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必须有民族精神才能立于天地间。那些担当了民族精神的人,就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国家评论》(The Nation Review)说:历史是前进的,英雄是伟大的,但是追随历史的只有这些软弱无力的文字。人心只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堕落。正如我心目中的英雄----丛飞却只是众多人眼中的傻子。成为对这个社会对那些英雄人物的最好的嘲弄。英雄也罢,傻子也罢。所谓民族精神不是在发扬光大,而是在历史的潮流里灰飞湮灭……
NO.1墨翟
对墨翟的赞誉来自他的论敌。孟子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虽然指责他的说教使人无父无子,过着禽兽般的生活,却又说他不辞劳苦,不顾身体,百挫而无反顾,以拯时世之陆沉。
庄子亦反对墨翟学说,说:“其生也游,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能独任,奈天下何?”却由衷地赞叹墨翟其人:“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禄,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嬉笑怒骂,说尽天下英雄,皆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超迈者形象出现,唯独在墨翟面前失去了自信,只是说他此等苦行,惟有你墨翟自己能践之,不能责望于人。
庄子的预言倒是没错。墨翟其人其学均成为中国文化的绝响。想到两千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外儒内法”牧民之术,造就了中国政治的虚伪和残酷;庄禅文化进退自如的人生哲学,造就了中国人心理的自私和麻木,我们一定会为这个民族不能让 “ 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这样具有宗教情怀的思想种子生根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而遗憾。《圣经》上称,种子撒出去,会落在四种不同的土地上。
墨翟的思想应该是落在荆棘里了。胡适说:“墨子也许是中国出现过的最伟大人物。”在我的心目中,墨翟急人之难,勇人之事,虽杀身成仁,而足不旋踵,乃我国第一位大侠。
NO.2 颜真卿
谁都知道这是一位创造了汉文字艺术巅峰的书法大家,却鲜有人知道他刀光剑影的一生,知道他是出入十万敌军如履平地的一条铁血汉子,知道他是风雨飘摇、烽烟四起的中唐时代之忠臣烈士。
刚正耿直的人格和瑰丽雄浑的艺术在他身上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巨大骄傲,也是其历尽苦难仍然生生不息的根由。每次感受颜体厚重雄强、大气磅礴的书风,我就觉得自己回到了汉唐,那个创造经典的时代,也是人格伟岸的时代。
在平定安史叛乱中,颜真卿凑集河北二十万大军拖住叛军,打赢了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场大仗。叛军势盛时,河北各郡大都被攻陷,只有他固守的平原城没有陷落。后来,为了平息李希烈叛乱,他以七十七岁高龄独闯虎狼之地,面对土匪们明晃晃的尖刀,毫不畏惧,面不改色,在被李希烈扣留一年多后自缢殉国。
颜真卿
身为朝廷重臣,他为官廉洁自持,绝不贪枉苟取,以致闹到了“举家食粥来以数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不得不写信向同事求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这就是书法史上奇特的《乞米贴》的来历。寥寥数言,但研读起来却觉浩然正气,扑面而来。著名艺术家黄裳说:“予观鲁公‘乞米帖’,知其不以贫贱为愧,故能守道,虽犯难不可屈。刚正之气,发于诚心,与其字体无异也。”
NO.3 辛弃疾
我一直以为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真实的萧峰萧大侠式的人物,其人格魅力和武功修为均冠绝当世,而文彩风流更是千古一人。你了解了他的一生,然后再去读他的词,便一定会惊异于我中华青史竟有这样光明俊伟的人杰。他会让我们看到的所有西方大片中的孤胆英雄黯然失色:比得上他的勇猛剽悍比不上他的奇志大勇,比得上他的卓绝功业比不上他的忠义之心,比得上他的风流潇洒比不上他怒澜排空的滔滔文才。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青年时,辛弃疾献身民族救亡,起兵于已经沦陷敌国十多年的山东。他亲率五十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连夜弄驰千里押回建康,谱写了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传奇,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后在湖南主持军事,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但观其一生,多遭朝廷误解,投散置散于乡里数十年之久,与萧大侠一样受尽冤屈。英雄报国无门,横戈跃马、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郁积为满腔忠愤,尽托于如椽大笔而自铸伟词,造就了中国诗歌史上罕见的硬派抒情风格。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中国文人的传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辛弃疾一生却有进无退,始终没有忘记收复故国,复我文邦,真大英雄也!
