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交趾怀古》讲的是什么?背后有何真相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薛宝琴根据曾游历过的十处景点,作了十首怀古诗,并隐藏十个俗物谜语。可惜原文没有揭开谜底。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十首怀古诗,伏笔金陵十二钗的人生和命运,就像秦可卿房中的十几样陈设一样。上文“赤壁怀古”影射的人物是贾元春,谜底很有意思,并非认的走马灯,而是“河灯”。

本文我们将继续解读第二首《交趾怀古》,这首诗影射的是贾探春,至于谜底,只能强作解释,后文再说。

交趾怀古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交趾怀古”马援奉旨交趾平叛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声名远扬海外的故事。

马援,东汉名将,字文渊,大畜牧主出身。在王莽新朝时为汉中太守,后归顺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攻灭隗嚣、平定凉州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马援曾于金城击败先零羌兵,并南下镇压交趾起义。真正让他传颂千古的是一句名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马革裹尸”即是典出于此!

注意马援这段话是“交趾怀古”为贾探春的重要证据,因为贾探春也有一句类似名言:“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马援大丈夫当死战场,与贾探春但凡是个男儿当立一番事业,岂非异曲同工?

唐代李贤注引《广州记》曰:“援到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是说光武帝建武十六年,交趾郡女子征侧、征贰姊妺为反抗汉官吏苏定的暴虐,起而反抗,得到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俚人的群起响应,攻克六十五城,自立为王。

建武十八年,刘秀派马援率汉兵八千人合交趾兵共二万余人前往镇压,击败起义军,征氏姊在作战中壮烈牺牲。

马援于战后在交趾立下两根铜柱为标志,作为汉朝的边界。借以宣扬汉朝国威,整顿法纪王纲。

马援镇压交趾后,听闻刘尚进击武陵五溪西南夷军失败,向刘秀请战。可惜在南征途中病死,留存《武溪深》一首,写武溪毒淫,征途艰险。

西晋崔豹在《古今注》记载:“《武溪深》,马援南征时作。门生爰寄生善笛,援作歌以和之。其诗云:“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能临,嗟哉武溪多毒淫!”

这是马援与《交趾怀古》的相关典故。

“铜铸金镛振纪纲,”是说马援平定交趾的女儿叛乱后,立起铜柱宣扬大汉国威和法度。

要注意这里的“金镛”不是铜柱,而是“华美的大钟”!

汉代张衡《东京赋》云:“宫悬金镛”;而南朝齐武帝悬金钟于景阳宫,令宫人闻钟声而起梳妆。是为宫纪!

金镛指向女儿和皇宫,代指贾探春日后远嫁异国为王妃。

“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威名赫赫,盛传海外和西北塞外的少数民族地区。

程高本上一句是“铜柱金城振纪纲”,与本句前后呼应,“金城”是说马援为陇西太守时,击溃进犯的羌人于西北边关金城一代,扬了大汉的国威、军威。与平定交趾齐名!

由于各版本不确定是哪一句,本文都采用。其实对整首诗来说并不影响。主要凸显出马援“在海外异域声名赫赫”的事实。

“马援自是功劳大,”马援替汉朝平定边关之祸乱,自然是功劳大,不需要多做夸耀。

“铁笛无烦说子房。”《武溪深》的笛曲可惜证明马援智勇双全,不需要套用张良的“故事”!

历史传说张良曾在项羽被围时,命令汉军士们吹奏铁笛扰乱项羽军心。这个说法与“交趾怀古”无关。

反倒是张良有勇有谋的历史与马援的赫赫威名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交趾怀古》的谜语有一定关系。

张良字子房,为韩国公子,后辅佐刘邦在楚汉争霸中获胜,与萧何、韩信一起被称“汉初三杰”。

张良在辅佐刘邦之前最有名的故事有两个,一个是张良拜师黄石公,杜撰居多。一个则是名震千古的博浪沙刺秦皇。

史载:前218年秦始皇东巡,张良雇佣大力士执一百二十斤大铁锤,伏击行刺秦始皇于博浪沙中。因秦始皇当时更换了车驾,大铁锤击中副车,致使行刺失败。

《交趾怀古》本质是一首谜语,有人猜测谜底是喇叭(唢呐),但是根据马援、张良的故事相互印证,君笺雅侃红楼有个不成熟的想法,薛宝琴极可能隐喻的是“马车或者锤子”。

交趾怀古中,马援声名赫赫,影射贾探春远嫁异国后名扬海外。但马援成名之前的身份是“大畜牧主”,那个时代的畜牧主要以养马和羊为主。而马援又姓马!

