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已公布,在此,本站(微信公众号:本站)将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整理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供大家了解。

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基本情况

1.专业简介

本专业设在中国语言文学系。该系创建于1924年,与中山大学同龄。1928年1月,中山大学成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以研究学术、发展文化为宗旨,内设考古、语言、历史、民俗四学会。1946年,中山大学成立语言学系,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语言学系。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语言学系合并到北京大学

中文系人才荟萃,曾有许多著名学者在此任教。在该系任教的著名教授,早年有傅斯年、郁达夫、成仿吾、顾颉刚、赵元任、罗常培、鲁迅、郭沫若、钟敬文、陆侃如、冯沅君、王力、岑麒祥,晚近有容庚、商承祚、詹安泰、方孝岳、董每戡、王季思、冼玉清等。这些著名学者为中文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文系师资力量雄厚。本学科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4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青年拨尖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

新世纪以来,中文系发展迅猛,学科布局合理,影响日益扩大。2000年中文系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10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1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2002年,经教育部专家组评估验收,中文系获评为优秀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4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获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首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获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古代文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年第二轮全国高校学科水平评估中文系排名并列第6,2012年第三轮评估排名全国并列第5。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古文字学是中山大学中文系的传统优势学科。1956年,由容庚、商承祚等教授创立了“中山大学古文字学研究室”,1965年,经高教部正式批准,成为我国高校第一个古文字专门研究机构。1999年更名为“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2014年,加入国家2011计划“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为中山大学分中心,科研条件得到全面提升。2021年,入选第一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组成单位,进一步夯实了科研育人的基础。

该学科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深具国内外影响的古文字学研究重镇。容庚《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商承祚《殷虚文字类编》《石刻篆文编》等是古文字学史上极有影响和地位的著作。曾宪通《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与饶宗颐合著),陈炜湛《甲骨文简论》《甲骨田文猎刻辞研究》,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等也是古文字学研究的名著。学科点与国际汉学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合作,如日本东京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法国东亚研究所等,为本学科点赢得了重要的国际资源和国际声誉。

目前该学科点青年一代学者已成为古文字学界的中坚力量。由曾宪通、陈伟武主持,学科点老、中、青三代学人历时10余年合力攻关,完成逾1000万字的战国文字研究集大成之作《出土战国文献字词集释》(中华书局2018),具有重大学科意义。出版《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丛书》,编辑连续性学术集刊《华学》和《古文字论坛》,均有较大影响。

近年来,团队成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或青年项目多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种;多项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王力语言学奖、吕叔湘语言学奖、罗常培语言学奖、李方桂语言学论著奖等重要奖项;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各1人次。中山大学中文系古文字学人才培养历史悠久,成绩显著。本科教学方面,20世纪50年代开始,即在本科生中开设“文字学”和“说文研究”两门课程。至20世纪80年代,增设“古文字学”“汉字源流”两门课程。20世纪90年代,又增设“出土文献学概论”“汉字文化研究”两门课程。21世纪新开“简帛选读”等课程。教材《汉字源流》和《古文字学纲要》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本科阶段的古文字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研究生教学方面,早在20世纪50年代,容庚、商承祚即开始招收古文字学研究生,培养“副博士”研究生4名。迄今为止,本专业共培养硕士生85名,博士生50余名,为国内外各相关科研教学单位输送了大量人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古文字学和出土文献学的优秀学者。另外,1980年,还曾受教育部委托,举办了一期古文字学师资培训班,为各兄弟院校培养了一批古文字学教学和研究人才。

古文字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由于古文字资料涉及语言学、文献学、文学、考古学、历史学、哲学、法律、军事、医药等诸多方面,所以古文字学的学科内涵相当宽广,除了古文字本体的研究(如文字考释、文字发展史、文字构形规律等)之外,运用古文字资料研究中国早期文明的诸方面,也应纳入广义古文字学的范畴。实际上,正是古文字资料内容的丰富性和重要性,决定了古文字学对于中国古代文明探索的特殊意义。中山大学古文字学科设在中文系,最直接的学科拓展就是与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学、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学批评的融合。在这些方面,中山大学中文系均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强大的研究阵容,足以为古文字学的深广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此外,中山大学的中国古代史、中国哲学史、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也具有很强实力,这些都是将来本专业进行有效协同的重要资源。

