备,当时陈群就劝阻他不要接受。因为刘备的实力还很弱,现在生存在群雄的夹缝中,一旦接过徐州,就会与当时实力非常强大的袁术正面交锋,而后方的吕布也蠢蠢欲动,不会让他独吞这块肥肉。这样一来刘备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腹背受敌。

但是刘备建功立业的心情非常迫切,没有接受陈群的建议。果然刘备陷入了与袁术的争战,吕布趁机袭取下邳,又与袁术兵合一处。刘备兵败,这才痛悔没有听从陈群的劝告。陈群自感未遇明主,心灰意冷之下离开了刘备,随父亲居于徐州避难。

公元198年,曹操入主徐州,看中了陈群,并任其为司空西曹掾属,后又转任参丞相军事。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陈群为魏国的御史中丞。当时天下大乱,犯罪行为日益频繁,陈群的父亲等人主张恢复肉刑。曹操也有恢复肉刑的打算。他对陈群说:“昔日陈鸿胪(陈群之父陈纪,曾任大鸿胪)以为死刑有可加于仁恩的用途,正是在说这方面的事。你可以给我讲讲你父亲的理论吗?”陈群说道:“我的父亲认为汉代废除肉刑而增加笞刑,这本来是出于仁心恻隐,结果却使更多的人受刑而死,这就是所谓的名轻实重。表面上看起来废除了残酷的肉刑,但人民却由于不畏惧犯罪而轻易犯罪,结果反而死的人更多了。罪名轻,人就容易犯法,实际处罚很重则伤害了百姓。如今以笞死之法去代替所有不杀生之刑罚,这是怜惜人的肢体而轻视人的性命啊!”钟繇也对陈群的说法表示赞同,而王朗及其他大臣则多认为不可恢复肉刑。曹操虽然认同陈群之言,但因为军事未罢的缘故,所以先搁置这一政议。

三国时期,魏、蜀、政权均各自立法,其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律是《魏律》。魏明帝太和三年(公元229年),鉴于汉代律例烦乱,命陈群、刘劭等人制定新的律法。陈群等在汉《九章律》的基础上增加九篇,制定《魏律》十八篇,由于它是对汉律的改革,故当时称为《新律》;为了同北朝的魏律相区别,通常称作《曹魏律》。

秦汉早期法律的突出特点是繁多庞杂。《魏律》在继承的基础上,对秦汉法律进行了较大改革。体例上,将《法经》中“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具律”是《法经》的总则和序列,即总论性的律文。“具律”在汉《九章律》中处于中间的位置,说明汉代并不将其视为具有总则性质的篇目,与后来的《刑名》比较,缺少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魏律》把其位置由原来的中间提到律首的位置,突出其重要性,这开历代法典首列名例篇的先例。

《魏律》十八篇篇名分别是:刑名、盗律、劫略、贼律、诈律、毁亡、告劾、系讯、断狱、请赇、兴擅、乏留、惊事、偿赃、户律、捕律、杂律、免坐。魏律新增篇目,是因为注意到此前法律的缺陷,“篇少则文荒,文荒则事寡,事寡则罪露”,因此“今制《新律》,宜都总事类,多其篇条”。将汉律中不同篇目中内容相近的法律条文重新整合,另立新目。通过这种方式,《魏律》与汉律比较,在篇目和内容上做到名实相符,解决了两汉法律名实不相一致的混乱现象。《魏律》还将维护官僚贵族特权的“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取消了汉律中的宫刑,缩小族刑连坐范围将法定刑分为死、髡、完、作、赎、罚金、杂抵罪七种。

