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两宴大观园的菜品怎么样?黄杨木杯子有何伏笔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巨著。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贾母两宴大观园,在藕香榭设宴款待刘姥姥。席上众人作酒令娱乐,曹雪芹在每人的酒令背后都埋伏和设计了大量伏笔。众人都想听刘姥姥如何做酒令,除了湘云、宝钗和黛玉,其他人都直接故意说错略过,很快轮到了刘姥姥。

刘姥姥的酒令非常有意思,又是毛毛虫,又是萝卜又是蒜,还有大倭瓜。乍闻令人喷饭,细思却饱含深意,前文已经解读不多赘述。

说完了酒令,原文留下一个有意思的尾巴。“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众人大笑起来。只听外面乱嚷……”

第四十回到此结束,也不知道外面乱嚷什么,可到了第四十一回,情节并没有接续上,直接略过“乱嚷”成了一桩公案。不提。

这边刘姥姥跟着贾府众人一两天,胆子越来越大,也更放松。她掂量着手里的酒杯,开玩笑说担心失手摔坏了。结果引出王熙凤和鸳鸯又一次整她的情节,拿出一整套黄杨木根雕刻的大套杯,让刘姥姥又闹出了笑话。

(第四十一回)鸳鸯果命人取来。刘姥姥一看,又惊又喜:惊的是一连十个挨次大小分下来,那大的足似个小盆子,第十个极小的还有手里的杯子两个大;喜的是雕镂奇绝,一色山水树木人物,并有草字以及图印……刘姥姥一面说,一面细细端详了半日,道:“你们这样人家断没有那贱东西,那容易得的木头,你们也不收着了。我掂着这杯体重,断乎不是杨木,这一定是黄松做的。”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

刘姥姥放开心胸也挥洒自如,她知道鸳鸯拿出来一整套杯子是搞笑,也配合做出搞怪言语逗贾母开心。

不过,曹雪芹长篇大套介绍黄杨木杯子,要说没有伏笔深意也不可能。那么,刘姥姥“不认识”黄杨木背后,作者在伏笔什么呢?可能要开发脑洞多想想了。

黄杨木被刘姥姥说成黄松。她是故意装假还是真不认识?

就事论事,刘姥姥虽然一辈子长在农村,但野外生长的树和雕饰好的艺术品有很大差距,刘姥姥认错也是有的。

杯子是黄杨木根雕成,与黄松的纹理和木质甚至气味都有很大的差距。尤其黄松油性大,农村人常用之于作引火之物。松香浓郁不太适合做酒器、茶器。刘姥姥故意的可能更大。

刘姥姥故意说错,于她是逗贾家上下开心,于曹雪芹却是又一次重要伏笔。关键就在这黄杨和黄松两样木头上。

首先,黄通“皇”,代表贾家的贵族身份。

贾家与朝廷各部百官的最本质区别是他们与皇家一样,拥有贵族的身份和特权。

论功劳,贾家是功勋贵胄。

论亲缘,贾家是皇亲国戚。

其次,黄松与黄杨不同。

黄松性坚,纹路美观,坚硬,不易腐朽,多成才,是建筑栋梁。

黄杨性弱,矮小多杈不成材料,多做“不实用”的盆景或者观赏装饰,实木用作木梳、雕刻或者镶嵌材料。

贾家百年富贵来自皇权的恩赏,一如黄松一般“贵气”,只是黄杨一般“无用”。

名不副实的贾家成也皇权,败也皇权,“伴君如伴虎”被皇帝抄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由贵到贱,将黄松活成了黄杨。

理解“黄杨”与“黄松”,要记得“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里众人酒令的伏笔。曹雪芹虽然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命题。但中心不变的,还是影射贾家的兴亡。黄松和黄杨依旧是伏笔的延伸。

曹雪芹借黄杨和黄松交代贾家的贵贱,全在皇帝的一念之间。荣华富贵、兴亡反复决定权在皇帝,也在他们自己是否努力。

可笑贾家堪不破,自以为手里有权,背后有军队,能够与皇帝争弛一番博取最大利益。殊不知皇帝不给他们机会,直接就让他们灰飞烟灭。

刘姥姥认为贾家没有贱木头黄杨,应该是好木头黄松,是她眼中贾家的富贵相。真正的贾家早都金玉其外,败絮其内,腐朽到了里子。就是那“贱木头”黄杨。

作者给贾家开出的药方,是当“黄杨”无用必死,做栋梁之材的黄松不会灭亡。奈何贾家选了不成才的黄杨,将“根儿”都挖出来做成了摆设。

松,代表长寿和不朽。

杨,代表修饰和不堪大用。

曹雪芹笔下没有闲言碎语。说的都是贾家的实际情况,细思就明白深意。可惜作者借刘姥姥之口说出的真相,从贾母到贾家上下都被一叶障目,蒙在鼓里。正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当然,既然说到吃喝,一定要提饮食。这才是贾家富贵的展现,也是曹雪芹少有不附带隐笔的描写,比方“茄鲞”,就是贾家富贵精致生活的缩影。

(第四十一回)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籤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子,拿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刘姥姥吃茄鲞,半天没吃出来茄子味,还是王熙凤再夹给她慢慢的品尝才吃出来。这个情节熟悉不?像不像“猪八戒吃人参果?