NO.4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
去年过吉安,去了一趟文天祥纪念馆。在里面参观的一个多小时内,未能见到一名其他游客。馆内陈列物有文物价值的不多,只有于佑任老先生的一幅字印象深刻。于先生病逝台湾后,遗嘱要求面北立墓,并赋《望大陆》一诗:“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这让我想起当年文丞相伏首就刑前,要求面朝南方故国的情景。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江南死不休。”真是千古英雄同一心啊!我中华历经浩劫而至今屹立,皆因为这些忠贞烈士的存在。公元十三世纪,蒙古人横空出世,从东亚打到西亚,再打到欧洲,无人能撄其锋,其残暴酷虐更令天下人不寒而栗。欧洲人在饱受毁灭性打击而无可奈何后,把罪责归因于自己犯错太多,上帝用鞭子来教训自己,称蒙古人为“上帝之鞭”。
征服欧洲人后,他们开始攻击中原诸国,用22年时间灭掉西夏王国,用23年时间灭掉当时看起来最强大的金帝国。然后开始包抄南宋。在蒙古人看来,南宋将是最容易解决的一个对手。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一仗打了近半个世纪,大汗蒙哥还在攻击合州钓鱼城的战斗中毙命。他们不明白只会吟诗作画、体格瘦弱的南人何以能抵抗这么久?
在见到文天祥后,才发现这个民族身上蕴藏着一种很神秘很强大的力量。征服了大好江山,却征不服人心。蒙元统治中原近百年,如同过客,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而文丞相一曲《正气歌》,却以满腔精忠之气,千年万世,让人们感受到一个伟大民族悲壮雄烈的人格力量。
NO.5王阳明
少时读《三国》、《大明英烈》,觉得诸葛孔明、刘伯温天上之事知道一半,地上之事全部知道,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真乃神人;后来沉迷金庸武侠世界,对那些在人迹罕至的山洞突然悟得武学真谛,然后横行天下无敌手的神奇际遇心驰神往。再后来,明白这一切都是传说和虚构,是自以为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白日梦。
但读过阳明先生的传记后,我才明白中华历史上还真存在过这样的牛人。这个人集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武术大师于一身,千古之下,无人可比。
想当年,他站在贵州龙场那个小小的驿站门前,独对如血残阳,惊天一悟,“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从此中国的思想河流发生了巨大的转向,这与武侠小说中的大侠突然悟出武学秘笈具有同样的浪漫主义色彩,而且在他人生的每一个转折时刻,确实都有僧人、道士、方外异人出现。他断言:“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不仅彻底瓦解了宋明理学,而且直抵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和存在主义思想境域,更为要紧的是,让匍匐了数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突然明白了主观能动性的巨大能量,“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从此中国的历史由帝王史变成为名臣史、知识分子史。王阳明的个人气质近于古人所谓“豪雄”,或者说他根本就是一个武林高手。
王阳明
他青年时任侠骑射,留情兵武,足迹踏遍江南塞北之地。在江西比武时,他以九矢全中的成绩震慑向他挑畔的内侍高手。正德十四年,宁藩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以十万大军,兵下南京,震动朝野。王阳明手无寸兵,却义无反顾,在强弱悬殊得不可思议的情况下,35天就生俘了朱宸濠,表现出了惊人的军事谋略和政治技巧。他的事业功绩不仅在古今读书人中绝无仅有,在两千年的文臣武将中也十分突出。
所以有人说:彪炳显赫,自明之后,唯此一人而已。而我以为,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孔子之后唯阳明先生可当此论。
NO.6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明永历元年六月在家乡被捕,遗母与妻,就义于南京,年仅十七岁。
中国诗歌自唐宋之后,沦落为文人吟风弄月,赏花佐酒的小道,步入江河日下的状态,特别是有明一代,时世钳口禁声,诗人低轸轻弦,几无大家。然而,至南明时期,时局板荡,山崩地裂,明诗词竟在谢幕之际重回高音区:悲歌击筑,不让荆轲《易水》;穿云裂石,可比东坡《大江》。
在四海狼烟中,有一翩翩美少年成为我心目中千年才可一见的卓然英豪,他就是《别云间》的作者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他出生在一个忠烈之家。十五岁,即随父亲和老师起兵抗清,其父其师兵败后均投水殉国,自己也在回家探母时被捕,八十天后英勇就义,时年17岁。
在南京受审时痛骂大汉奸洪承畴的情形成为那个山河破碎的时代著名的历史细节。“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一个17岁的少年在那样艰难的时世尚能如此力挺狂澜,知不可为而为之,乃我数千年礼义廉耻之邦屹立不倒的精髓。
NO.7 谭嗣同
谭嗣同(1864年—1898年),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他无疑属于后者。但人们心中也一直有疑问,谭本来有时间有条件像康梁一样脱身,为什么一定要决绝赴死,以33岁的大好头颅抛掷京华街头?这个疑问只能从谭嗣同的精神气质寻找答案。