2.师资队伍

本专业的师资力量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中文系古文字学教师,二是中文系相关专业(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古代文学等)教师,师资力量雄厚。

(1)古文字学师资及科研基础

陈伟武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陈斯鹏教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作者)

杨泽生教授(王力语言学奖获得者)

范常喜教授(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入选作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田炜教授(吕叔湘语言学奖获得者)

以上古文字学专业团队科研成果丰硕,近5年来,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6部。承担的高层次科研项目主要有:

陈伟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战国文字诂林及数据库建设”(17ZDA300)

杨泽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殷墟甲骨文与战国文字结构性质的比较研究”(16AYY011)。

陈斯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秦至西汉简帛文献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13BYY104)

范常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战国文字研究大数据云平台建设”(21&ZD307)。

田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出土战国至西汉早期文献书写特点研究”(20BYY182)。

古文字学团队所获主要学术奖励有:

曾宪通、陈伟武:专著《出土战国文献字词集释》全国古籍出版社2018年度百佳图书一等奖(2019)。

陈伟武:专著《愈愚斋磨牙集》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20)。

陈斯鹏:专著《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杨泽生:论文《释“怒”》获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2011)。

陈斯鹏:专著《新见金文字编》获“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5)。

陈斯鹏:论文《“舌”字古读考》获“第一届李学勤裘锡圭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青年奖”二等奖(2016)。

陈斯鹏:论文《〈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释文订补》获第五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一等奖(2017)。

陈斯鹏:专著《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获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提名奖(2019)。

范常喜:论文《信阳楚简“乐人之器”补释四则》获第一届“李学勤裘锡圭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青年奖”三等奖(2016)。

范常喜:专著《简帛探微》获第二届“李学勤裘锡圭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青年奖”二等奖(2017)。

田炜:专著《西周金文字词关系研究》获第十八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一等奖(2016)。

田炜:论文《西周金文与传世文献字词关系之对比研究》获第一届李学勤裘锡圭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青年奖二等奖(2016)。

田炜:论文《从秦“书同文字”的角度看秦印时代的划分与秦汉之际古文印章的判定》获第五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一等奖(2017)。

田炜:专著《西周金文字词关系研究》获第二届李学勤裘锡圭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青年奖二等奖(2017)。

田炜:《从秦“书同文字”看秦印时代的划分与秦楚之际古文官印的判定》获第三届李学勤裘锡圭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青年奖三等奖(2018)。

(2)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古代汉语等相关专业师资和科研基础

吴承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黄仕忠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彭玉平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何诗海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

许云和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

李冠兰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

孙洪伟副教授(古代汉语)

吴吉煌副教授(古代汉语)

李伟大副教授(古代汉语)

马坤副教授(古代汉语)

以上相关专业学术团队近年来也有不少跟古文字相关的重要学术成果。如吴承学《中国早期文体观念的发生》(香港三联书店2019),运用了大量古文字和出土文献来研究中国早期文体观念,颇多发明。许云和研究汉简《神乌赋》《风雨诗》等诗赋类出土文献,也多有贡献。彭玉平研究罗振玉、王国维与《殷虚书契考释》,对古文字学学术史甚有意义。

科研项目方面,有吴承学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史”、许云和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出土诗赋研究”、李冠兰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出土文献与先秦文体学新证”等,均与古文字和出土文献关系密切。

学术奖励有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2015)、彭玉平《王国维词学与学缘研究》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2020)等。两书对出土文献都有较多的运用和阐发。

3.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

中山大学中文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10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全国高校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古代文学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1个国家汉办基地(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2009年第二轮全国高校学科水平评估中文系排名并列第六,2012年第三轮评估排名全国并列第五。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古文字学研究团队为国家2011计划“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的分中心之一,并且入选第一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组成单位。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从本科开始选拔志向远大、有强烈家国情怀和文化使命感、愿意献身于古文字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优秀学生,加以专门化、连贯性、高质量培养,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造就高端人才,为人类未来发展培养在人文社科基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杰出学者。

(2)培养目标及毕业生知识能力要求

本科阶段培养目标:本科阶段重在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古文字学,及相关的古汉语、古文献学基础,能较熟练地阅读和运用古文字资料和传世古书,同时兼具商周秦汉考古、先秦秦汉文学、历史学和思想史等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为深广的知识底蕴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为其日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学术空间,为其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复兴事业打下扎实基础。

