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由我选去哪个朝代当官,我想来想去,还是选魏晋南北朝。按理说,宋朝是最好的,宋朝最优待文官,但是,在宋朝不能犯 事。状元郎陈世美当上了皇帝的乘龙快婿,包公说铡了也就铡了;一代文才苏轼,投放到牢房里弄得死去活来;还有如“夕贬潮阳路八千”的事情,简直像炒一碟小菜。其他朝代看来也不错,但是,屁股常常挨板子,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可不是好玩的。魏晋南北朝当然也不是很完美,比如战乱时期多于安稳日子,但是当官还是蛮好的,再战乱,当官的首先还是有保障的。单就官员犯 事后得到的处分,你就会真切地感觉到:这时期皇恩浩荡啊。

按照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的幸福感定义:没有广大群众的穷苦就不能体现少数精英的幸福。在魏晋南北朝,恰如斯言啊。在这时节,王法对下里巴人犯 罪是实行“零容忍”的,其立案标准可不是2000元,而是两把稻草的。南朝齐孔秀之当吴县县长,县里有个10岁顽童偷割了邻居田里的一把稻谷,吴县长特别“震怒”,是可忍孰不可忍!立刻签单拿人,有人劝曰:懵懂小儿,当以宽大为怀啊!王县长就训了此人一顿:“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咔嚓”,把这“小蟊贼”给杀了;北魏李洪之当秦、益两州刺史,到任即宣布一条“禁令”:凡带刀行者与抢劫同罪。行人带刀就是起了杀心,起了杀心就该杀头,“咔嚓”,“咔嚓”,“咔嚓”,一杀就是三四百,据说这里“治安状况”特别好了,从此“路不拾遗,郡无劫盗”。“零容忍”还真是“成效显著”。

有对比度才有幸福感。在魏晋南北朝,当上了官,那么就从此进入了“自由王国”,只要你守住了“不反皇帝”的底线,那么,你爱干什么你就可以干什么。“违纪”的事情干了,一点事也没有,“犯 法”的事情干了呢,也没什么事情。即使犯 了前朝与后代规定的“死罪”,只要你能够坚持“绝食三天”,那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有好处全得,有坏事全无,这样当官的“好”时代,哪里有?

譬如吧,暴政的秦始皇发明了“连坐”法,一人犯 事,不但全家遭殃,而且全村也得遭殃的。这个连坐法的条文里,没有规定村里的世族该连坐,也没有规定不该连坐。在往朝,那都是“有福不同享,有罪即同当”的,到了这时期,世族长期都是超然于法律之外,不在其律之中。据说这个问题曾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刘宋朝“高层”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与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世族犯 事,庶民必须连坐,而庶民犯 法,世族可以不连坐。如犯 罪非常严重,那么士大夫可以让奴婢去顶。奴婢大都是士大夫的通房丫头,应该说是他们的“副职夫人”。犯 了事情,一把手超然,让二把手三把手把责任担当起来,以示负责,表明了“以法治国”的姿态。

在南北朝当官的妙处还不在这里,妙的是其立案标准不是2000元为底线,恐怕是5万、50万两银子吧。更妙的是,他们对官员搞的“刑侦手段”特别好玩。秦汉以来,官员如果当上了“犯 罪嫌疑人”,那么往往都会“大刑伺候”,朱元璋更是剥皮揎草,逼着他“老实认罪”。而南北朝呢,他们用的是“测立”法,官员若是犯 了贪污、渎职等等犯 罪情事,就把他推到一个高一尺的圆顶土垛上,每天“罚站”两次,每次“罚站”7刻。古代每一昼夜划为100刻,7刻大概是一两个小时吧,“罚站这么久”,得让他恢复体能啊,所以,完成了一天内两次“罚站任务”后,可休息3到5天,然后再审。当然旁边会有审讯官时不时审问一句:“你贪污了吗?”或是“你渎职了吗?”或是“你强奸良家妇女了吗?”只要你闭口不答,连续“罚站”几次,每次都不认罪,就可以免除“刑罚”。

上面说的是一般干部,到了更高级别的干部,那就不用“罚站”了。在外面让干部“罚站”丢人现眼,多不雅观,有损形象不是?所以,大概到了刺史府官那一级,不用“罚站”审问法,用的是“断食”方式来“逼供”,也就是犯 罪嫌疑人被“双规”以后,关在“屋子”里,不给他饭吃。当然,每天都是可以喝粥的,那粥有无营养就得看这官平时与司法人员的关系如何了。关系好的,可能喝得上八宝粥;关系不好的,那就对不起,是稀粥了。这边喝粥,旁边依然还是有法官在审。如果你连续被关了1000刻,依然行使着你的“沉默权”,那么,恭喜你,没事啦,可以无罪释放了。

不论是“罚站”,还是“断食”,这里的关键是你是抗拒还是不抗拒、是坦白还是不坦白。如果坦白,既然你自己都承认了,那还有什么话可说?关黑屋子里去吧;如果你抗拒了,你坚决不认罪,那么,好,你是个意志坚定的好干部,国家需要这样的好干部,继续当官去吧。坦白从宽,如果你还年轻,那么有牢给你坐的,直把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如果恰好是过年时节,那么,坚决抗拒吧,你马上就可以回家过年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哦,那是疑罪,疑罪从无,没罪。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元谋人的资料介绍,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在云南元谋县

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在云南元谋县。元谋人发现于1965年5月,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当时定名为“元谋直立人”。随元谋人出土的石器共七件,

元谋人

商鞅变法_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_商鞅变法的原因背景及影响作用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

商鞅变法

李莲英死亡之谜_李莲英怎么死的_揭秘李莲英之死

清朝末年,在人们心中留有深刻印象的除了“老佛爷”慈禧外,恐怕就是大太监李莲英了。这位幼年家境贫寒的小太监,因为善梳新髻,加上在慈禧与八大臣夺权时立下了大功,从此一跃而成为慈禧太后最宠信的

李莲英

西魏皇后出家为尼之谜,又一历史牺牲品

西魏文帝(507~551年),即元宝炬。公元535~551年在位。正光中,拜直阁将军。永安三年(530年),封南阳王。后孝武帝被丞相宇文泰毒死,即帝位,改元大统,史称西魏。朝政由宇文泰控制,俯首听令而已

西魏皇后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前提,郑和下西洋所产生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

郑和下西洋

汉字的故事_有趣的汉字故事

汉字简介: 汉字,记录汉语的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文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汉字

兰陵王高长恭,北朝时期智勇双全的美男子

兰陵武王高肃,又名孝?,字长恭,约541年生。兰陵王的父亲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亲却连个姓氏也没有,人们推断,兰陵王母亲很可能只是宫中一个地位卑贱、不知姓名的宫女。在讲究血统门

兰陵王,高长恭

黄帝的故事传说:仙人授道河图洛书出世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

黄帝

飞将军李广,至死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在历史上的评价是很高的,唐朝诗人王昌龄曾赞美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是李广纵然战功赫赫,但其至死也没有封侯,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为李广惋惜“时运不

李广

乾隆皇帝宠信和?的原因_乾隆宠信和?的七大理由

和?(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五年--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

乾隆皇帝,和?,乾隆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南北朝时期是如何审贪官的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