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诗》是清代文学理论著作。叶燮著。“原诗”即推究诗歌创作本原的意思。《原诗》原附于作者的诗文集《己畦集》中,分内、外两篇,每篇又分上、下卷,共为4卷。另有康熙间刊本《原诗》4卷。道光间《昭代丛书》收入《原诗》,著录为1卷本,1927年丁福保辑 《清诗话》,收入 《原诗》为4卷本,1935年叶启倬辑 《郎园先生全书》,收入 《原诗》亦为4卷本。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原诗》校注本,霍松林校注,与薛雪 《一瓢诗话》、沈德潜 《说诗晬语》合刊,纳入郭绍虞主编的 《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丛书。校注本分内、外两篇,每篇又分上、下卷,仍为4卷,但内篇的上、下分卷根据文意作了调整,将上卷中“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以下4000余言归入下卷,4卷又分为若干节,甚便研读。该本校勘即以 《清诗话》本为底本,校以《己畦集》本,笺注着重于引语的出处和有参考意义的材料,是目前最为完备的本子。

叶燮 (1627—1703),字星期,号己畦,嘉兴 (今属浙江)人。晚年定居于吴江之横山,又称横山先生。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宝应知县,因性格梗直,不容于上官,被罢官后绝意仕进,浪迹江湖,教授生徒。除《原诗》以外,他的著述有诗文集《己畦集》和《江南星野辨》等。

《原诗》约3万余言,校注本将4卷又分成53节,眉目甚清。《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此书说:“其大旨在排斥有明七子之慕拟,及纠弹近人之剽窃。其言皆深中症结。而词胜于意,虽极纵横博辨之致,是作论之体,非评诗之体也。”看到了该书与一般诗话著作的不同之处。《原诗》着重探索了诗歌的发展规律、创作的主客观条件、艺术表现方法的多样性等问题,在系统性和理论性方面,是古代诗话中的代表作。

《原诗》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诗歌的源、流、正、变与沿、革、因、创问题,他说: “诗始于《三百篇》,而规模体具于汉,自是而魏,而六朝、三唐,历宋、元、明以至昭代,上下三千余年间,诗之质文、体裁、格律、声调、辞句,递升降不同。而要之,诗有源必有流,有本必达末;又有因流而溯源,循末以返本。其学无穷,其理日出。乃知诗之为道,未有一日不相续相禅而或息者也。”(《内篇上》)他认为“踵事增华”和“因事递变”体现着诗歌历史的进程,从而反驳了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理论。但对于公安、竟陵派的反复古主义主张,他也不无微词地指出: “于是楚风惩其弊,起而矫之。抹倒体裁、声调、气象、格力诸说,独辟蹊径,而栩栩然自是也。……而入于琐屑、滑稽、隐怪、荆棘之境,以矜其新异,其过殆又甚焉。”( 《外篇上》)在阐述诗歌的发展问题上,叶燮意图在当时的复古与反复古的诗歌主张中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其见解颇有可取之处。

在讨论诗歌的创作问题时,叶燮以 “理、事、情”三者概括客观事物,而以 “才、胆、识、力”四者表示诗人进行创作的主观条件。他说: “曰理、曰事、曰情,此三者足以穷尽万有之变态。凡形形色色,音声状貌,举不能越乎此。此举在物者而为言,而无一物之或能去此者也。曰才、曰胆、曰识、曰力,此四言者所以穷尽此心之神明。凡形形色色,音声状貌,无不待于此而为之发宣昭著。此举在我者而为言,而无一不如此心以出之者也。”(《内篇下》)他以反映客观事物为文学创作的任务,具有唯物论的色彩;而以锻炼“识”作为创作主体的首务,他说: “大约才、识、胆、力,四者交相为济。苟一有所歉,则不可登作者之坛。四者无缓急,而要在先之以识;使无识,则三者俱无所托。”(《内篇下》) 他认为作者的思想境界与作品的特征是一致的:“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杜甫兴 ‘广厦万间’之愿,苏轼师 ‘四海弟昆’之言。凡如此类,皆应声而出。”(《外篇上》)这一分析是中肯的,与他的“胸襟”说前后呼应,都强调了创作主体的主观条件。他说: “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随遇发生,随生即盛。……由是言之,有是胸襟以为基,而后可以为诗文。”

在涉及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和工拙美恶的美学特征时,叶燮主张艺术风格的丰富多采和相互之间的融会贯通: “陈熟、生新,不可一偏;必二者相济,于陈中见新,生中得熟,方全其美。若主于一,而彼此交讥,则二俱有过。然则诗家工拙美恶之定评,不在乎此,亦在其人神而明之而已。……舒写胸襟,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能令人永言三叹,寻味不穷,忘其为熟,转益见新,无适而不可也。”( 《外篇上》)这一美学观点具有辩证色彩,已超出了他的许多同代人,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由于封建时代的局限,叶燮的诗歌理论也带有浓厚的儒家色彩,以合于六经之道为文学的最高原则,这影响了他诗论的进一步的宏扬。

叶燮一生僻处山野,他的创作实践远不如他的理论先进,这就影响了他诗论的流播。他的学生沈德潜和薛雪在一些问题上阐发了叶燮的论点,但对其先进的观点吸收不多,如沈德潜创“格调说”,实际上已另成一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水浒传中卢俊义是如何成为梁山二把手的?和宋江比赛他为何会输?

水浒传中卢俊义是如何成为梁山二把手的?和宋江比赛他为何会输?

卢俊义,宋朝

水浒传中如果醉打蒋门神的人是鲁智深,会是什么结局?

水浒传中如果醉打蒋门神的人是鲁智深,会是什么结局?

鲁智深,宋朝

水浒传中如果卢俊义与史文恭单挑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水浒传中如果卢俊义与史文恭单挑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卢俊义,宋朝

水浒传中鲁智深在浙江坐化后,宋徽宗是如何追封他的?

水浒传中鲁智深在浙江坐化后,宋徽宗是如何追封他的?

鲁智深,宋朝

林冲在晁盖死后扶持宋江上位的原因是什么?

林冲在晁盖死后扶持宋江上位的原因是什么?

林冲,宋朝

贾宝玉去探望晴雯为何会遇到多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贾宝玉去探望晴雯为何会遇到多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贾宝玉,清朝

水浒传中宋江真的遇到过九天玄女吗?真相是什么

水浒传中宋江真的遇到过九天玄女吗?真相是什么

宋江,宋朝

红楼梦中妙玉到底是什么身份?她到底有多特殊?

红楼梦中妙玉到底是什么身份?她到底有多特殊?

妙玉,清朝

水浒传中武大郎被毒杀事件前后,都有哪些疑问?

水浒传中武大郎被毒杀事件前后,都有哪些疑问?

武大郎,宋朝

贾珍对尤二姐有心思,贾琏还视而不见?这是为何?

贾珍对尤二姐有心思,贾琏还视而不见?这是为何?

贾珍,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原诗》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