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青冢怀古》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秘密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李纨带着大伙在暖香坞遵从贾母的指令作春灯谜,以备过年时大家赏玩。结果她们出的《四书》灯谜太高雅,薛宝钗说贾母未必喜欢。

于是大家在俗物之中立意又作了几个。薛宝琴心思巧妙,依据从小随父亲游览过的十个名胜古迹,作了十个灯谜。曹雪芹又巧妙地将每个灯谜对应“金陵十二钗”中一人,可谓精彩。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十首怀古诗分别是薛宝琴出题,读书人猜谜,曹雪芹借诗隐喻金陵十二钗,细思乐趣无穷。

上文我们讲到《桃叶渡怀古》的谜底是“茶”,影射的金钗是李纨。曹雪芹借“桃”引申《桃夭》,预示李纨是贾家媳妇。贾家抄家后,李纨贾兰母子奋发图强东山再起,是为楷模。

《桃叶渡怀古》之后,就是《青冢怀古》,君笺雅侃红楼认为十首怀古诗中,有七首的谜底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青冢怀古》的谜底也就呼之欲出。这里先卖个关子,让我们先看看这首昭君出塞的典故。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青冢怀古》典出“昭君出塞”故事,是薛宝琴和父亲曾经游览过的古迹。

“青冢”就是昭君墓,具体位置传说纷纭,据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的大黑河畔。

清代宋荦《筠廊偶笔》:“墓无草木,远而望之,冥蒙作黛色,故曰青冢。”

后世多有“胡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之说,附会昭君墓特别。所谓青冢“黛色”就源于“青”字。

所以,《青冢怀古》非常明确地指向林黛玉,不做第二人想!我们下文再说。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自有美人排名以来,都稳占一席之位,是古代最著名的美人之一。清代以后四大美人确立,王昭君又有“落雁”别称。

注意:青冢黛色,昭君出塞,“落雁”别称,这些都与林黛玉有密切关系,曹雪芹在文中都有提及特写。

王昭君生于湖北秭归,从小天生丽质,文采斐然。后世形容她“峨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当年汉元帝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于建昭元年被选入掖庭,成为宫女。

民间野史记载王昭君入宫,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将她的画像绘制普通,不入汉元帝眼。后文林黛玉作《五美吟·昭君》会讲到这段故事。

有一年正月,臣服的南匈奴首领呼韩邪来长安朝觐汉元帝并求迎娶皇室女儿。宫女王嫱遂被汉元帝赐给呼韩邪单于为妃,并改元竟宁,意为汉匈一家,永保边境和平。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呼韩邪单于死后王昭君上书汉成帝求归故乡,汉成帝敕令“从胡俗”。王昭君不得已依匈奴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复株累单于去世后,且糜胥继任为搜谐若单于,王昭君再嫁。不久病逝,结束了于她来说“屈辱”的一生。据说就葬于“青冢”。

晋代为避讳司马昭,改王昭君为王明君,后世又称她为明妃。

昭君出塞是汉朝实行的和亲政策,以联姻稳定安抚匈奴,以止戈战事,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但以民族感情论,后世对汉朝和亲政策大肆讥讽。尤其对昭君求归不许归,纷纷表达遗憾。《青冢怀古》采用同样的感情。

“黑水茫茫咽不流,”大黑河的愁云惨雾笼罩在昭君墓上,河水发出呜咽之声,流淌的速度都缓慢了。

《清一统志》记载:“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云怨雾覆冢上。”以示对王昭君远嫁心中之怨的渲染。

昭君出塞和亲,一嫁再嫁,对她是莫大耻辱。心中之怨借由大黑河的云雾表现,突出其可怜、可悲。

“冰弦拨尽曲中愁。”冰蚕丝作弦的琵琶,将乐曲里的愁怨弹尽。

王昭君有两“怨”,一怨奉旨出塞远嫁异国。二怨不得归,客死他乡。

传说王昭君出塞,弹琵琶以寄恨。杜甫《咏怀古迹》诗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后世对昭君出塞都报以同情。

“汉家制度诚堪叹,”汉朝的和亲制度,以牺牲女儿换和平令人慨叹。

这是一句一语双关,既说汉元帝征选秀女后,靠画师画像再选美人很可笑。也指出和亲牺牲女儿换和平令人不齿。

“樗栎应惭万古羞。”大汉朝男儿不成器,不能够挺身而出抵抗匈奴,靠女儿和亲是万古的羞耻。

樗栎(chū lì),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和〈内篇·人间世〉。是两种质地不好不能成材的树。

古人将“樗栎”比喻才能低下者。后世又用作自谦之辞。

汉家男儿无能才会借女儿和亲求和平。若当时有名将如卫青霍去病,何用昭君出塞!

