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府的诗社是如何创办起来的?

史湘云是四大家族中史家的小姐,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红楼梦》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揭开了大观园诗社活动的序幕,其后史湘云得知此事后十分欣喜,便主动要求加入诗社,还提出要做一个东道,先邀一社,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衍生出“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的后文。

在史湘云言之凿凿地大呼“明日先罚我做个东道,就让我先邀请一社可使得”时,只有薛宝钗注意到了做东这件事的背后花费,所以众姊妹散后,薛宝钗便把史湘云拉到蘅芜苑,跟她商量做东之事。

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湘云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宝钗听了半日,皆不妥当。因向她说道:“既开社,便要作东。虽然是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又干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不成?还是往这里要呢?”一席话,提醒了湘云,到踌躇起来。——第37回

这里是值得细细品味的,薛宝钗给史湘云分析了很多做东的因素,其核心要素便是一个“钱”字,宝钗认为史湘云一个月不过几串钱,还不够自己花,眼下要做东,她的那点钱哪里够?如果钱不够的话,问谁要去?是回家问叔叔婶婶要,还是向荣国府众姊妹借?

宝钗的分析确实有一定道理,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漏洞。

首先,史湘云并不是个傻姑娘,她在答应举办诗社的时候,必然考虑过其中的花费,认为超不出自己的经济实力范畴,这才欣然提出举办诗社。包括史湘云、薛宝钗两人在蘅芜苑夜间商议时,也明确提到“湘云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宝钗听了半日,皆不妥当”。

换言之:史湘云有自己的想法,她向宝钗提出自己的方案时,其花费必然轻于她的钱袋分量,只是被薛宝钗给否定了而已。

问题就在这里,薛宝钗为何不同意史湘云的低成本方案?她对史湘云方案的否定是否合理?

前番创建海棠诗社,只是众姊妹相聚,在秋爽斋以白海棠为题,钗、黛、探、宝四人每人做了一首《咏白海棠》,一分钱没花,大家玩得也挺高兴。

所以到了史湘云做东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举办诗社,恐怕史湘云也觉得上次一分钱没钱,这次简单举办就好,花不了几个钱,这才雄赳赳气昂昂地提出要做东。

事实上,如果真的按照史湘云的想法来举办诗社,也没什么问题,随便买几坛酒、几碟果子,根本花不了几个钱。岂不见第63回“怡红夜宴”,袭人、晴雯几个丫环随便凑了三两二钱银子,就能搞出一个不小规模的生日聚会。

既然如此,薛宝钗为何要拦住史湘云,还给她推荐了一个豪华版的宴会——螃蟹宴!这个螃蟹宴花了多少钱呢,第39回刘姥姥来荣国府送瓜菜时,曾掰着手指头算过一笔账:

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第39回

贾家小姐们一个月的月钱才是二两银子,也就是说,把诗社全体成员(除李纨外)的月钱加在一起,也办不起这么一个豪华螃蟹宴,如果说史湘云先前的方案太过简陋,那此处薛宝钗的方案是不是太奢华了呢?

当然不是,因为宝钗之所以提出螃蟹宴,并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史湘云办诗社,她还有别的目的,且看原文:

宝钗道:“这个我已经有主意了。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一多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的?”——第37回

薛宝钗提出,将请老太太赏桂花吃螃蟹、史湘云举办诗社,两件事合在一起办,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一箭三雕——其一,帮助王夫人完成了之前的赏桂吃蟹的承诺;其二,帮助史湘云完成做东道的愿望;其三,和谐了薛家、贾家的交际关系(螃蟹、酒都是薛家出的)。

不难想象,到了次日,贾母、王夫人等人来参加螃蟹宴的时候,必定会询问这个宴会系何人所办,虽然名义上是史湘云做东,但大家都知道湘云哪有钱,肯定是薛家帮她办的。

当然,这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但却很容易伤害到史湘云的尊严——说是自己做东,结果螃蟹、酒、茶全都是薛家出的,自己还得装成一副东道主的样子接待众人,此等景象非亲历者难知其心酸处。所以第38回的螃蟹宴上,曹公遍记众姊妹形状,有这么一处细节:

