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联姻时,黛玉何贾母都还活着吗还是已经逝世了?

宝玉宝钗结婚时,黛玉还活着吗?贾母还活着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金玉联姻时,黛玉肯定已经死了,而且一定是早死了,绝不会像续书中一边“焚稿断痴情”,一边“出闺成大礼”这样狗血。

宝玉的确是有些痴病的。但是结婚的时候,不知道新娘是谁;等发现和自己拜堂的,并不是人们一直说的那个人,居然被一句“老爷在外头呢”就压服下去,这是人做出来的事吗?这是“聪明灵慧”的贾宝玉吗?

宝玉娶宝钗,其实在八十回中已经有过暗示。不,我不是说别人把他们撮合到一起,而是宝玉自己说过。当芳官转述藕官的话:“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的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引起宝玉的“又是喜欢,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

藕官是一个并不重要的小角色,出场极少,唯一重要的情节就是为死去的同性恋人烧纸之事。这样突兀的情节,当然不会没有下文。但是第七十七回“美优伶斩情归水月”,藕官已经和芳官一起出了家了。出家而用“归”字,显然这是她们的结局,不会再出现。那么藕官烧纸,以后如何照应?

只能照应在宝玉这里。也就是说,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在他心目之中,是一种“续弦”的关系:林妹妹是他的爱人与妻子,但是已经“丧了妻”;现在“有必当续弦者”,他就“必要续弦”了。这并不算辜负林妹妹,因为“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他一直是把黛玉放在心里的。

甚至,他娶宝钗,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黛玉:“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生,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为了黛玉的“安”,他不能“孤守一生,妨了大节”。

分析了宝玉的心态,再来看贾母,就不成问题了。我们不知道金玉联姻时,贾母是否还在世。如果已经逝世,当然可以不考虑她的态度;如果还在世,她也不会反对,理由同样是“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的为是”。

这就是贾母一边对黛玉百般宠爱(元宵放花炮时,她把黛玉搂在怀里),一边又打听宝琴家世并八字,有求配之意(在冬天,过年之前)的理由了:她的确有为宝玉求配宝琴之意,但并不表示已经放弃了黛玉,而是作为“后备”。

黛玉太孱弱了。贾母早就考虑过,她有可能活不到结婚的年纪,所以早就考察其他可能的“人才”,作为储备。

如果没有意外,黛玉与宝玉结婚,当然是皆大欢喜。万一出了意外,黛玉早逝,宝玉也还是要结婚、要过日子的。

而黛玉早死,死后金玉联姻,使《红楼梦》超越了一般“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帝出一小人其间拨乱”的俗套,具备了更广泛、更深刻、更无可避免的大悲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训蒙骈句》下卷二·萧原文欣赏及注释

《训蒙骈句》下卷二·萧原文欣赏及注释

明朝,司守谦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原文欣赏及注释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原文欣赏及注释

清朝,车万育

山阴金先生著作《格言联璧》悖凶类原文欣赏

山阴金先生著作《格言联璧》悖凶类原文欣赏

清朝,格言联璧

《训蒙骈句》上卷十三·元原文欣赏及注释

《训蒙骈句》上卷十三·元原文欣赏及注释

明朝,司守谦

贾宝玉被暗害后,贾政和小妾赵姨娘的态度如何?

贾宝玉被暗害后,贾政和小妾赵姨娘的态度如何?

贾宝玉,清朝

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征圣第二原文欣赏

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征圣第二原文欣赏

南北朝,刘勰

《训蒙骈句》下卷三·肴原文欣赏及注释

《训蒙骈句》下卷三·肴原文欣赏及注释

明朝,司守谦

《训蒙骈句》下卷四·豪原文欣赏及注释

《训蒙骈句》下卷四·豪原文欣赏及注释

明朝,司守谦

金玉联姻时,黛玉何贾母都还活着吗还是已经逝世了?

金玉联姻时,黛玉何贾母都还活着吗还是已经逝世了?

黛玉,清朝

对于林黛玉而言,薛宝钗的存在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对于林黛玉而言,薛宝钗的存在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林黛玉,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金玉联姻时,黛玉何贾母都还活着吗还是已经逝世了?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