《青冢怀古》用女儿角度替王昭君鸣不平是情理之中。谜底也因此呼之欲出。汉家无能人,女儿代出嫁。无“将(酱)”也!

《青冢怀古》的谜底正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酱”。

第一句就是谜底的“眼”。“黑水茫茫咽不流”,黑水就像酱油和做酱的水一般不能喝。又借“樗栎”影射汉朝无“将”只好女儿出嫁,揭开谜底是“酱”!

说完谜底,再说《青冢怀古》影射的林黛玉。

首先,青冢的“青”,就是黛色。点明“青冢怀古”是黛玉伏笔。

其次,王昭君别号“落雁”。雁也是林黛玉的象征。不提黛玉作《五美吟·昭君》诗,只说她的丫头叫雪雁,后文作《折足雁》酒令,预示会离开贾家,客死他乡。

第十八回贾元春省亲,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蓼汀”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是供大雁栖息繁衍的水边沙洲。

贾元春去掉蓼汀,预示贾家日后不给林黛玉立足之地,将她像晴雯一样“撵”了出去,契合《折足雁》酒令的远走他乡之意。

最后,“群芳夜宴掣花签”影射众人姻缘,林黛玉掣得芙蓉花签,签词“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诗。亦是昭君故事。

“芙蓉花签”结合《折足雁》酒令,再结合贾元春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预示林黛玉被贾元春以皇家名义下旨,效仿昭君出塞,远嫁异国为王妃。

林黛玉外号潇湘妃子,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舜帝的典故。为贾探春所取。

林黛玉与贾探春都有远嫁异国为王妃的伏笔。

“石呆·子失扇子”,被夺走的扇子是“湘妃、麋鹿、棕竹、玉竹”四种。石呆子就是贾宝玉,失扇子就是“失散”。

贾宝玉最后像石呆子一样逢冤失去潇湘妃子林黛玉和蕉下客贾二女远嫁异国为王妃。

贾探春判词图画中“两个人放风筝”代表二女同嫁。“海上大船一女子掩面而泣”指黛玉死后,只剩贾探春孤悬海外。

综上,从昭君故事,很容易还原出林黛玉的结局。

《青冢怀古》借由王昭君埋骨异乡,预示林黛玉埋骨异国他乡。

黛玉在《葬花吟》中也说“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后文《柳絮词》又说“嫁与东风春不管,随尔去,忍淹留”。

林黛玉将自己的结局与《青冢怀古》内容紧紧呼应,不多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说唐后传第十四回:贺兰山知节议亲,洞房中公主尽节

说唐后传第十四回:贺兰山知节议亲,洞房中公主尽节

《说唐后传》

红楼梦香菱学诗的背后有何讲究?对薛府有何影响?

红楼梦香菱学诗的背后有何讲究?对薛府有何影响?

香菱学诗,清朝

说唐前传第六十一回:罗成托梦示娇妻,秦王遇赦访将士

说唐前传第六十一回:罗成托梦示娇妻,秦王遇赦访将士

《说唐前传》

说唐三传第二回:郡主撞死翠云宫,程咬金保救薛礼

说唐三传第二回:郡主撞死翠云宫,程咬金保救薛礼

《说唐三传》

《西游记》要怎么才能得到太上老君的宝贝?

《西游记》要怎么才能得到太上老君的宝贝?

西游记,观音

红楼梦对于宝玉的姨娘人选,贾政最心仪的人选是谁?

红楼梦对于宝玉的姨娘人选,贾政最心仪的人选是谁?

贾政,清朝

红楼梦中贾府众人是什么样的称呼?有何深意

红楼梦中贾府众人是什么样的称呼?有何深意

贾府,清朝

说唐后传第三十回:尉迟恭囚解建都,薛仁贵打猎遇帅

说唐后传第三十回:尉迟恭囚解建都,薛仁贵打猎遇帅

《说唐后传》

红楼梦中待遇最后真的嫁给了北静王?真相是什么

红楼梦中待遇最后真的嫁给了北静王?真相是什么

黛玉,清朝

《西游记》安天大会上,如来收到了多少宝贝?

《西游记》安天大会上,如来收到了多少宝贝?

西游记,孙悟空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红楼梦《青冢怀古》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秘密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