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概况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前身为1981年创立的安徽教育学院化学系,是我校成立较早的院系之一, 2007年改制更名为合肥师范学院化学化工系,2013年改组为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现有化学(师范)、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药物制剂等4个本科专业及制药工程(中爱合作)班。
下设化学系、制药工程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系、药物制剂系、实验教学中心;建有安徽省药食同源天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实验室省级平台1个,另有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和应用化学研究所等校级科研平台2个,1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
现有专职教师5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5人,博士35人,博士比达到60%;其中安徽省教学名师3人,安徽省教坛新星2人,省创新领军人才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双能型教师28人。获批“化学(师范)专业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及“制药工程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
重点围绕“师范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着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作为学院的优势及传统专业,化学(师范)专业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并于2020年通过国家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制药工程专业17年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0年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9年获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学院共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不断凝练生物与医药、新能源材料、光电绿色催化与药物合成等方向,打造学科科研平台,设施设备不断升级,现有实验场地10000m2,配备了扫描电镜、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X-射线衍射仪、综合热分析仪、红外光谱、荧光光谱仪、纳米粒度仪、倒置荧光显微镜等现代化实验仪器。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团队,近年来,学院获批各级各类资助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累计科研到账经费1200余万元,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5项。
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产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推动内涵发展,对焦学生双创和实践能力培养。近三年,我院学子在全国“互联网+”银奖2项,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分获一等奖、二等奖多项,多次获省及长三角地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获批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国家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立项12项。积极推行本科导师制,创建优良学风,近年来学生考研录取率均在1/3左右,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
二、专业介绍
1、化学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师范教育发展战略和安徽省教师教育改革要求,立足合肥,服务安徽,面向省内基础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师德修养、科学教育理念、扎实专业知识、过硬教学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化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和班级管理工作的优秀中学化学教师。
主要课程(模块):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教学实验研究、化工基础、基础化学实验(I/II)、综合化学实验(I/II)、教育学、心理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就业方向:
攻读硕、博士学位,公办、私立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
专业特色:
经过长期的探索,化学专业已取得一定的办学成绩,202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展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特色和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双师协同保障师范培养。本专业共15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高级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拥有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获批省名师(大师)工作室1个,建设有“化学(师范)专业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化学(师范)人才培养计划获批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
(2)课程体系结构优化完善。构建“三个平台、八大模块”课程体系。《有机化学》获批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并被推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获批省级智慧课堂项目;“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与应用”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共出版教材11本,发表基于教育实践的研究论文20余篇。
(3)实践教育平台不断夯实。我校与合肥市经开区、包河区签订了U-G-S战略合作协议,通过高校、地方政府及中学共建有附属实验中学,本专业选派4位教师前往中学挂职副校长,并建有两所省级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专业拥有省级化学示范实习实训中心。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校内外双导师化学师范生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4)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本专业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化学教学、研究和管理人才。近年来,学生获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黄晓宇同学获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三等奖,葛妤同学获长三角师范生技能竞赛二等奖。学生在其他各类省级以上竞赛获奖共计44人次。本专业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不断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2.化学工程与工艺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安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要以化工、制药、环保、材料等行业的专业技术需求为导向,采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运用相关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在化工及相关领域,胜任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岗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模块):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分离技术、工业催化、化工机械设备、化工设计、化工安全与环保
就业方向:
攻读硕、博士学位,从事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岗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改革紧跟行业需求,坚持育人为本,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加强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学科平台,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展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特色和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队伍稳步提升。现共有专业教师12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6人,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为5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是一批学术水平、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此外本专业教师2018年还获批校级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项,并先后获得多项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除了本校的专业教师之外,本专业还外聘了一批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息息相关的高层次的教授或工程师,指导化工专业建设、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参与化工安全于环保、化工设计、化工导论等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或定期来学校开展学术讲座。