青龙三年(公元235年),皇帝征发百姓营建宫室,百姓因而错失农耕时机。陈群上疏奏说:“大禹继承了唐、虞的盛世,却仍然不看重修建宫室,厌恶豪华的衣服,何况当今自汉灵帝死后,天下大乱,老百姓所剩不多,比起汉文帝、汉景帝时,现在户口超不过那时的一个大郡。再加上边境战事频繁,将士劳苦,如果再遇到旱涝灾害,国家的忧患可就深重了。况且吴国、蜀国尚未消失,国家还很不安定,陛下应该趁他们还没有兴师进攻,加紧训练军队,鼓励农耕,做好准备,严阵以待。现在陛下舍弃这些当务之急,反而先建宫室,臣恐怕老百姓会日渐困乏,将来拿什么来抵抗敌兵呢?当初刘备从成都来到白水,驿站内建造了许多接待来往过客的房舍,征用耗费了不少劳役,太祖就认为他在劳民。如今,中原地区像这样耗费劳力,正是吴国和蜀国所希望的,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希望陛下能好好考虑这件事。”魏明帝曹叡答道:“灭吴蜀与建宫室,也可以一起进行,一起完成。灭吴蜀后,罢兵守城,怎么可以再征用劳役呢?你是司空,和当年建未央宫的萧何一样,自然有建造宫室的职责呀。”陈群又说:“从前汉高祖刘邦只和项羽争夺天下,项羽灭亡后,宫室都被大火烧毁了,因此萧何才修建了武库和谷仓,这些都是急切需要的设施,可汉高祖看到这些建筑造得很壮丽,仍然气冲冲地责备萧何不该把它们造得过分豪华。如今吴、蜀尚未平定,实在不应该大兴土木。当年汉明帝想盖德阳殿,钟离意劝谏,就停止了修建,许多年后才又盖成,殿成之日,他对群臣说‘假如钟离尚书在,这座殿是盖不起来的’。其实作为皇上哪是怕一个大臣呢?实在是为天下的百姓啊!”曹叡听了,有所顿悟,把营建宫殿的规模大大缩小了。

陈群就是这样,从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讲皇帝的错误,有问题直接上书,照顾皇帝的颜面。他前后上了几十个奏疏,每次上奏都不跟任何人提起,并且销毁文件的草稿,连家里子弟都不知他上书的事。当时人都讥笑他尸位素餐,后来朝廷编撰名臣奏议,大家从宫中看到陈群进谏的奏书,无不感慨称赞。

陈群一生历仕曹魏三朝,是曹魏政权的股肱之臣,是曹魏文帝、明帝时期最重要的谋士。陈群还是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的创始人,九品中正制是我国古代三大用人选官制度之一,它是曹魏政权为了拉拢士族而建立的,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曹魏政权。陈群处于秦汉早期律法向封建成熟律法的转折时期,其以出众的才华,为曹魏法律制度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不乏开创性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少林寺对玄奘大师的诱惑:多次上奏请回少林寺

少林寺对玄奘大师的诱惑:多次上奏请回少林寺

少林寺,玄奘,西游,

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 曾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

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 曾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

晏婴,齐景公

历史上有那么多贪官 为什么却没有贪腐的皇帝?

历史上有那么多贪官 为什么却没有贪腐的皇帝?

历史上有那么多贪官 为什么却没有贪腐的皇帝?

孙坚阵斩华雄击败吕布进驻洛阳 吓得董卓来求和

孙坚阵斩华雄击败吕布进驻洛阳 吓得董卓来求和

三国,孙坚

诸葛亮死后阿斗刘禅靠演技做又了29年的皇帝

诸葛亮死后阿斗刘禅靠演技做又了29年的皇帝

诸葛亮,刘禅,三国

战至26人弹尽粮绝不放弃 大东汉的铁血英雄

战至26人弹尽粮绝不放弃 大东汉的铁血英雄

汉朝,耿恭,汉章帝

张良是什么样的人 放得下才能保得住是何意思

张良是什么样的人 放得下才能保得住是何意思

汉朝,张良,刘邦

齐景公嗜酒连喝七天七夜 晏子如何劝阻齐景公的?

齐景公嗜酒连喝七天七夜 晏子如何劝阻齐景公的?

晏子,齐景公

揭秘:秦始皇这么强 为什么秦朝却这么短命

揭秘:秦始皇这么强 为什么秦朝却这么短命

秦朝,秦始皇

京房:皇帝知道他是奸臣 但还是不愿意杀他

京房:皇帝知道他是奸臣 但还是不愿意杀他

汉朝,汉元帝,京房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被刘备抛弃的哪位手下后来成了曹魏的三朝元老?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