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严惩“剩男剩女”:女子15岁不嫁 家人坐牢

近年来,随着单身男女日渐增多,每年11月11日的“光棍节”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实,对于解决单身婚龄男女的婚姻问题,在古代也是相当重视的。如果适龄男女都不急着结婚生子,整个社会人丁缺乏,生产和戍边就得不到保障。而且,古代人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和谐。因此,为了尽量减少“剩男剩女”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有的朝代提前女性的婚配年龄,强制出嫁;有的设立“官媒”“拉女配”,强制结婚;有的甚至颁布“处罚条例”,对“剩男剩女”进行惩处……

古代严惩“剩男剩女”:女子15岁不嫁 家人坐牢

南北朝时期“剩男剩女”要受严惩“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在中国古代,女子婚龄标准,各朝多有变动。其中,上古周代的“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屡被提起。此说出自《周礼·地官·媒氏》篇中,如果照这么说,中国早期是实行晚婚晚育的国家。从史料来看,实际不然。这个婚龄杠杠,不是现代婚姻中的最低结婚年龄,而是成年男女必须结婚的年龄上限。

中国古代其实是“早婚国家”,特别是女性的结婚年龄普通较低。早的11岁就结婚了。据《梁书·张缅传》和《周书·城冀传》,梁高祖第4个女儿富阳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儿平原公主都是11岁出嫁的。更早的还有在6岁就结婚的,汉昭帝八岁继承皇位,娶 “年甫六岁”的上官安女为皇后。

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标准是男20岁、女15岁。但各朝代有异,如唐代,“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明代,“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嫁娶。”

为解决人口出生和男子婚配问题,有不少朝代采取强制女性出嫁的手段。如在晋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嫁人,否则官府要强行给她找对象。《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炎就曾要求,女孩子到17岁了,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那么地方官府就要给她找老公,逼其强行嫁人。

到了南北朝时,还出现了如果女孩适龄不出嫁犯法的规定,不及时出嫁家里人都要跟着坐牢,这就是《宋书·周朗传》中说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现代有不少女孩子,选择男友挑三拣四的,最后把自己弄成了“剩女”,在当时这样做肯定不行,会给家人带来麻烦的。这种强迫女子出嫁的初衷,虽然可能首先是出于增加社会人口的考虑,但在客观上却解决了不少光棍娶不起老婆的问题。

先秦时期已有“官媒”晋代女性十七岁不嫁“使长吏配之”

在中国古代,男女结婚大多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就是给男女牵红线的介绍人,《说文》称,“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在普救寺里的偶然相遇,一见钟情,私定终身,中间有一个红娘,这红娘就是媒人。

过去男女结婚,没有媒人是不成的,即便真是私下定情,也得请个形式上的媒人来说亲,叫“采媒”。早在先秦时期就是这样,如《诗经·南山》的《氓》中有一句:“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说明了当时非媒人不可嫁的现实。

后来不少朝代从法律上规定,结婚必有媒人,如果没有则违反当时的“婚姻法”。如《唐律·名例》疏:“嫁娶有媒”;《户婚》疏:“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到元代,这方面规定更详细了,《元典章·户部·礼婚》:“媒妁由地方长老,保送信实妇人,充官为籍。”意思是,媒人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得由地方威信高的老人推荐,选诚实守信的已婚妇女报给官方,登记注册,统一管理。

这种媒人是民间性质的,属私媒。而在古代还有一种官媒,就是官府负责解决“剩男”婚姻配偶的专职人员,与今天民政部门发结婚证书的公务员在某些职能上有相同的地方,但权力更大。官媒通过强制手段给“剩男”找老婆,给“剩女”找老公,指定某女嫁某男、某男娶某女,实是一种分配婚姻,纯是“拉女配”。《晋书·武帝纪》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诏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说,女孩子到17岁,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要找个“剩男”逼其出嫁。

官媒在先秦时代就存在,一直到清代都设有“官媒”。当时有大量“剩男”被发配到新疆,为了边疆的稳定,后继有人,曾设了不少官媒,方便给大量的光棍男找老婆。一些农民起义军的妻女、灾区逃荒女子,往往被官媒指定给某一“剩男”,让他们一起生活,繁衍后代。

因为男多女少,官媒油水很足,“剩男”们争着送“聘金”。如果不主动送,官媒甚至直接向“剩男”索红包。有意思的是,为了防止男女绕过官媒私下来往,玩私奔,官媒常在晚上“查墙子”。所谓 “墙子”,就是小巷子、旮旯等方便男女私会的地方。如果发现崔莺莺和张生那样的翻墙私会现象,往往会被官媒赶走。

唐代不反对女性“夫丧守志”亦提倡“夺而嫁之”