(2)实践教学不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有化学化工实训基地,拥有乙酸乙酯合成与提纯车间、酶手工皂孵化基地等,可供学生进行操作学习,引导并给予学生参与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机会;实验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等实验室,此外还配备化工设计实训软件,建设模拟软件数字化实验室,实现了工厂生产过程在线模拟操作,既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已有与江西永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国星生化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实践基地,给毕业实习学生提供包括研发、生产、项目管理等多种类型工作岗位,让学生在基地上进行专业成长,对化工生产行业进行充分了解,同时通过生产实践对所学知识进行加深巩固和实践应用。
(3)课程建设持续增加。本专业重视和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将所有专业课程均实现重要资源上网,所有专业教师在讲授理论课时都使用多媒体课件及学习通系统开展教学,注重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和精品在线课程等的课程建设,现已建立《化学与人类》、《化学与人类生活》MOOC教学资源库及《化学反应工程》和《化学工艺学》两门在线课程,满足学生课后学习对教学资源的需求。本专业目前已有1门校级级精品课程,同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省级、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化学化工文献检索与应用》已获批省级精品课程。
(4)人才培养保持重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就业创业率较高,社会认可满意度较好。就业去向主要是攻读硕士和进入企业事业单位等,近三年,本专业在校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国家励志奖学金14人,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12人、校外奖学金2人。此外,在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安徽省化学竞赛等省级以上专业学科竞赛中本专业学生共获得了23项奖项,其中获得10项国家级大赛一、二、三等奖和 13项省级大赛一、二、三等奖等,同时2019年在化工设计大赛华中赛区决赛中获得一等奖。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都为99.7%,考取研究生率平均达到25.9%。学生已申请获批立项国家级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1余项,其研究成果先后发表论文12篇,申报专利15项。
3.药物制剂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合肥、面向长三角地区、服务江淮城市群发展建设,培养具有良好的从业道德,具备药物制剂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生产与应用等领域,从事药物制剂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技术创新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工业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制药辅料与药品包装、制剂设备与车间设计等。
就业方向:
制药企业、医院药房及相关领域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等工作。
专业特色:
(1)师资力量雄厚
本专业师资队伍共10人,其中博士学位9人占比90%,博士后3人;教授1人,副教授5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60%。专业教师近三年获校级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共1项,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大学生竞赛获二、三等奖10余项。《药物化学》、《有机化学》两门课程获省级课程思政项目立项。本专业教师团队知识水平高、科研能力突出、教学方法、具有鲜明特色的年轻团队。
(2)产教融合突出
药物制剂专业教师近三年,获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3项,企业委托项目5项,到账经费400多万,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批省级校级教研项目9项,发表教研论文12篇;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服务,拥有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基地。
4.制药工程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合肥、面向长三角地区、服务江淮城市群发展建设,为国家医药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具有好的从业道德,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分析、解决复杂制药工程问题的能力,适应药品生产、项目技术管理等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够在制药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技术开发、工艺与工程设计及部门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化工仪表及其自动化、生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制药工艺学。
就业方向:
制药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技术开发、工艺与工程设计及部门管理等工作;攻读药学类、制药类、工程类和材料类等方向研究生。
专业特色:
(1)师资力量雄厚
制药工程系拥有教授3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50%、7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40岁以下教师占比80%。本专业有省级教学团队一个,省级MOOC项目一项。团队拥有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安徽省线上教学新秀1人;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师入选校“136”人才项目工程共6人,其中学术带头人1人,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双能型”教师12人。专业教师近三年获校级教学基本功大赛二、三等奖共3项,《药理学》课程的“以知识为食粮以应用为武器”案例获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三等奖。本专业教师团队是一个专业知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教学科研成果丰富、重视工学结合与科研转化教学、勇于创新、成果突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年轻团队。
(2)产教融合突出
制药工程专业教师近三年获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4项,企业委托项目5项,发表一类科研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制订安徽省中药炮制标准33项;获批省级校级教研项目13项,发表教研论文9篇。近三年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共计3项。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服务,拥有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基地;获批安徽省药食同源天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实验室;获批合肥228产业创新团队1个。
(3)培养成效显著
近三年积极组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大赛,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系列赛事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共计16项。学生主持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计30项,发表论文15篇,授权专利2项。近三年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25%以上,四级通过率81%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0%以上;创业率3%以上,在校生创业入驻校级创业孵化基地1项。假期带领学生开展行知学堂活动,获合肥市经开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称号。通过扶贫攻坚和社会实践,学生团队获安徽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三等奖。
文章来源(官网发布地址):【点击查看官网原文信息】
官网发布缓存图(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