(3)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办法

学校强基计划实行年度考核及动态进出机制。第二学年结束后根据学生绩点、课外科研训练表现和专家面试进行动态管理,本科阶段分流与考核淘汰的学生转入普通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

三、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修读本科阶段方案规定的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提升荣誉课程,满165学分,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授予本科学位。

四、培养方式

(1)制定“三早”人才培养方案

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创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制定独立的培养方案,以确保达成既定培养目标。

本专业甲骨文研究团队、金文研究团队、战国文字研究团队、简帛研究团队,都在海内外学界享有良好声誉,对这种新的培养模式形成有力支撑。

落实科教协同、推行“三早”:从大一开始,帮助学生提早接触专业;从大二开始,帮助学生提早进入各个古文字学及古代文明研究团队,成立有关甲骨文、金文、简帛等研究领域的各种“兴趣小组”;从大三开始,帮助学生提早进入专业科研。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中文系或本校兄弟院系的相关课程,拓展知识面。

(2)以导师制、项目制推动人才培养

实施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全程导师制,由陈伟武教授、陈斯鹏教授(古文字学专业)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亲任导师,直接指导学生在古文字学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领域的思想与学术成长。重视传统书院式的切磋式教学,言传身教,砥砺前行。

从本科高年级开始,即通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战国文字诂林及数据库建设”、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殷墟甲骨文与战国文字结构性质的比较研究”等项目,吸纳学生进入研究团队,承担部分科研任务,锻炼学生独立科研能力;通过导师和项目的力量,推动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

(3)建立质量保障机制,持续改进招生培养工作

建立科学化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持续改进招生和培养工作。

五、课程设置

学校近年来积极深化通识教育改革,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的质量和内涵建设,建立了由“交叉与综合模块”及“创新创业模块”构成的通识课程教育体系,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多学科思维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中文系根据本专业的特色,建设通识教育课程;在此基础上,强基计划还将在拓展工具类和方法论领域课程,安排专业必修课程和特色选修课程,并设置专业高端学术讲座课程和基础前沿研讨课等。

课程设置

课程
细类

课程名称/英文名称

总学分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周学时

开课学期

理论
学时

实践
(含实验)

公共必修课

 

 

大学英语I
College English I

2

36

36

0

2

1

四史(改革开放史)
Four-History Learning Education(History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1

18

18

0

2

1

思想道德与法治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3

54

54

0

3

1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1

36

0

36

2

1

军事课
Military Course

4

64

36

2

4

1

形势与政策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2

72

72

0

4

1~8

劳动教育
Labor Education

1

36

4

32

1

1~8

国家安全教育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1

27

9

18

1

1~8

大学英语II
College English II

2

36

36

0

2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3

54

54

0

3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The Introduction of Xi Jin 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2

36

36

0

2

2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1

36

0

36

2

2

大学英语III
College English III

2

36

36

0

2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5

82

54

2

3

3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0.5

18

0

18

2

3

大学英语IV
College English IV

2

36

36

0

2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The Principles of Marxism

3

54

54

0

3

4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0.5

18

0

18

2

4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0.5

18

0

18

2

6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0.5

18

0

18

2

7

公共选修课

修读总学分不少于8学分,其中须包含2个学分“艺术与审美”课程

课程
细类

课程名称/英文名称

总学分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周学时

开课学期

理论
学时

实践
(含实验)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现代汉语(上)
Modern Chinese Ⅰ

2

36

34

2

2

3

专业导读学术讲座
Academic Forum about Preparation for Subject Study

1

18

18

0

1

3

古代汉语(上)
Ancient Chinese Ⅰ

3

54

54

0

3

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

2

36

36

0

2

3

古代汉语(下)
Ancient Chinese Ⅱ

2

36

36

0

2

4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Litterature II

2

36

36

0

2

4

古文阅读与背诵
Reading and Reciting on Ancient Chinese

2

64

36

2

2

4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II

2

36

36

0

2

5

古典文献学
ChineseClassicalPhilology

2

36

36

0

2

5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V

2

36

36

0

2

6

中国文学批评史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3

54

54

0

3

7

大类基础课

 

文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3

54

54

0

3

1

中外文学经典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anon

3

54

54

0

3

1

史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Historiography

3

54

54

0

3

1

逻辑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Logic

3

54

54

0

3

1

哲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3

54

54

0

3

1

人类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3

54

54

0

3

1

语言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3

54

54

0

3

2

中国历史地理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China

3

54

54

0

3

2

资治通鉴
ZizhiTongjian

3

54

54

0

3

2

中外哲学经典
The Classic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y

3

54

54

0

3

2

考古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Archaeology

4

72

72

0

4

2

专业核心课

 