提倡寡妇再婚,也是古代解决单身男子配偶的一个手段。

我国古代民间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抱着走”的说法,且“好女不嫁二夫”,讲究从一而终。在这种迷信陋俗的影响下,让寡妇再嫁在古代还是有难度的。为了使适婚男女比例平衡,在男多女少的地方,不论是民间,还是官府,对寡妇再嫁都持积极的支持态度,而不是强调三纲五常,从一而终。

与鼓励寡妇再嫁相对应的,是鼓励男人娶寡妇。在古代,一个未婚男人娶寡妇与寡妇再嫁一样,往往被人看不起。所以,过去不只寡妇再嫁难,男子娶二婚女亦不容易。

为此,古代不少朝代在婚姻上提倡移风易俗。在提倡寡妇再嫁的同时,也设置了再嫁的程序,强行让寡妇嫁人,如《唐律·户婚》之“夫丧守志”规定,丈夫去世后,如果妻子志愿守志不嫁人,别人是不能强行的,但祖父母、父母例外,可以让她强行嫁出去,即所谓“夺而嫁之”。

当某种非正常婚姻行为被更多人接受后,就会慢慢演变成一种社会婚俗。在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便不以娶寡为耻,特别是在家族内部,弟娶嫂,嫂嫁叔等并不被认为有悖于常规伦理。

汉代严格限制富人娶妾 “庶人一夫一妇”

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人类男女性别比例是保持一定的,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上不会有“剩男”或“剩女”。但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史的人都知道,过去不像现代这样实行一夫一妻制,在漫长时间内,实行的是多妻制或一妻多妾制,男人拥有三妻四妾屡见不鲜。

这样便人为地造成了男多女少,好多适婚男人找不到适龄的女人。由于男人过度纳妾给社会带来的多方面严重问题,不少朝代对男子娶小老婆都加以严格限制,即便是一定级别的官员,能娶多少个小老婆都是有规定的,并不是说有钱就能多娶。

蔡邕所著的《独断》中,记述过汉代的纳妾规定:“卿大夫一妻二妾”,有特殊贡献,才可以最多娶八个妾“功成受封,得备八妾”。有点文化和身份的人,可以娶一个妾,即“士一妻一妾”。普通老百姓是不准娶小老婆的,“庶人一夫一妇”,和现代一样,是一夫一妻制。到了元代,更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老百姓(庶人)不得娶小老婆。

即使符合纳妾条件的,也不是什么时候想纳就什么时候纳的。如在明朝,朱元璋规定亲王一级的“许奏选一次,多者止于十人”;世子及郡王则少多了,减了一多半,“额妾四人”,一生中一般就是纳妾一次,除非无后才可再纳。

周代办“仲春会”鼓励交友 “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造成适婚男子不能及时成家立业的原因很多,除了制度设计和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等诸原因外,很多情况下,是男女缺少谈恋爱的机会,从伦理上设置了“男女授受不亲”这类人为障碍。古人也看到了这一点,觉得不合情理,于是变着法子突破之。

实际上,在古代中国早期,男女交往是相当自由的。先秦时期做得最好,政府每年为单身男女提供一次交往机会。春秋时期的“仲春会”就是一个典型男女交友的大聚会,其主题是“奔”,意思是与所爱的人一起出走。《周礼》中的《地官·媒民》是这样说的,“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从周代这一规定来看,这项活动是由官方推动的,强制执行,如果到时有人不“奔”,不参加聚会,还会受到处罚。

仲春会为适婚男女、有生育能力男女的相处提供了一个特殊的交往平台,大大提高男女婚配成功率。仲春会一般设在每年阴历的“三月三”,后来的清明节男女“踏春”风俗,便受到了仲春会的影响。

除了这一天,古代正月十五、七月七,也都是单身男女觅偶的良机。七月七又叫“七夕节”,被现代男女戏称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可以说,古代为单身男女的婚配也想尽了法子,这对解决“剩男剩女”问题是有效的。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欧内斯特·约瑟夫·金与尼米兹同为五星上将,为何声望却没尼米兹高?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美国海军总司令兼海军部长,有着美国庞大海军的指挥权,在太平洋与大西洋以及地中海地区展开了全球性的行动。同时他也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英美参谋长联合会员之一,有着决策美国的军事战略权限。贡献之大,位居五星上将。他就是欧内斯特·约瑟夫·金。

欧内斯特·约瑟夫·金,尼米兹,五星上将,美国

巴西亚马逊外星人是真的吗?

自从人类开始针对外星人出现记载以来,在几百年的时间当中,关于针对外星人的讨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很多人都认为外星人根本就不存在,全是人们杜撰出来的;然而也有一部分认为,外星人是真实存在的,而哪些保存下载的照片和一些现场的证据就是最好的证明了。不过最近据传科学家们在当年发生在巴西亚马逊的外星人事件中,找到了外星人存在新的证据,这让很多外星人爱好者们都感到兴奋不已。那么,外星人真的存在吗?今天小编就来和

外星人,亚马逊,巴西,神秘事件

哥舒翰是一个怎样的人?

