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元春对林黛玉是什么态度?为何不支持她?

贾元春为贾府的嫡长女,贾家四姐妹之首。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贾宝玉在冯紫英的宴会上结识了蒋玉菡。这场宴会极其重要,有三件事一定要注意。

一,[悲愁喜乐]酒令,伏笔冯紫英与史湘云定亲,以及史湘云的结局,紧扣[乐中悲]曲子。

二,[悲愁喜乐]酒令对贾宝玉和冯紫英、薛蟠、蒋玉菡的命运和姻缘做出暗示。

三,蒋玉菡通“将玉含”,他的出场影射贾家与北静王结党,埋下抄家祸事。并且影响到林黛玉的结局是被贾家牺牲,做了“人参养荣丸”。

冯紫英这次请客,与贾宝玉生日大观园群芳夜宴一样,属于《红楼梦》特别重要的两场宴会,需要格外注意。

贾宝玉回到家里时带着酒。袭人最先发现扇坠上的玉玦没了。睡觉时又发现腰上的茜香罗汗巾,就知道他“又干了那事”。

至于“那事”是哪些事,也不需要过于形容。那个时代上流社会的风气如此,袭人也不那么在意。唯一埋怨贾宝玉将她的松花绿汗巾子送给了别人。

袭人明知汗巾子没了,还向贾宝玉讨要,是借以规劝之意。可惜贾宝玉要真在意,也不会随便就将东西送人。

所谓“忘情”之人,永远在意他在意的,忽视他不在意的,就是贾宝玉这种。

看过上文的也知道,袭人的汗巾子换给了蒋玉菡,代表二人日后的姻缘。不过,当晚贾宝玉将茜香罗汗巾换给袭人,被她第二天找了个空箱子锁了,要与林黛玉将鹡鸰香念珠掷而不取对照来看。

茜香罗汗巾是茜香国女国王之物,经由北静王之手到了贾宝玉手中给了袭人,被不屑一顾锁在了柜子里。

鹡鸰香念珠是皇帝赐给北静王之物,又送给贾宝玉,留给林黛玉,被不屑一顾“什么臭男人戴过的,我不要它”。

花袭人与林黛玉都是草木人,又是一天生日。她与晴雯只代表林黛玉不同,身兼“钗黛”,与秦可卿类似。

袭人对茜香罗汗巾的态度,等同林黛玉对鹡鸰香念珠的态度,且这两样东西都来自北静王。暗示贾家应该远离北静王才可自保无虞。

既然袭人也是黛玉之“影”,她最终被迫外嫁蒋玉菡,表明林黛玉日后也会离开贾府,外嫁他人。因为贾元春的端午节礼也体现了这点。

贾宝玉第二天醒来,袭人就向他汇报了两件事。

一,王熙凤叫走了小红。小红本想拜别贾宝玉,多少有“你可别后悔”的意思。不过袭人认为无关紧要,走你的吧。这就是赤裸裸地排挤,小红至此去了。

小红也是林黛玉的“影”,她被迫远走跟了别人,还是预示林黛玉会离开贾家。

二,贾元春昨天赐了端午节礼,还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在清虚观打醮,吩咐贾家的“爷们儿”去跪经拜佛。

(第二十八回)袭人又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说着命小丫头子来,将昨日所赐之物取了出来,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别人的也都是这个?”袭人道:“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大奶奶、二奶奶他两个是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

贾宝玉一听就不对了,马上问:“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吧?”

贾元春端午节礼,每年都有。以前没有薛宝钗时,未必有什么区别,不排除宝黛二人一直一样。如今突然出了差异,贾宝玉和薛宝钗一个样,林黛玉和三春一样了。别说贾宝玉觉得是不是错了,就是读书人也会认为是不是错了呢?

其实不用听袭人的说法就知道不可能错。

首先,元春的节礼,一份份都有礼单,由皇宫专用的鹅黄签子写着。仿造不得,字迹也伪造不得,外人更不敢造次。

其次,节礼赐下来一定先到贾母处,没有可操作的时间和空间。

最后,看过贾元春省亲当晚的表现,就知道她在通过端午节赐节礼,委婉表态支持母亲王夫人的金玉良姻。

宫扇和红麝串罢了,人人都有,主要是“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本就是床品一类。隐喻意味非常浓。

贾元春省亲当晚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去掉“蓼汀”,代表贾家驱逐林黛玉这只孤雁不给立足之地。不喜“绿玉”就是不喜欢林黛玉。

尤其当晚看戏,元春特别喜欢小戏子龄官。龄官最擅长《钗钏记》的《相约》《相骂》,因此坚决不演《牡丹亭》的《游园》《惊梦》。

《钗钏记》代表薛宝钗;《牡丹亭》代表林黛玉。

贾元春赐节礼哪里有错?分明就是站队支持薛宝钗。

元春通过这三次表态不喜欢林黛玉,基本宣告宝黛姻缘受阻,有她反对就没戏了。

如果再结合茜香罗汗巾隐喻花袭人外嫁他人,作者无疑在伏笔日后贾家将林黛玉“撵出”,不给她立足之地,被迫嫁给他人很快客死异乡。

对应潇湘妃子伏笔黛玉做了帝王妃。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借昭君出塞故事,揭示黛玉远嫁是贾元春手笔,都能说得通了。