读书的乐趣就在于一层层剖开作者的小心机,得到应有的快乐。很多情节可能真是作者随便一写,但也不妨碍读书人做一定的联想。举一反三本就是自我思想对本位思想的超越。

闲言少叙,说回茄鲞,曹雪芹写得非常细致,做法、配料被王熙凤娓娓道来,按图索骥就能做出一盘“茄鲞”。但茄鲞体现的是贾家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

古代富贵人家除了社会地位、门风家规、子弟成才之外,最值得炫耀的就是“席酒”两样。戏是明清两代的文化娱乐,“养戏”如梨香院的小戏子,投入大,周期长,却影响巨大。那时候谁家的戏班出彩,会令达官显贵趋之若鹜,是重要的社交媒介。

饮食同样是一个家族底蕴的体现,传承比之戏曲更早。尤其宋代,关于优秀厨娘的记载更是神乎其神,厨艺叹为观止。

贾家这种贵族人家酒宴既是里子,也是面子。不但厨子细分很多种类,饮食更形成自家风格。“家宴”的传承,曾经盛行几百年,且超越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标准,达到文化的程度。

茄鲞被拿出来单独说,毫无疑问是贾家拿得出手的独门菜肴。看似烹饪不复杂,做好了才见功夫。而且一个茄子就如此繁复工序,之前的莲叶羹又那么精巧。真正要排大宴,该是何等的富丽奢侈!茄鲞真正是以小见大。

王熙凤“十指不沾阳春水”,绝不会烹饪。她对茄鲞的做法如数家珍,证明背过菜谱。如果今天在座的不是刘姥姥,而是换成南安太妃。王熙凤如此一套说辞,会让人感受到贾家媳妇“精于烹饪”、熟练家务的好家风。

所以,《红楼梦》要多体会一下文字背后的故事。除了表层意思,深层次的理解也是妙趣横生。

酒宴上还有一件小事体现出贾家的规矩。酒到尾声,王夫人执酒壶站起,要为大家斟酒。这是外人面前应该有的礼仪。但除了贾母,其他人就受不起了。

王夫人一下地,大家跟着都站了起来,这是规矩。长辈可以给倒酒,晚辈必须站起来等着,也要回礼才能领受。

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妹妹,哪怕她可以和贾母对坐,此时也要站起来,不能僭越了长姐。这也是礼。

其实王夫人的酒注定倒不下去,贾母吩咐王熙凤代劳,也是礼。又吩咐大家都干了,是对王夫人的尊敬。

一场酒宴,有娱乐,有美食,有礼仪,夹杂着作者的隐喻伏笔,让读书人津津有味越嚼越香。

刘姥姥吃喝差不多了,酒宴也就结束了。自由活动时间又有“小餐”端上来“垫补”加餐。贾家正规两餐以外,避免主人挨饿,定时有加小餐,也证明刚才的酒宴不以吃为主,更没有主食。

小餐都是点心,甜、咸都有,却一点不省功夫。“这盒内一样是藕粉桂糖糕,一样是松穰鹅油卷;那盒内一样是一寸来大的小饺儿,贾母因问什么馅儿,婆子们忙回是螃蟹的。那一样是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也不喜欢。”刘姥姥则拿起一个牡丹花式样的面果子说不舍得吃,可见还有其他式样。

贾家是真正将饮食做成艺术品,固然形式大于实际,也是家族底蕴的象征,贵族生活精致到方方面面。

所以,只看贾府的规矩、礼仪和生活方式,从美食的讲究就能以点带面,不需要再深入介绍其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水浒传中与鲁智深关系最好的好汉是谁?是林冲还是武松?

水浒传中与鲁智深关系最好的好汉是谁?是林冲还是武松?

鲁智深,宋朝

水浒传中武松除虎后,为何不接受县官的一千贯钱呢?

水浒传中武松除虎后,为何不接受县官的一千贯钱呢?

武松,宋朝

红楼梦中秦钟去贾府拜师时那24两见面礼是怎么来的?

红楼梦中秦钟去贾府拜师时那24两见面礼是怎么来的?

秦业,清朝

红楼梦中薛家在贾府中的地位如何?湘云黛玉为何认宝钗做姐姐?

红楼梦中薛家在贾府中的地位如何?湘云黛玉为何认宝钗做姐姐?

薛宝钗,清朝

西游记中,唐僧为何不让几个徒弟徒弟带着他飞到西天呢?

西游记中,唐僧为何不让几个徒弟徒弟带着他飞到西天呢?

西游记,上古

红楼梦中探春在贾府的绰号是什么?最后到底是什么结局?

红楼梦中探春在贾府的绰号是什么?最后到底是什么结局?

探春,清朝

水浒传中宣赞败给张清之后,宋江是什么表现?

水浒传中宣赞败给张清之后,宋江是什么表现?

宋江,宋朝

《六韬·文韬·赏罚》的原文是什么?该怎么翻译呢?

《六韬·文韬·赏罚》的原文是什么?该怎么翻译呢?

周朝,六韬

红楼梦中在晴雯被撵之后,袭人就能稳坐姨娘之位了?

红楼梦中在晴雯被撵之后,袭人就能稳坐姨娘之位了?

袭人,清朝

红楼梦中有几个二姑娘?她们的结局如何?

红楼梦中有几个二姑娘?她们的结局如何?

贾迎春,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红楼梦中贾母两宴大观园的菜品怎么样?黄杨木杯子有何伏笔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