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杨贵妃死因之谜:其是否死里逃生到日本?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一段诗句。《长恨歌》一诗在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着实令许多人如醉如痴,更令许多人想入非非!然而,竟有人就此诗句而断言杨贵妃没有死在马嵬坡。而有的媒体也刊登出一篇题为《山口百惠是杨贵妃的后代》的文章,用充满浪漫色彩的情调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杨贵妃在马嵬坡之变后死里逃生往日本的故事,并说杨贵妃逃到日本后,繁衍生息,以至有山口百惠这样的“传人”。

难道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然而历史告诉人们,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历史上的《新唐书》、《旧唐书》均有杨贵妃传可以说明事情的真相。

杨贵妃生于公元719年,这一年她后来的丈夫唐玄宗李隆基已经做了七年的皇帝,任何一个人也没有想到她与唐玄宗会结成夫妻。杨玉环自小是个不招人“待见”的孩子,她的母亲生下她之后就死了,其父蜀州司户杨玄琰不久也抑郁身亡。其时正在河南府担任士曹的杨玄珪出面收留了小玉环,才使她免遭失怙之苦。从蜀州到了河南,不仅使杨玉环再次享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同时也使她的命运出现了一次转机。

公元735年12月,杨玉环出嫁了,但此时嫁的人不是李隆基,而是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这一年杨玉环十七岁。在寿王府中,杨玉环不仅习文识字,而且学会了歌舞,又精通了音律,成了一名小有名声的才女。转眼间到了天宝四年,即公元754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一年农历三月三的中和节,居住在长安城里的人全都外出踏青。踏青者中最为活跃的可能要数那些平日里难得有机会出门逛街的年轻女子了。杜甫诗所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说的就是这样的盛会。这一年的中和节,唐玄宗一时兴起,换了微服便衣,带了几个贴身内侍,来到长安城外的曲江之畔。

突然,玄宗皇帝觉得眼前一亮,在一群脂粉堆里,他突然发现了一个绝妙佳人。随行的太监高力士便告诉唐玄宗这个女子便是是寿王妃。由于几千年形成的伦理规范,即使身为天之骄子,唐玄宗也不敢公然娶儿媳为妻。深知皇上心思的高力士便和宰相李林甫商议了一个绝妙的“曲线纳妃”办法,就是先度寿王妃杨玉环为女道士。

公元745年8月,由唐玄宗授意下,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自请出家为女道士,法号太真。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不久,唐玄宗就把杨玉环接进宫去,令她重返红尘,与自己结成“夫妻”。他还亲自下令,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杨玉环当上了皇贵妃以后,杨氏家族也都跟着沾了光。杨玉环之父杨玄琰为太尉齐国公,母为凉国夫人,杨玉环的叔父杨玄硅为光禄卿,堂兄杨铦为鸿胪卿,杨琦为侍御史,而族兄杨钊则为金吾兵曹参军。

唐玄宗又封杨玉环大姐为韩国夫人,三姐为虢国夫人,八姐为秦国夫人。此时,杨氏一门的权势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据《旧唐书·后妃传》记载,“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着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而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灿烂芳馥于路,而国忠私于虢国而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联镳方驾不施帷幔。”

公元755年11月,“鱼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诈称“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发兵二十万人,反于范阳。同年12月,安禄山兵渡黄河,进逼陈留,太守出降,继而,安禄山又攻陷荥阳和东都洛阳。不久,潼关失守,使大唐王朝的京城长安顿失门户,朝野上下无不大惊失色。

天宝十五年,即公元756年五月,由杨国忠提议,唐玄宗皇帝决定逃到蜀地四川以避叛军锋芒。据史料记载,逃离长安后的不久,唐玄宗一行来到了距长安百里之遥的马嵬驿。拥有贵妃之尊的杨玉环没有想到厄运很快就降临到了自己的头上。据《旧唐书·后妃传》记载,唐玄宗一行“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

力士覆奏,帝不获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宝,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新唐书·后妃传》也有同样的记载,唐玄宗“西幸至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引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瘗道侧,年三十八。”不难看出,不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无一例外地记载杨玉环被缢死的经过。而这一经过在宋朝翰林侍读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中则记载的更为详细明白:

上(玄宗)杖屦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朕当自处之。”入门,倚杖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隶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因叩头流血。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与尸置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

