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林黛玉会与北静王在一起?真相是什么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薛宝钗去潇湘馆安慰林黛玉,她走后就下起了雨。林黛玉百无聊赖,有感于《乐府杂诗》创作了《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将她在贾家的艰难处境,以及终将离开贾家远嫁他乡的结局揭示出来。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的重点在“代别离”,需要结合《题帕三绝》《桃花行》和《柳絮词》等对看,对林黛玉的人生有非常重大的影射伏笔。

林黛玉用十五个“秋”字,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境况渲染清楚,更将离别的痛苦交代明确。至此,曹雪芹清楚无误地告诉读书人,宝黛二人终将情深缘浅。

林黛玉这边做好了铺垫,贾宝玉那边必然有回馈。就像《葬花吟》有贾宝玉旁听,《秋窗风雨夕》又怎么能没有宝玉的见证呢?

而林黛玉会离开贾宝玉,也要从宝玉的身上展现出来。所以,即便是雨夜深沉,贾宝玉还是冒雨来了。

(第四十五回)方要安寝,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宝玉忙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一面说,一面摘了笠,脱了蓑衣,忙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

贾宝玉来不及脱掉避雨的蓑衣,也不理林黛玉说他是“渔翁”,开口三问:好些?吃药没?吃多少饭?

贾宝玉将黛玉放在心坎上,连珠炮般问着心里话,又看见黛玉气色,自说自话认为好了,就是一派自我主张。他不用林黛玉回答他,他只需要倾吐和自我对比。却也表明他不真正了结林黛玉的真正需求。

比较贾宝玉的关心点在林黛玉身上,林黛玉的关注点却是“蓑衣”,这个要重点关注。

所谓关心则乱。贾宝玉关心林黛玉的健康,是以人为本。他的心中只有黛玉,装不下其他。问题是宝黛爱情背后,“其他”才是关键因素。这是贾宝玉不具备的洞察力和改变能力。

林黛玉固然也以贾宝玉为重,但她所感受到的是外在因素的影响。她不同于贾宝玉心无旁骛,更多的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

读书人知晓林黛玉的情况和关注点,再看《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暗示她的生存环境,以及终将离开贾家与贾宝玉分别的现实,就会警惕她对贾宝玉穿着的那一套蓑衣的过于“关注”。

(第四十五回)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像那刺猬似的。”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的,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曹雪芹着力去写“蓑衣”,就表明这件蓑衣就像后文出现的凫靥裘、雀金裘以及前文的鹡鸰香念珠和茜香罗汉巾一样,都有特别含义。

最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蓑衣、鹡鸰香念珠和茜香罗汉巾都出自北静王,且都与林黛玉有直接关系。

一,鹡鸰香念珠。

秦可卿葬礼上北静王不得圣旨出场祭奠,极力拉拢贾家。重要的关键就在“鹡鸰香念珠”。

鹡鸰香念珠本是皇帝御赐给北静王,代表兄弟同心。他却随便戴在手上不说,更随手送给贾宝玉。表现出他不在意皇帝,却与贾家兄弟手足之意。

北静王表现得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拉拢贾家结党之心更明确。

有意思在贾宝玉得了“鹡鸰香念珠”,如获至宝用心收藏。林黛玉回来后亲手送给她。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

北静王成了“臭男人”,自然要与之保持距离。鹡鸰香念珠的含义代表男人对权力的欲望。皇帝借此拉拢北静王,北静王又用来拉拢贾家。贾家就应该远离“臭男人”,体会出危机。

可惜贾宝玉珍而重之,代表贾家对北静王的拉拢很动心。他将鹡鸰香念珠送给贾宝玉,预示林黛玉的结局与北静王有关。

二,茜香罗汉巾。

蒋玉菡得自北静王的“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又是一件御用之物,被转赠给贾宝玉。

汗巾本是“笼络、捆绑”之物。北静王给了蒋玉菡,转手到了贾宝玉手中。又代表北静王与贾家的捆绑。

有意思在贾宝玉用“玉玦”换得“茜香罗汉巾”,“玉玦”代表决断,这两件东西预示贾家下定决心与北静王“结党”。

更有意思还在于蒋玉菡谐音“将玉含”,就是贾宝玉含玉而生的意思。

北静王“笼络”贾家之心昭然若揭。忠顺王府随即上门刁难,害的贾宝玉被暴打,正是有的放矢,给贾家与北静王结党当头棒喝。

还有!贾宝玉除了回赠玉玦代表贾家与北静王结党立场,私自还将袭人的“松花绿汗巾”送给蒋玉菡。又有两层意思。

第一,预示袭人与蒋玉菡的姻缘。

第二,袭人虽有“袭为钗副”之说,她与林黛玉又是同一天生日。茜香罗汉巾与松花绿汗巾“一红一绿”,正是“红香绿玉”宝黛姻缘的象征。

贾宝玉亲手将代表“绿玉”的松花绿汗巾送人,结合花袭人外嫁蒋玉菡,林黛玉最终因贾宝玉外嫁他人,一定与北静王有直接关系。

潇湘妃子的名号不是白取,娥皇女英二女同嫁一夫的故事,以及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的昭君出塞故事,都伏笔她会远嫁异国为王妃后泪尽而亡。