文字学(上)
Chinese Paleography Ⅰ

2

36

36

0

2

1

文字学(下)
Chinese Paleography Ⅱ

2

36

36

0

2

2

古文字摹写训练
A Training Course on Copying a Calligraphy Model of Ancient Scripts

2

36

36

0

2

3

训诂学
Chinese Semantics

2

36

36

0

2

3

《说文解字》概论
Introduction to Shuo Wen Jie Zi

2

36

36

0

2

3

古文字学研究
Chinese Paleography

3

54

54

0

3

3

甲骨文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in Oracle Bone Script

2

36

36

0

2

4

金文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in Bronze Inscriptions

2

36

36

0

2

4

出土文献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the Excavated Documents

2

36

36

0

2

4

音韵学基础
Fundamental Phonology

2

36

36

0

2

5

汉字源流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2

36

36

0

2

5

简帛选读
Bamboo Slips and Silk Documents

2

36

36

0

2

6

专业提升课

 

专业实践课

 

学术写作训练(读书报告)
Training of Writing on Academic Science (Report on Reading)

2

72

0

2

4

4

学年论文
Term Thesis

2

28

0

2

14

6

社会实践
Social Practice

4

56

0

4

14

7

古文字资料出土地、收藏地考察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land where the ancient writing materials were unearthed and collected

2

72

0

2

36

7

毕业论文
Graduation Thesis

8

288

0

8

0

8

课程
细类

课程名称/英文名称

总学分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周学时

开课学期

理论
学时

实践
(含实验)

专业选修课

专业提升课

 

 

古希腊语
Ancient Greek

3

54

54

0

3

1

拉丁语
Classical Latin

3

54

54

0

3

1

古希腊文明
The Ancient Greek Civilization

2

36

36

0

2

2

诗与乐
The Book of Songs and Music

2

36

36

0

2

2

四书
The Four Books

2

36

36

0

2

2

荷马史诗
Studies on Homer

2

36

36

0

2

2

维吉尔
Virgilian Studies

2

36

36

0

2

2

欧亚大陆早期文明
Early Civilizations of Eurasia

2

36

36

0

2

2

旧体诗词写作
The Writing of Jiu-Ti Poets and Ci

2

36

36

0

2

3

宋明儒学
Neo-Confucianism

2

36

36

0

2

3

先秦诸子
Pre-Qin Philosophers

2

36

36

0

2

3

柏拉图
Plato

2

36

36

0

2

3

《老子》精读
Intensive Reading of Laozi

2

36

36

0

2

3

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研究
Research on the Academic Transition in Modern China

2

36

36

0

2

3

礼记·乐记
Liji·Yueji

2

36

36

0

2

3

唐代政治与文学
Politics and Literature in Tang Dynasty

2

36

36

0

2

3

中国近世思想
Thought of Chinese Early Modern

2

36

36

0

2

3

中国古代制度与文学
Ancient Chinese System and Literature

2

36

36

0

2

4

书法理论与实践
Chinese Calligraphy

2

36

36

0

2

4

唐宋词导读
A Guide to the Ci Poetry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2

36

36

0

2

4

中国文学典故研究
China's Literary Allusions Research

2

36

36

0

2

4

《庄子》导读
Introduction to Zhuangzi

2

36

36

0

2

4

《左传》导读
Introduction to Zuozhuan

2

36

36

0

2

4

《文选》导读
Introduction to Wenxuan

2

36

36

0

2

4

《论语》导读
Introduction to the Analects

2

36

36

0

2

4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2

36

36

0

2

4

清代学术
Qing Academic Research

2

36

36

0

2

4

古典社会理论
Theories of Classical Sociology

2

36

36

0

2

4

汉魏唐宋古文
Classical Prose from Han Wei to Tang Song Dynasty

2

36

36

0

2

4

唐代诗歌
Tang Poetry

2

36

36

0

2

4

《周易》经传导读
IntroductiontoZhouyiandRelatedConfucianCanon

2

36

36

0

2

5

汉语发展史
Chinese Developing History

2

36

36

0

2

5

中国语言学史
History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

36

36

0

2

6

本研贯通课

专业提升课

 