林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令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杆坐着,拿着钓竿钓鱼。宝钗手里拿着一枝桂花,玩了一回,俯在窗槛上,掐了桂蕊,掷向水面,引的游鱼浮上来唼喋。湘云出一回神,又让一回袭人等,又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只管放量吃。探春和李纨、惜春立在垂柳中看鸥鹭。迎春又独自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第38回

史湘云“出一回神”,为何?这四字有何精妙之处?诚如周岭之文《史湘云“出一回神”简析》(载《红楼梦学刊》1990年第4辑)中解析:

在宝钗,的确是“一片真心”,在湘云,自然是“感服”之极的。然而,拿着别人的钱,自己作脸,心里该是什么滋味呢?况且,宝姐姐的“慨赠”也不是很充裕的,正如平儿说的“哪里够,不过都是有名儿的吃两个子。那些散众的,也有摸得着的,也有摸不着的。”那么,拿着不够吃的东西,又要“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只管放量吃”,心里又该是怎样的滋味呢......还要强颜欢笑,生怕扫了别人的兴,又该是什么滋味呢?湘云能不“出

这般看来,貌似湘云确实受了委屈,但细细论来,这并不是宝钗的错,因为立足薛宝钗的视角,她对这些其实是早有预料的,并且提前考虑到了湘云的感受,因此在提出这个方案时,她反复叮嘱史湘云: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若不多心,我就好叫他们去办了。(第37回)

若是唯心,不免责怪薛宝钗,觉得她并非单纯为了史湘云,而是有自己的多重目的,着实有心计;而立足理性的角度,这场螃蟹宴办得很成功,诗社也借此机会整得有声有色,好不热闹,等于是个双赢的结局。

因此,就事论事的话,薛宝钗提前告知了史湘云,并征求了她的同意,纵然薛宝钗有“心机”,亦是明谋,不足以贬其为“心机女”,大多厌钗者,无非是唯心者,只以个人主观感受好恶评价人物,不以事理为要,何须与此辈争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红楼梦中林黛玉死前都说了什么?与惜春出家有关?

红楼梦中林黛玉死前都说了什么?与惜春出家有关?

林黛玉,清朝

红楼梦中藕官为何会在大观园烧纸钱?有何意义

红楼梦中藕官为何会在大观园烧纸钱?有何意义

藕官,清朝

红楼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红楼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林黛玉,清朝

红楼梦中慧娘是什么身份?她的存在有何意义?

红楼梦中慧娘是什么身份?她的存在有何意义?

慧娘,清朝

红楼梦中江南甄家是什么地位?老太妃是什么身份?

红楼梦中江南甄家是什么地位?老太妃是什么身份?

江南甄家,清朝

红楼梦中焦大最后的结局有多惨?他做错了什么?

红楼梦中焦大最后的结局有多惨?他做错了什么?

焦大,清朝

红楼梦中黛玉初进贾府时,王熙凤真的做好了她的衣裳吗?

红楼梦中黛玉初进贾府时,王熙凤真的做好了她的衣裳吗?

王熙凤,清朝

红楼梦中袭人不希望黛玉嫁给黛玉的原因是说什么?

红楼梦中袭人不希望黛玉嫁给黛玉的原因是说什么?

袭人,清朝

红楼梦中贾母是如何得知黛玉每日吃宝钗一两燕窝的?

红楼梦中贾母是如何得知黛玉每日吃宝钗一两燕窝的?

黛玉,清朝

红楼梦中贾母来到潇湘馆后看到窗纱旧了,做了什么事情?

红楼梦中贾母来到潇湘馆后看到窗纱旧了,做了什么事情?

潇湘馆,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红楼梦中贾府的诗社是如何创办起来的?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