《资治通鉴》中的这段话说得何等的清楚明白,杨玉环是由高力士杀死的。她死后,为使乱军心安,唐玄宗还命陈玄礼等人验尸。按理说,杨玉环之死到此就应该画上一个句号了。但有些人却偏偏不想让这位绝世美人就这样的死去。他们根据白居易的那首《长恨歌》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有的故事说杨玉环马嵬之变时没有死,而是流落民间当了妓女;还有的故事说的就是杨玉环没有死在马嵬坡,而是逃往了日本。前一种说法太过匪夷所思,而且无任何正史、野史上的佐证,后一种说法因为是“出口转内销”过来的,而且又有“人证、物证”,所以乍看起来还煞有介事。但细想之后却就感到不是那么一回事。

首先,力主杨贵妃逃亡日本的人所提出的人证、物证,没有一个可以证明是与杨贵妃有直接关系的,所谓日本的“杨贵妃墓”、“杨贵妃观音堂”,在中、日早期史料中均无记载。其次,几部被公认为是“信史”的权威史学著作都认为杨贵妃已死于马嵬驿,而且一致认定了其卒年为三十八岁。最能证明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驿的证据是《旧唐书·后妃传》中的另一段记载:“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

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这段记载中透露出这样几点信息:其一,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驿,不然李隆基就不会令“中使”前去祭奠并诏令改葬。其二,改葬一事因“将士疑惧”,而不得不秘密进行。其三,“中使”掘开了杨贵妃的坟墓后,发现了紫褥、香囊等物件,这与《新唐书》中的“裹尸以紫茵”记载相吻合。

其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使”掘墓后,发现杨贵妃并非“空死处”,而只是“玉颜不见”,也就是肌肤已坏而已。这就足可以驳斥“不见尸体”的谣传,由此推之白居易的“玉颜不见”应为“肌肤已坏”或者“尸体已腐”,而不是“不见尸体”。

既然尸体、紫茵、香囊俱在,杨玉环怎么会逃往日本?即便杨玉环能在马嵬驿死里逃生,而且也确实逃到日本,但她也决不可能“繁衍生息”,有什么后代!

其实,杨玉环十七岁出嫁,三十八岁身亡,二十一年间,她先后嫁过两个男人,但却没有为他们生下过一男半女,如果说杨玉环嫁给李隆基时没有生儿育女是因为李隆基年纪已过花甲、失去了生育能力的话,那么,她嫁给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时,李瑁仅比杨玉环大一岁,可是“正当年”的大唐皇子,而且两个人做了近十年的夫妻,也无一男半女,可李瑁后来再婚后却生了不少子女。既然杨玉环无生育能力,那么怎么可能有日本的后代?这也就是说那篇题为《山口百惠是杨贵妃的后代》的文章,不是纯属哗众取宠的无端捏造,就是配合某些事件的刻意炒作?后来据说那篇题为《山口百惠是杨贵妃的后代》文章的发表,主要是“为了配合《唐明皇》一剧的播出造点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少林寺对玄奘大师的诱惑:多次上奏请回少林寺

少林寺对玄奘大师的诱惑:多次上奏请回少林寺

少林寺,玄奘,西游,

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 曾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

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 曾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

晏婴,齐景公

历史上有那么多贪官 为什么却没有贪腐的皇帝?

历史上有那么多贪官 为什么却没有贪腐的皇帝?

历史上有那么多贪官 为什么却没有贪腐的皇帝?

孙坚阵斩华雄击败吕布进驻洛阳 吓得董卓来求和

孙坚阵斩华雄击败吕布进驻洛阳 吓得董卓来求和

三国,孙坚

诸葛亮死后阿斗刘禅靠演技做又了29年的皇帝

诸葛亮死后阿斗刘禅靠演技做又了29年的皇帝

诸葛亮,刘禅,三国

战至26人弹尽粮绝不放弃 大东汉的铁血英雄

战至26人弹尽粮绝不放弃 大东汉的铁血英雄

汉朝,耿恭,汉章帝

张良是什么样的人 放得下才能保得住是何意思

张良是什么样的人 放得下才能保得住是何意思

汉朝,张良,刘邦

齐景公嗜酒连喝七天七夜 晏子如何劝阻齐景公的?

齐景公嗜酒连喝七天七夜 晏子如何劝阻齐景公的?

晏子,齐景公

揭秘:秦始皇这么强 为什么秦朝却这么短命

揭秘:秦始皇这么强 为什么秦朝却这么短命

秦朝,秦始皇

京房:皇帝知道他是奸臣 但还是不愿意杀他

京房:皇帝知道他是奸臣 但还是不愿意杀他

汉朝,汉元帝,京房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揭秘杨贵妃死因之谜:其是否死里逃生到日本?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