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曾国藩的为学之道 :为学和生活分不开

中国从前学者,常会发生一种错误,以为做学问就是隔绝尘世,关起门来读书。因此书本之外无学问,书本之外无世界。前辈先生往往读书数十年,而不解世事者,甚或出大门而不知东南西北者,都还是书斋里的本色。就是宋人在那里喊“学者学为人也”的口号,似乎是与世间相接近了,但是他们日日在那里寻孔颜乐处,仍旧未免语句上的摸索,结果不过多刻几本《语录》,多教出几个同样没用的生徒,实际与古人为学意义,相去尚远。按《说文》斆(篆文省作学),觉悮也。从教,从冂,冂尚蒙矇也,臼声。《段注》冂下曰覆也。尚童蒙,故教而觉之。吾谓凡所不知不能者,皆谓之蒙,经他人之教,然后豁然知之能之,便谓之觉。故学字有提示仿效之义,先生拿过去的文化积累,和他自己的造诣成绩,提示学生,学生则凭其良知良能,以仿效,以觉悟,以知类通达,以化民成俗。《学记》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又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所以如此重要,就是要借过去的文化,启发后人的蒙昧。固然也未尝不有聪明特达智虑过人的人,似乎是可以不学而能。然而一人智力,成效总是很少,而所谓化民成俗者,是要使人民于不自觉间,变化其心性,改易其习俗,而趋于一轨,所谓纳民于轨物,这是何等伟大的事业!岂一人智力之所能胜?故一方面要孜孜不倦地去学,一方面还要急急地教百姓去学,然后化民成俗的大业,才有希望。在这种学的空气中,自然不是终日的自己抱着书本教,百姓也终日的抱着书本子去读死书。舜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为问使自得个什么?就是要教百姓明了五伦之义,人心皆有,不学则蒙蔽而不能通达罢了。孔子教弟子亦是“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是知古人之所谓学,须在事业上表现出来,才见得是真学问;后世号称做事业的人,往往不学无术,卑污苟且,而号称做学问的人,又往往死于章句之下,做古人奴隶,其最大病根,就是把学问和事业分作两截。

往者已矣,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二人都是以书生而克平世乱,都是在千辛万苦中,把学问事业,磨炼成功,都是戎马倥偬之间,读书为学不倦,不过,王守仁天资高,是高明一路的人,故其为学途径,多偏于上达一方面,于下学功夫,则言之颇少。曾国藩为笃实一路的人,处处脚踏实地,故其为学途径,最合于下学之门。阳明之学学之不善,还会发生毛病;曾国藩的学问,则无论如何,都不会发生弊端。高明的人应该走这条路,迟钝的人也应该走这条路,下学的功夫如此,上达的功夫亦不过如此。因为他对学问的见解,不与凡俗同,而自己又能身体力行地做出榜样来,这便见得他的真学问。他说:

今人都将学字看错了,若细读贤贤易色一章,则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于孝弟两字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今人读书皆为科名起见,于孝弟伦纪之大,反似与书不相关;殊不知书上所载的,作文时所代圣贤说的,无非要明白这个道理。若果事事做得,即笔下说不出何妨?若事事不能做,并有亏于伦纪之大,即文章说得好,亦只算个名教中之罪人。贤弟性情真挚,而短于诗文,何不日日在孝弟两字上用功。《曲礼》、《内则》所说的,句句依他做出,务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无一时不安乐,无一时不顺适,下而兄弟妻子,皆蔼然有恩,秩然有序,此真大学问也。(道光廿三年六月六日致诸弟)

人不读书则已,亦既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乎?……大学之条目有八,自我观之,其致功之处,则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随行物也,究其所以当随行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养以存心之理,即格物也;吾身物也,究其敬身之理,又博究其立齐坐尸以敬身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所谓诚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亦在此。(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致弟书)


这是他对学问的见解,能把书中之事,处处体贴到身上去。照此处所引第一段,好像他所谓大学问,只在孝弟两字。看第二段,他解格物诚意,然后知我们随时随地,都应该在学问陶镕中。读书固然是在做学问,即行止坐卧,亦即是在做学问。大概学问之事,原无定项,居家则将家中做到蔼然有恩,秩然有序。居国家天下,则使人民各安其所,近悦远来,推而至于为农为圃,为工为商,各思慎其职而敬其事,便是在做学问。孔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不违仁便是时时在做学问,朱子所谓“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都见得虽在造次颠沛之间,而为学不辍。不但如此,还要能在职业的本身与环境的本身,去寻求学问。如前所云,农圃工商,就在农圃工商中去求学识,求进益。处困穷的环境,不但能不怨不尤,并且能乐道不渝,处富贵的环境,不但能不骄不泰,并且能谦礼下人,如此一一做到了,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少林寺对玄奘大师的诱惑:多次上奏请回少林寺

少林寺对玄奘大师的诱惑:多次上奏请回少林寺

少林寺,玄奘,西游,

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 曾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

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 曾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

晏婴,齐景公

历史上有那么多贪官 为什么却没有贪腐的皇帝?

历史上有那么多贪官 为什么却没有贪腐的皇帝?

历史上有那么多贪官 为什么却没有贪腐的皇帝?

孙坚阵斩华雄击败吕布进驻洛阳 吓得董卓来求和

孙坚阵斩华雄击败吕布进驻洛阳 吓得董卓来求和

三国,孙坚

诸葛亮死后阿斗刘禅靠演技做又了29年的皇帝

诸葛亮死后阿斗刘禅靠演技做又了29年的皇帝

诸葛亮,刘禅,三国

战至26人弹尽粮绝不放弃 大东汉的铁血英雄

战至26人弹尽粮绝不放弃 大东汉的铁血英雄

汉朝,耿恭,汉章帝

张良是什么样的人 放得下才能保得住是何意思

张良是什么样的人 放得下才能保得住是何意思

汉朝,张良,刘邦

齐景公嗜酒连喝七天七夜 晏子如何劝阻齐景公的?

齐景公嗜酒连喝七天七夜 晏子如何劝阻齐景公的?

晏子,齐景公

揭秘:秦始皇这么强 为什么秦朝却这么短命

揭秘:秦始皇这么强 为什么秦朝却这么短命

秦朝,秦始皇

京房:皇帝知道他是奸臣 但还是不愿意杀他

京房:皇帝知道他是奸臣 但还是不愿意杀他

汉朝,汉元帝,京房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晚清重臣曾国藩的为学之道 :为学和生活分不开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