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双一流”建设是时代强音,也是时代命题,关乎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
2022年2月14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7张“新面孔”以黑马之姿阔步迈入“国家队”,成为当年高等教育领域最闪亮的新星,被称为“双一流”新七子。或为厚积薄发,续写辉煌;或为改革先锋,勇立潮头。它们的晋级,堪称逆袭典范,更是实力的诠释。
3月30日,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正式发布,“双一流”新七子表现惊艳:或后起之秀,奋发向上,跻身前50;或百年老校,夯基垒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或领域争先,稳扎稳打,再次彰显实力。本文结合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详细分析7所新晋“双一流”高校的排名及表现,一览其风采。
“10后”新型大学
“三高”一体,最强“后浪”
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是我国诞生于“10后”的两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它们自建校以来,沿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赛道一路蓬勃发展。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南方科技大学位列第33名,较去年排名上升了2名,上海科技大学位列第45名,排名上升了10名。两所年轻的后起之秀,俨然成了国内高校中“高质”“高速”“高峰”三高一体的最佳代表。
南方科技大学,建校十余载,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志气、朝气,大步向前、高歌猛进,已然成为科技创新“高峰”、优秀人才“高地”,在办学资源、科学研究、高端人才、国际竞争力等模块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南科大深耕基础研究,建设科研平台,突破一批“从0到1”的科学问题,不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仅近五年来,南科大就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了60多篇论文,科研成果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布局了亚洲最大、世界排名前三的冷冻电镜实验中心……同时,学校高端人才聚集效应愈加凸显,去年学校新引进两院院士6人,另有5位教授入选国际院士,新增国家“杰青”“优青”9人。南科大正努力成为扎根中国大地、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今年一跃进入全国50强的上海科技大学,在办学层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三大模块得分位居主榜新晋“双一流”的5校之首。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上科大始终以服务国家创新战略为使命,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学校专利许可合同金额已累计超过60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高校专利许可合同金额榜单前列,专利转化率超过20%,孵化出20余家科创型初创企业,这些成绩让“产学研一体化”成为了学校一张亮丽名片。此外,由学校牵头承担的、国内投资最大的大科学装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取得重大进展,关键技术研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助力国家科创“硬核”实力再上台阶。
老牌名校
积厚成势,续写辉煌
在7所高校中,有三所“老面孔”,他们或是全国重点大学,或是部省合建,在第二轮“双一流”重返“国家队”,他们在这次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刷新自我高度,展现了老牌院校的深厚实力。
湘潭大学成为了7所新晋“双一流”中排名上升最多的高校,位列第92名,首次进入百强高校行列,在服务社会、学科水平、重大项目与成果模块表现突出。近年来,湘潭大学牵头组建首批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的湖南应用数学中心,成为湖南数学界的第一个国家级平台;承担“智能导航及遥感数据高精度融合的数学方法”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计算数学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湘潭大学的数学学科丰碑再添伟绩。
湘大人不仅锤炼出扎实的学术功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步伐亦坚实有力,无论是“神舟十二号”舱外航天服、空间核心舱卫生区子系统等多项载人航天装备的设计任务,还是学校研究团队参与研制的“鲲龙500”海底采矿车,“上天入海”处处有湘大人的身影。
白云山下,珠江水畔,近代农业教育的火苗在此点燃,作为7所高校中唯一一所农业类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稳稳守住百强席位,位列第93名,在10个模块中,有7个模块位列全国百强,重大项目与成果模块得分更为主榜新晋“双一流”的5校之首。在近5年的国家“三大奖”评选中,华南农业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斩获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包括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实现了国家奖三大奖大满贯。在人文社科“最高奖”——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中,华南农业大学也占有一席之地,获得一等奖1项。一项项重大成果的涌现,体现着华农一直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共振,学校秉持着“筚路蓝缕启山林,强农兴农勇担当”的信念,朝着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稳步前进。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山西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次连续五年一路攀升,并连续三年位列山西高校第一名。作为新晋“双一流”高校中,唯一入选物理学、哲学2个学科的高校,山西大学学科水平模块得分位居前列,而这是学校百年积淀、孜孜以求的成果。山大以哲学、物理学学科为引领,汉语言文学等42个专业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奠定了更好的学科建设发展基础。2021年,“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煤矸石煤泥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研能力建设取得更大发展。正如黄校长所言:“今天的山西大学,站在了历代先贤和全校师生期盼已久的发展高地,迎来了更加充满希望的春天。”
单科类“新秀”
以稳健脚步,铸特色见长
作为医学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医药类大学勇担先锋,为医学研究、医疗教育改革和医学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南京医科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作为其中一员,不仅在医药领域内具有卓越的成绩和较高的声誉,更是“健康中国”事业稳步发展的关键力量。
南京医科大学作为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医学院校,位列2023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3名,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学校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相继承担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等,获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增至19个。从加快重大问题攻关到医学人才的培养,南京医科大学和南医人一直都在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谱写“双一流”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努力。
大疫面前彰显实力与担当的广州医科大学,位列2023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13名。多年来,广医始终坚持特色引领,注重差异发展,在平台和学科建设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高水平平台方面,广医有钟南山院士为首任主任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广东省唯一一个国家医学中心。在重点项目和高水平成果方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领衔的“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这是2020年度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创新团队,也是广东省首次获得该奖项。广医用10年时间,完成了跨越式发展,从一所地方医学院,加速成长为高水平大学。
霭霭东风万里春,再鼓征帆起新航。一年来,7所高校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赛道上发力奔跑,在拔尖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育、一流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引领、综合办学提升等多个领域交上了满意的答卷。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之处,身处”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相信7所高校必将笃行不怠、擘画宏图、继续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