鹡鸰香念珠来自皇帝,茜香罗汉巾来自女儿国王,还有当初那个暹罗进贡的茶叶,再结合“玉带林中挂”的玉带也有皇权之意。呆霸王薛蟠打死冯渊抢走香菱,“霸王”和“蟠”都有帝王之意,香菱又是林黛玉的“影”……一系列线索都在伏笔黛玉远嫁异国为王妃。

三,蓑衣。

蓑衣又是北静王之物。黛玉将之说成是“渔公渔婆”,有携手江湖之意,要呼应菊花诗“偕谁隐”“为底迟”的意思来理解。

蓑衣的“江湖”之意,还能体现出更多的寓意来。

北静王这实权王爷,极力拉拢四王八公结党,对皇帝不臣不恭。 却表现出一派江湖恬淡的做派,在家里装“渔翁”很有问题。

第一,北静王在展示向往江湖,志不在庙堂权力。这与他拉拢贾家的做派相悖,明显是做戏。历史上李世民、朱棣和袁世凯都这样搞过。

“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

如果“顶儿”代表皇帝,去了顶儿,剩下的可不就是四王八公这个“圈子”?

第二,北静王装渔翁,也代表皇帝已经关注他,更关注到与他结党的贾家四王八公这一伙不臣服的老臣。

贾宝玉又一次要将蓑衣送给林黛玉,再被拒绝。与鹡鸰香念珠被掷而不取,袭人将茜香罗汉巾锁起来一样,都是拒绝敬而远之的意思。

贾宝玉表现出的喜欢和贪恋,则预示贾家没有有识之士,注定灭亡。

贾宝玉三番两次要将北静王的东西给到林黛玉(茜香罗汉巾给袭人也代表给黛玉),有人会认为是不是暗示林黛玉最后嫁给了北静王?可以肯定不是!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林黛玉在八十回后,先与贾宝玉定亲。被贾雨村为了自己利益出卖贾家让贾宝玉“逢冤”受难(冯渊、石呆子故事)。林黛玉迫不得已与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异国。根源就是贾家与北静王结党意图对皇帝不臣不轨。

皇帝要消灭北静王,必然要打击贾家手段频出。林黛玉因此受害,不得已离开贾家被嫁异国,很快泪尽而亡。

综上,蓑衣要与鹡鸰香念珠、茜香罗汉巾对看。林黛玉几次三番拒绝,代表贾家想要不灭亡就要与北静王保持距离。也代表林黛玉的结局,受北静王的野心影响太大。

“蓑衣”的“江湖意”,更有林黛玉和贾宝玉“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无奈结局。

曹雪芹借此伏笔交代故事,当事人贾宝玉当然懵然无知。他还自喜与北静王的交往,沉浸在对林黛玉的感情之中,殊不知危机早都笼罩在贾家头上,并将影响他与林黛玉的结局。

这里贾宝玉看见《秋窗风雨夕》连声叫好,对林黛玉的痛苦懵然无知。二人不对等的思想认识,注定悲剧难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红楼梦中林黛玉死前都说了什么?与惜春出家有关?

红楼梦中林黛玉死前都说了什么?与惜春出家有关?

林黛玉,清朝

红楼梦中藕官为何会在大观园烧纸钱?有何意义

红楼梦中藕官为何会在大观园烧纸钱?有何意义

藕官,清朝

红楼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红楼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林黛玉,清朝

红楼梦中慧娘是什么身份?她的存在有何意义?

红楼梦中慧娘是什么身份?她的存在有何意义?

慧娘,清朝

红楼梦中江南甄家是什么地位?老太妃是什么身份?

红楼梦中江南甄家是什么地位?老太妃是什么身份?

江南甄家,清朝

红楼梦中焦大最后的结局有多惨?他做错了什么?

红楼梦中焦大最后的结局有多惨?他做错了什么?

焦大,清朝

红楼梦中黛玉初进贾府时,王熙凤真的做好了她的衣裳吗?

红楼梦中黛玉初进贾府时,王熙凤真的做好了她的衣裳吗?

王熙凤,清朝

红楼梦中袭人不希望黛玉嫁给黛玉的原因是说什么?

红楼梦中袭人不希望黛玉嫁给黛玉的原因是说什么?

袭人,清朝

红楼梦中贾母是如何得知黛玉每日吃宝钗一两燕窝的?

红楼梦中贾母是如何得知黛玉每日吃宝钗一两燕窝的?

黛玉,清朝

红楼梦中贾母来到潇湘馆后看到窗纱旧了,做了什么事情?

红楼梦中贾母来到潇湘馆后看到窗纱旧了,做了什么事情?

潇湘馆,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红楼梦中林黛玉会与北静王在一起?真相是什么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