哥舒翰是唐朝名将,也是位非常厉害的军事家。从他名字就能看出哥舒翰并非汉族,他是突骑施首领哥舒部落人,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哥舒翰深的王忠嗣信任,他曾多次率军击破吐蕃,并且在石堡城之战中俘虏吐蕃大将铁刃悉诺罗,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李白就曾写过一首诗赞扬哥舒翰,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哥舒翰这个人物,以及李白的这首诗,感兴趣的话就来看看吧。

哥舒翰,哥舒翰简介

服部半藏是中国人吗?日本忍者与中国有着什么历史渊源?

在日本的古装动作游戏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场景,那就是一位黑衣蒙面的人在夜幕下极速的奔跑着,然后突然一个腾空一跃,顺势手中甩出数个手里剑。这些黑色的飞镖个个命中要害,数个恶人应声倒地。然后恶人的头目拔出长剑就冲了过来,蒙面人淡定的拔出背后的忍者刀,在电光火石之间,恶人头领倒地。这就是传说中的日本忍者,其出现的年代很早。

服部半藏,忍者,中国,日本,历史人物

铁托死后为何南斯拉夫就不行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欧洲的东部与南部建立了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除了当时的苏联之外,南斯拉夫就是最强悍的,被称之为巴尔干猛虎。尤其是在铁托统治时期的南斯拉夫,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军队,经济也是相当的发达,人均GDP一入列为在华约体系的第一位,可以说南斯拉夫是个超级小强国。但是这么强大的国家,在铁托死后,为何快速就不行了呢?其实现在原因才找到,都怪铁托临死前的安排。

铁托,南斯拉夫,巴尔干半岛,历史人物

项梁为什么杀了殷通?

殷通和项梁,两个人其实还是好朋友。殷通是秦朝会稽郡的郡守,在历史上其实也只是一个不出名的小人物,但是既然与项梁身为好友,为什么项梁后来却要和项籍,也就是项羽,两个人联合起来假意演了一出戏,杀掉了殷通呢?殷通做了什么事,或者说他是阻碍到了项梁吗,为何项梁要杀掉自己的朋友?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殷通,项梁

李陵为什么要投靠匈奴不再回汉?

李陵是西汉时期一名比较附有争议的将领,他是李广长孙,曾奉命讨伐匈奴,但因为寡不敌众最后兵败投降。此后汉武帝听信李陵为匈奴练兵一事,而李陵又一直下落不明,汉武帝信以为真于是将李陵家人诛其三族,导致李陵和汉朝彻底决裂。此后李陵成为匈奴将领,还跟李广利打过一仗。汉昭帝上位后,曾派人去劝回李陵,但李陵根本不放心,此后便一直在匈奴。所以历史上对于李陵这个人物,也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争议说法。

李陵,匈奴,汉武帝

卡利古拉为何被称之为“疯王”?

雨果曾经说过一句话:“疯狂者,必定死于自己的疯狂”。尼禄,古罗马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罗马帝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尼禄是以暴虐著称于世,然而尼禄却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罗马暴君,因为他的暴君之名更多是来自于篡位者对于自己行为的合法化而已。那么真正的罗马暴君是谁呢?这便是古罗马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

卡利古拉,皇帝,暴君,古罗马

费诗为什么反对刘备称帝?他在蜀汉地位如何?

费诗是蜀汉官员,刘备占领益州后,费诗转投刘备,任督军从事。刘备拿下汉中后,群臣上言希望刘备能够称帝,但费诗却上疏劝阻。在演义中,费诗曾化解关羽和黄忠之间的矛盾,并且作为使者让关羽出兵樊城。到诸葛亮北伐时期,费诗负责留守成都处理朝政,不过费诗一生过得并不算得志,他在蜀汉的官职根本不足以发挥他的才能。难道是因为他曾阻止刘备称帝,所以才遭此下场吗?

费诗,刘备,蜀汉

美国海军五星上将欧内斯特·金有多厉害?

二战期间,1942年8月7日到1943年2月9日,美军与日本在瓜岛以及周围的海域、岛屿、空中展开了争夺战。最终是以美国人的胜利而宣告结束,这是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在陆地上作战遭受严重失败。同时瓜岛战役的胜利,标志着美军在太平洋上转入了战略反攻。当时提出并指挥发动这场战争的是时任海军作战部长的欧内斯特·约瑟夫·金。

欧内斯特·金,五星上将,海军,二战,美国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古代严惩“剩男剩女”:女子15岁不嫁 家人坐牢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