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前,家长和考生必须要提前了解意向学校的招生计划和专业,为方便广大高考生,更三高考整理了“【普通本科院校】202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计划|招生人数有多少?”相关信息,供202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高考生及家长参考。
由于202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计划暂未发布,考生可先参考202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计划,详情如下:
一、2022哈尔滨工业大学各省招生专业及计划(2023参考)
2022 黑龙江
专业 | 类别 | 招生人数 |
工科试验班(英才本硕博连读) | 理工 | 35 |
工科试验班(航天与自动化) | 理工 | 130 |
工科试验班(计算机与电子通信) | 理工 | 119 |
工科试验班(智能装备) | 理工 | 252 |
工科试验班(智能土木与智能交通) | 理工 | 34 |
工科试验班(智慧人居) | 理工 | 30 |
工科试验班(资源环境与新材料化工) | 理工 | 22 |
经济管理试验班 | 理工 | 35 |
工科试验班 (医学类1) | 理工 | 32 |
工科试验班 (医学类2) | 理工 | 24 |
理工 | 合计 | 713 |
环境生态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理工 | 5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 | 理工 | 5 |
应用物理学(中外合作办学) | 理工 | 5 |
化学(中外合作办学) | 理工 | 6 |
工业设计(中外合作办学(深圳)) | 理工 | 2 |
中外合作办学 | 合计 | 23 |
建筑类 | 文史 | 12 |
社会学 | 文史 | 6 |
法学 | 文史 | 6 |
经济学 | 文史 | 5 |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 文史 | 8 |
英语 | 文史 | 12 |
思想政治教育 | 文史 | 6 |
文史 | 合计 | 55 |
俄语(小语种) | 理工 | 4 |
日语(小语种) | 理工 | 2 |
小语种(理工) | 合计 | 6 |
俄语(小语种) | 文史 | 4 |
日语(小语种) | 文史 | 2 |
小语种(文史) | 合计 | 6 |
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深圳)) | 艺术类 | 4 |
数字媒体艺术 | 艺术类 | 2 |
环境设计 | 艺术类 | 4 |
艺术类 | 合计 | 10 |
工科试验班(智能装备)(国家专项) | 理工 | 4 |
工科试验班(智能土木与智能交通)(国家专项) | 理工 | 3 |
工科试验班(资源环境与新材料化工)(国家专项) | 理工 | 2 |
经济管理试验班(国家专项) | 理工 | 1 |
工科试验班 (医学类2)(国家专项) | 理工 | 2 |
国家专项 | 合计 | 12 |
工科试验班(智能装备)(高校专项) | 理工 | 6 |
工科试验班(智能土木与智能交通)(高校专项) | 理工 | 6 |
工科试验班(资源环境与新材料化工)(高校专项) | 理工 | 4 |
高校专项 | 合计 | 16 |
工科试验班(智能装备)(民族班) | 理工 | 2 |
工科试验班(智能土木与智能交通)(民族班) | 理工 | 3 |
工科试验班(资源环境与新材料化工)(民族班) | 理工 | 3 |
工科试验班(智慧人居)(民族班) | 理工 | 2 |
民族班 | 合计 | 10 |
注:招生计划以教育部及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为准
更多省市(区)招生计划请查看:https://zsb.hit.edu.cn/information/plan?year=2022&province=%E9%BB%91%E9%BE%99%E6%B1%9F
》》推荐阅读:【2023计划参考】202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计划(点击查看)
二、202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计划在哪发布?
考生可通过以下渠道第一时间获知202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计划,可收藏关注:
1、查询入口: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信息网
2、查询入口: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信息主页
三、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报考信息专题汇总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京外唯一一所),是新中国第一所本科五年制、研究生三年制、毕业生【点击查看简介详情】
四、什么是招生计划?
招生计划是指具有统招资格的高等学校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结合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生源情况,调整招生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自主合理地安排生源计划。
具有统招资格的高等学校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结合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生源情况,调整招生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自主合理地安排生源计划。安排跨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的招生学校,可以预留少量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不平衡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