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题郑防画夹五首】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朝代:宋代|作者: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却写李成骤雨,惜无六幅鹅溪。
徐生脱水双鱼,吹沫相看晚图。老矣个中得计,作书远寄江湖。
折苇枯荷共晚,红榴苦竹同时。睡鸭不知飘雪,寒雀四顾风枝。
子母猿号槲叶,山南山北危机。世故谁能樗里,彀中皆是由基。

译文/注释

【惠崇】翻译:
惠崇的这幅烟雨归雁图,让我仿佛置身于洞庭湖的浩淼湖波上。情不自禁地想唤来一艘小船带着我回到家乡去,听旁人劝告说这是一幅丹青,我方始醒悟过来,原来这是一幅画。

全文赏析

《题郑防画夹五首》,是黄庭坚题咏郑防画夹中作品的组诗。郑防是藏画的人,画夹相当于现代的集锦画册之类。

第一首诗题惠崇的画。惠崇是僧人,能诗善画。《图绘宝鉴》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图画见闻录》说他“尤工小景,为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正因为惠崇的山水、花鸟饶有诗意,才格外引起诗人品题的兴味。王安石、苏轼都有诗题咏他的画。苏轼的七绝《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脍炙人口。黄庭坚这首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描绘出画境。画中景物并不止“烟雨”、“归雁”,但作者有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诗中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诗人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第三句中的“唤”字,有的版本作“买”。“买”字不如“唤”字灵活。这三句不仅笔致疏朗轻淡,传写出画中的“虚旷之象”,而且化画境为实境,融入思归之情。第四句从前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省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这样结尾,峰回路转,饶有情趣。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熙《林泉高致》),诗画有相通之处。因此,诗歌可再现画境。但以诗题画,一般不宜于全写真境,更不宜全写画境。全写真境,变成了山水景物诗,不成其为题画诗;全写画境。用诗句一一描述画中景物,无异于舍弃诗歌的想象和抒情之长,容易写的呆滞而无生气。沈德潜说杜甫题画诗:“全不粘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发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说诗晬语》)杜甫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便从画面引出真景,又由真景返回画景。黄庭坚这首诗,便学习了杜甫题画诗的手法,使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发生交流。

杜甫的题画诗,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在描绘画境中道出画理。如《戏题王宰山水图歌》,因题画而道出“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的艺术见解。黄庭坚在此题的第二首诗,题咏的是郑防收藏的郭熙的画,也运用这一表现手法。郭熙是北宋山水画家,其画强调“取势”。他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他的山水画论《林泉高致》提出的“三远”——高远、平远、深远,就是要取山川之远势。黄庭坚对绘画有很高的艺术素养,所以这首诗的前二句“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是很精当的评价。三四句具体咏赞画夹中郭熙之作。郭熙曾为苏才翁家摹写宋初北派山水画家李成的《骤雨图》六幅,因此笔墨大进。诗人在郑防画夹中得以见到《骤雨图》真迹,非常兴奋。但三四句不直说,而是曲折达意。自从见到郭熙画后,他禁不住跃跃欲试,也来摹写《骤雨图》,但一时找不到六幅好绢。“鹅溪”,在今四川三台,以产上好画绢著称。把六幅画绢说成是“六幅鹅溪”,以出人意料的语言,创造出新奇的意象。溪水清澈透明,恰似皎洁轻柔的画绢。黄庭坚学杜甫诗,以善于锤炼句法、字法著称,于此句可见。这两句既奇警,又自然天成,而且给整首诗增添了盎然意趣,补足前二句之意,使全诗不流于枯燥。

从章法和句法来看,第二首诗的第三、四句,一起一落,折出笔势,同前一首的第三句一气连贯、第四句陡然转折不同。可见诗人用笔灵活多变,决不重复,总是力求创新与出奇。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韩淲【黄仲明同看池上菊一酌因出溪桥久之】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饮菊明山日,行林挟岸风。近霜虽落木,得雨自成丛。小醉情怀外,微吟步武中。幽闲有如我,邂逅复心同。

黄仲明同看池上菊一酌因出溪桥久之全文、注释、翻译、赏析、作者

韩淲【灵芝寺清坐听潘德久弄琴久之小酌而散】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秋晚灵芝寺,阴云阖复开。荷枯半倚草,柏老遍生苔。兴到容吾赋,闲知与客来。琴边更三叠,莫放酒船回。

灵芝寺清坐听潘德久弄琴久之小酌而散全文、注释、翻译、赏析、作者

韩淲【报昌甫青岩之游】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秋到青岩寺,山深眼为新。寻思曾宿客,笑我再来人。欲住苦违俗,便归愁染尘。争如两峰底,苔竹养吾真。

报昌甫青岩之游全文、注释、翻译、赏析、作者

韩淲【晓起】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晓起百无营,山空一涧清。林霜知爽甚,檐日觉寒轻。静整遗编读,闲循古道行。嚣尘不到眼,禽鸟亦忘情。

晓起全文、注释、翻译、赏析、作者

韩淲【闻昌甫斯远成季下瓦窑滩又与伯皋回涂小集成季书院】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八月南豅夜,遥知聚德星。航溪不用楫,解榻卧长瓶。上下知何往,违离忆屡经。前檐扑山翠,梅叶映窗棂。

闻昌甫斯远成季下瓦窑滩又与伯皋回涂小集成季书院全文、注释、翻译、赏析、作者

韩淲【两倅约过南台】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别乘偷闲里,南台避暑初。招邀到班邴,宦达付严徐。贤相规尤远,灵山画不如。荆淮多战鼓,煮饼少踌躇。

两倅约过南台全文、注释、翻译、赏析、作者

黄庭坚【书幽芳亭】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 ......

书幽芳亭全文、注释、翻译、赏析、作者

韩淲【六月二日晨起】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雨足风尤润,岚深日未开。一山凉有树,四壁净无埃。鸡唱远仍密,鸟飞低复回。宁忧身已老,尚喜客能来。

六月二日晨起全文、注释、翻译、赏析、作者

黄庭坚【题郑防画夹五首】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却写李成骤雨,惜无六幅鹅溪。徐生脱水双鱼,吹沫相看晚图。老矣个中得计,作书远寄江湖。折苇枯荷共晚,红榴苦竹同时。睡鸭 ......

题郑防画夹五首全文、注释、翻译、赏析、作者

韩淲【六月二日晨起】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雨足风尤润,岚深日未开。一山凉有树,四壁净无埃。鸡唱远仍密,鸟飞低复回。宁忧身已老,尚喜客能来。

六月二日晨起全文、注释、翻译、赏析、作者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诗词-黄庭坚【题郑防画夹五首】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