古文字学前沿讲座
A Lecture on the Frontier of Paleography Study

3

60

60

0

3

7

甲骨文字研究
A Study on Oracle Bone Script

3

60

60

0

3

7

战国文字研究
Stud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3

60

60

0

3

7

青铜器铭文研究
Studies of the Inscriptions on Bronze Vessels

3

60

60

0

3

8

秦汉文字研究
Stud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Qin and Han Period

3

60

60

0

3

8

荣誉课程

课程名称/英文名称

总学分

总学时

学时分配

周学时

开课学期

理论
学时

实践
(含实验)

文学理论和方法
The Theory and Method on Literature

1

18

18

0

1

7

语言学理论和方法
Linguistic Theory and Method

1

18

18

0

1

7

六、配套保障

(1)组织保障

中文系已成立以系主任与党委书记为负责人的强基计划领导小组,以陈伟武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黄仕忠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陈斯鹏教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何诗海教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张均(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为主要成员的强基计划工作小组,保障强基计划顺利实施。通过“青马学堂”、“红色主题教育”、“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指导,积极为国家重大战略输送优秀后备人才。

(2)经费保障

学校将为强基计划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等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近五年来,中山大学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年均增长1个亿以上。强基计划将在相关专业生均投入的基础上,再增加两倍。通过加大对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力度,设立强基计划专项资金,用于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国内外高水平教师合作交流等工作的开展。

(3)师资保障

坚持“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理念。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陈伟武教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陈斯鹏教授等资深专家担任“强基计划班”班主任,以中文系党委书记担任“强基计划班”辅导员,专业培养与思想引领并重;长期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前来开设讲座、短期课程,或担任强基计划导师,增进学生与大师、名师的互动,强化对学生的学术熏陶。大力提倡教师人心向教风气,全面推动教师更加用力用心用情投入教学活动。继续推进人才倍增计划,加大强基计划人才引进实施力度。

(4)政策保障

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免试推荐进入硕博阶段。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相关科研大团队、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

(5)其它激励机制

学校各类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以及其他科研实验条件向强基计划学生全面开放。中文系还通过“青年学者论坛”“古文字学与中国古代文明”前沿研究工作坊、优秀论文报告会、“强基计划”学术奖等形式,为学生学术培养提供更多的平台与机会,鼓励强基计划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已公布,在此,本站(微信公众号:本站)将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整理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供大家了解。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2023年强基计划专业方案,中山大学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生态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已公布,在此,本站(微信公众号:本站)将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整理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生态学专业培养方案,供大家了解。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生态学专业培养方案

2023年强基计划专业方案,中山大学强基计划生态学专业,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生态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已公布,在此,本站(微信公众号:本站)将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整理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供大家了解。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2023年强基计划专业方案业,中山大学强基计划生物科学专业,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已公布,在此,本站(微信公众号:本站)将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整理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供大家了解。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2023年强基计划专业方案,中山大学强基计划化学专业,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已公布,在此,本站(微信公众号:本站)将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整理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供大家了解。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2023年强基计划专业方案,中山大学强基计划物理专业,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已公布,在此,本站(微信公众号:本站)将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整理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供大家了解。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2023年强基计划专业方案,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审核结果公布

据2023年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显示,清华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审核结果将于4月26日公布。考生可登录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综合素质材料提交平台进行查询。清华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审核结果公布

2023强基计划破格入围结果查询,清华强基计划破格入围结果查,清华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审核结果公布

北京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审核结果查询通知

北京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审核结果查询通知已经正式公布,考生可通过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综合素质评价提交平台查询破格入围审核结果。北京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审核结果查询通知

2023强基计划破格入围结果查询,北大强基计划破格入围结果查,北京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审核结果查询通知

山东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生物医学科学培养方案

山东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按照“3+1+X”模式进行本硕博衔接培养,单独编班,单设培养方案。本站同步更新山东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生物医学科学培养方案,供大家了解。山东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生物医学科学培养方案

2023强基计划培养方式,山大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山东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生物医学科学培养方案

山东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生物科学培养方案

山东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按照“3+1+X”模式进行本硕博衔接培养,单独编班,单设培养方案。本站同步更新山东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生物科学培养方案,供大家了解。山东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生物科学培养方案

2023强基计划培养方式,山大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山东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生物科学培养方案
新高考-中山大学-强基计划-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