“吾自少至壮,偏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濒死累矣而卒不死;由是益轻其生命,以为块然躯壳,除利人之外,复何足惜。深念高望,私怀墨子摩顶放踵之志矣。”这是谭嗣同在《仁学自叙》中的一段话,联系到后来名垂青史的壮举,可见他是个以自己的行为实践自己思想的烈士。在那个新旧交替而前路不明、国家又危机四伏的时代,觉醒者的内心大都怀着极度的悲愤和焦虑,甚至绝望。
谭嗣同的选择除了不屈不挠的勇气外,还有着“抵抗绝望”的悲情,而决不是“文死谏,武死战”儒家的忠君道德所能规范的。一百多年后,我读到《圣经》里的话:“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这总让我想起谭的铮铮誓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NO.8 张自忠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 男,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人。为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著名抗日英雄,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殉国。(二战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
张自忠殉国当日,由38师师长黄维刚带领敢死队,端着轻机枪于16日夜间突袭南瓜店,奋勇抢回了张自忠的遗骸。黄师长光着膀子,穿着裤衩,带着弟兄们光着脚丫顶着鬼子的炮弹朝前冲,几进几出终于抢回了张将军的遗体。日军则下令停止飞机轰炸,以免伤到张自忠将军遗体。
张将军的尸骨运回后方后,经检视,张自忠身有八处伤口,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随后,将军遗体被运往当时的战时首都重庆安葬,路经宜昌时,十万军民恭送灵柩至江岸,其间日机三次飞临宜昌上空,但祭奠的群众却无一人躲避,无一人逃散。
1940年5月28日晨,当灵柩运至重庆朝天门码头,蒋介石、冯玉祥等政府军政要员臂缀黑纱,肃立码头迎灵,并登轮绕棺致哀。蒋介石在船上“抚棺大恸”,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蒋介石亲自扶灵执绋,再拾级而上,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将张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并列首位。28日下午,蒋介石与军政要员和各界群众在储奇门为张自忠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仪式。气氛庄严,极尽哀荣。蒋介石亲自主祭,同时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通电全军,表彰了张自忠一生的勋绩。随后,国民政府在重庆北碚雨台山为张自忠举行下葬仪式。蒋介石题词“勋烈常昭”,李宗仁题词“英风不泯”,冯玉祥题词“荩忱不死”。
NO.9 赵一曼
在近现代,国运多舛,加上五四启蒙,女性的觉醒成为民族精神觉醒的重要内容和成果,于是我们能看到一大批有血有肉的女性英雄。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达到让她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祖国和人民……在走上刑场的前夕,她给儿子写了一封遗书: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的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
聂荣臻评价赵一曼:“赵一曼同志早在二十年代就参加了我党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干革命斗争,并为民族解放献出最宝贵的生命!表现了中华女儿的英雄气概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她的伟大的英雄形象和光辉业绩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坚毅不拔开拓前进,为全人类的解放奋斗不息!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
NO.10明太祖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经营业绩:明太祖是历史上少有的由平民得天下的皇帝,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并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统治基础 。但他将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
历史评价: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民族,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政策,恢复了中华。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