《交趾怀古》“金镛”就是华美的大钟,需要钟锤敲击才会响。而张良的故事指向张良雇佣大力士用大铁锤于博浪沙刺杀秦始皇“误中副车”的故事,至于是“马车或者铁锤”的谜底,请恕本人没有想好。

不过“误中副车”是《交趾怀古》中心思想不错。意思是替身成了“主角”,是说张良没能杀死秦始皇,却将“替身”砸中。这就与贾探春的经历相同了。

长期关注的朋友应该知道关于贾探春远嫁,君笺雅侃红楼的观点一贯是贾探春与林黛玉二女同嫁异国为王妃。

贾探春给林黛玉取名潇湘妃子,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一夫的故事。

贾探春的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日是国王,红杏是贾探春,云则是林黛玉。晴雯是云指黛玉,绛云轩也是宝黛合称。

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借昭君故事,影射黛玉远嫁异国为王妃。与贾探春结局相同。

潇湘馆后院有“大丛梨花兼着芭蕉”,暗示贾探春与林黛玉一同“离开”。

秋爽斋房中有“花梨大理石案,笔筒内插笔树林”,暗示贾探春与林黛玉一同“离开”贾家。

第七十回潇湘馆放风筝,贾探春的凤凰风筝被另一只凤凰风筝“有凤来仪”,缠住后又飞来一只双喜字裹挟着飞走,预示二女同嫁。

秋爽斋有梧桐,凤栖梧桐是帝王妃之意。潇湘馆“有凤来仪”,同样是帝王妃之意。

石呆·子失扇子故事里,石呆·子影射贾宝玉。他失去的二十把扇子的品种是“湘妃、麋鹿、玉竹、棕竹”。

湘妃指潇湘妃子,麋鹿指蕉下客贾探春,玉竹贾宝玉,棕竹指踪迹。指贾宝玉逢冤失去了林黛玉和贾探春,但最后三个人又重聚在一起,后文解释。

八十回后贾家抄家前,贾雨村被降职谋求复职,忘恩负义陷害贾宝玉。贾宝玉像石呆·子一样逢冤,致使林黛玉牺牲自己做“人参养荣丸”,被迫顶替别人与贾探春二女同嫁异国。

当时林黛玉嫡出是姐姐为主,贾探春庶出为妹妹为滕,与娥皇女英一样。贾探春的“滕”就是“副车”之意。

林黛玉舍贾宝玉不可能委身他人,到达目的地后已经病入膏肓,不久泪尽而亡。国王爱屋及乌对贾探春非常好。探春“日边红杏倚云栽”,像娇杏一样,生下王子后成为正室王妃。

“误中副车”这里说的就是贾探春的这段故事。

然而,这并不是贾探春的终点,根据第四十回秋爽斋的陈设,“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大鼎预示贾探春的儿子日后做了国王,探春母凭子贵为王太后,福寿(佛手)数十年。而以贾探春的能力,她极可能借助一身王妃、太后的身份在海外异国做了很多威名赫赫的事,广受赞誉。这都是《交趾怀古》所颂扬的。

而贾宝玉出家后,追寻贾探春和林黛玉远嫁的足迹,寻踪而至。最后在林黛玉的坟前守墓余生,也是石呆子“四样”扇子的最终伏笔。

《交趾怀古》的谜底如果是“马车”,则有“误中副车”之意,预示贾探春为“滕”,得了林黛玉早逝的幸运,福寿一生名扬海外。

讲完《交趾怀古》,就是《钟山怀古》,这首诗又是指谁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红楼梦中贾母为何将薛家搬到东北角去?是何原因

红楼梦中贾母为何将薛家搬到东北角去?是何原因

贾母,清朝

《三国演义》中关于水淹七军是怎么记载的?

《三国演义》中关于水淹七军是怎么记载的?

三国演义,关羽

《西游记》阎王为什么不敢安排李渊去投胎?

《西游记》阎王为什么不敢安排李渊去投胎?

西游记,如来

本草纲目·第三卷·百病主治·霍乱原文是什么内容?

本草纲目·第三卷·百病主治·霍乱原文是什么内容?

《本草纲目》,李时珍

本草纲目·第三卷·百病主治·强中原文是什么内容?

本草纲目·第三卷·百病主治·强中原文是什么内容?

本草纲目,李时珍

红楼梦张华是什么人?他与尤二姐之案有何关系?

红楼梦张华是什么人?他与尤二姐之案有何关系?

张华,清朝

《红楼梦》清明时节,贾府有2个女儿不会回来了

《红楼梦》清明时节,贾府有2个女儿不会回来了

红楼梦,贾府

《红楼梦》薛家的财产还剩多少,为什么薛姨妈从来不请客?

《红楼梦》薛家的财产还剩多少,为什么薛姨妈从来不请客?

红楼梦,贾府

西游记中六耳猕猴是怎么死的?如来是什么表现

西游记中六耳猕猴是怎么死的?如来是什么表现

六耳猕猴,上古

红楼哦王熙凤为何会哭穷?背后有何含义?

红楼哦王熙凤为何会哭穷?背后有何含义?

王熙凤,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红楼梦《交趾怀古》讲的是什么?背后有何真相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