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赉》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王既勤止①! 文王已经辛劳了!

我应受之②。我应当继承他。

敷时绎思③。颁布这政令连续不断呀。

我徂维求定④,我去伐商,为的是安天下,

时周之命,你们接受国家的命令,

於绎思! 不要中断呀!

(采用金启华译诗)

[注释] ①止:语助词。②应:承应。③敷:通“布”,传布,宣扬。绎:抽绎,寻绎。④徂:往。

[赏析] 《赉》,姚际恒云:“此武王初克商,归祀文王庙,大告诸侯所以得天下之意也。”

首句颂赞文王勤勉,创下家业。第二句过渡到武王自己,从“我”、从“应”、从“受之”,可知主人公是武王,因为他是直接继承了文王的事业。这一句明写武王,暗颂文王。有了文王的“勤”,才有武王的“受之”。有周天下,乃为文王所创。所以第三句写武王要宣传文王的事迹,要寻绎、思考武王得天下的原由、经过,亦即姚际恒所云“大告诸侯所以得天下之意也”。寻绎、思考的结果,武王说,我的所作所为,其目的只有一个:安定国家。文王奠下的江山,武王保之,这也是一种“敷时”“受之”。这是第四句。第五、六句是结束语。第五句,诗人按照“颂”的一般格式,颂美天命——将周朝的建立归于天命。但第六句,诗人却再次要求大家“绎思”得天下之由。那么所谓“天命”,其作用究竟如何呢? 既是天命安排,又有什么必要去“绎思”呢?孙鑛云“于绎思三字以叹勉,含味最长”,信然。

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武王不同于众的思想境界。武王在历史上功绩卓著,殷朝的推翻,周朝的建立,实际上是由武王完成的。作为一个开国之君,对于建立一个王朝的艰辛,他自有不同于众的深切感受。因而在得天下之后,在祭祖会上,他不是喜乐非常,而是冷静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反映在这首诗中,就是没有一味的颂美,而是反复强调“绎思”。思想境界的不同,决定了武王的祀辞另是一种格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红楼梦中林黛玉死前都说了什么?与惜春出家有关?

红楼梦中林黛玉死前都说了什么?与惜春出家有关?

林黛玉,清朝

红楼梦中藕官为何会在大观园烧纸钱?有何意义

红楼梦中藕官为何会在大观园烧纸钱?有何意义

藕官,清朝

红楼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红楼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林黛玉,清朝

红楼梦中慧娘是什么身份?她的存在有何意义?

红楼梦中慧娘是什么身份?她的存在有何意义?

慧娘,清朝

红楼梦中江南甄家是什么地位?老太妃是什么身份?

红楼梦中江南甄家是什么地位?老太妃是什么身份?

江南甄家,清朝

红楼梦中焦大最后的结局有多惨?他做错了什么?

红楼梦中焦大最后的结局有多惨?他做错了什么?

焦大,清朝

红楼梦中黛玉初进贾府时,王熙凤真的做好了她的衣裳吗?

红楼梦中黛玉初进贾府时,王熙凤真的做好了她的衣裳吗?

王熙凤,清朝

红楼梦中袭人不希望黛玉嫁给黛玉的原因是说什么?

红楼梦中袭人不希望黛玉嫁给黛玉的原因是说什么?

袭人,清朝

红楼梦中贾母是如何得知黛玉每日吃宝钗一两燕窝的?

红楼梦中贾母是如何得知黛玉每日吃宝钗一两燕窝的?

黛玉,清朝

红楼梦中贾母来到潇湘馆后看到窗纱旧了,做了什么事情?

红楼梦中贾母来到潇湘馆后看到窗纱旧了,做了什么事情?

潇湘馆,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诗经《赉》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