贾宝玉知道姐姐给的礼物没错,也没办法。就叫来屋里的丫头叫紫绡的端着礼物去潇湘馆让林黛玉挑选,喜欢什么就留下什么。

这里要注意下紫绡,很多人不注意以为是紫鹃,其实并不是。应该是替补茜雪的一个丫头,不过也是昙花一现。

林黛玉当然不可能要贾宝玉的礼物,只说自己也得了。但心里到底还是不舒服。不久二人凑在一起,林黛玉的话需要注意:“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

林黛玉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她自己的意思是指向“金玉良姻”在贾府传得沸沸扬扬。贾元春如此赐节礼,意思不要太明显。

但还有另一层作者的意思则紧扣在袭人身上。都说“袭为钗副”,其实袭人从珍珠改名,就从金玉人变成了草木人。她的前半生与宝钗类似,结局却是伏笔黛玉。作者在暗示读书人记得茜香罗汗巾与袭人的关系,其实也与黛玉的结果有关。

宝黛二人正在言语,正好薛宝钗在那边走过。宝钗因为母亲薛姨妈一来就宣扬“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在贾府传得难听不自在,就总远着宝黛二人。

这边林黛玉正在讽刺贾宝玉:“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不久薛宝钗也就来了。腕子上正戴着一串红麝串。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定要注意几点。一,红麝串就是数珠,为端午节佩戴避邪、防蚊虫的配饰。元春基本给了每个人。

二,薛宝钗佩戴红麝串不是为了显摆,而是懂事。她得了礼物,佩戴着去给王夫人看,给贾母看,是她作为客人应该有的礼节。

这里就能看出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不同。宝钗面面俱到,黛玉目下无尘。宝钗做事考虑周全,林黛玉却不屑于讨好,随性而为。比较起来宝钗会做人就更讨喜。有人说宝钗虚伪?扪心自问一下,你是宝钗还是黛玉?

因为林黛玉不开心,贾宝玉也没意思。正好宝钗来了,他就以看红麝串为名搭讪,结果偏偏看到薛宝钗的一截雪白的手臂,突然就呆住了。可见林黛玉说他“有了姐姐忘了妹妹”,并不冤枉!

林黛玉心中本就不痛快,贾宝玉还当面犯错,更不开心。

(第二十八回)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

不提贾宝玉被打得怎么样,只说呆雁得“雁”,就是宝黛姻缘的象征。

还说贾元春省亲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蓼汀”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意思是供大雁栖息繁衍的沙洲。去掉“蓼汀”,是不给林黛玉这只雁立足之地,预示林黛玉被撵走。

雁最痴情,元好问的《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就是指雁忠贞不渝,一双两好一辈子。

贾宝玉是“呆雁”,林黛玉却是“折足雁”。后文林黛玉有《折足雁》酒令,是说她被迫离开贾家孤身远走天涯。背后始作俑者与贾元春有关。这一回端午节赐节礼是重要伏笔,要结合来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西游记中取经路上暗中保护唐僧的有哪些人?

西游记中取经路上暗中保护唐僧的有哪些人?

观音菩萨,上古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她的名字是什么来历?有何含义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她的名字是什么来历?有何含义

贾敏,清朝

红楼梦中琥珀是什么人?她为何要骂黛玉?

红楼梦中琥珀是什么人?她为何要骂黛玉?

琥珀,清朝

红楼梦中,宝玉送探春一盘鲜荔枝的用意是什么?

红楼梦中,宝玉送探春一盘鲜荔枝的用意是什么?

宝玉,清朝

红楼梦中芦雪庵联诗时,薛宝钗和林黛玉区别在哪里?

红楼梦中芦雪庵联诗时,薛宝钗和林黛玉区别在哪里?

薛宝钗,清朝

《西游记》中,悟空经常去东海龙宫是干什么?不是水性不好吗?

《西游记》中,悟空经常去东海龙宫是干什么?不是水性不好吗?

悟空,上古

贾珠的死与瑞珠宝珠有关?真相到底是什么

贾珠的死与瑞珠宝珠有关?真相到底是什么

贾珠,清朝

管奶娘叫妈,王夫人却叫太太,贾宝玉为何这样?

管奶娘叫妈,王夫人却叫太太,贾宝玉为何这样?

贾宝玉,清朝

贾府人人都喜欢的丫鬟平儿,都有哪些有点?

贾府人人都喜欢的丫鬟平儿,都有哪些有点?

平儿,清朝

红楼梦中的妙玉是真清高还是假清高?详解红楼梦中的妙玉性格

红楼梦中的妙玉是真清高还是假清高?详解红楼梦中的妙玉性格

妙玉,红楼梦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红楼梦中贾元春对林黛玉是什么态度?为何不支持她?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