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赏析以及其延伸阅读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五章,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执大象①,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②。乐与饵③,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④。

[译文]

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来向他投靠,向往、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宁静。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用言语来表述大道,是平淡而无味儿的,看它,看也看不见,听它,听也听不见,而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无限制的。

[注释]

1、大象:大道之象。

2、安平太:安,乃,则,于是。太,同“泰”,平和、安宁的意思。

3、乐与饵:音乐和美食。

4、既:尽的意思。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执大象,天下往。

大象,天象之母也,不寒,不温,不凉,故能包统万物,无所犯伤。主若执之,则天下往也。

往而不害,安平大。

无形无识,不徧不彰,故万物得往而不害妨也。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言道之深大。人闻道之言,乃更不如乐与饵应时感,悦人心也。乐与饵则能令过客止,而道之出言,淡然无味。视之不足见,则不足以悦其目;听之不足闻,则不足以娱其耳。若无所中,然乃之,不可穷极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執大象,天下往。

道非有無,故謂之大象。苟其昭然有形,則有同有異。同者好之,異者惡之。好之則來,惡之則去,不足以使天下皆往矣。

往而不害,安平泰。

有好有惡,則有所利有所害;好惡既盡,則其於萬物皆無害矣。故至者無不安,無不平,無不泰。

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作樂設餌,以待來者,豈不足以止過客哉。然而樂闋餌盡,彼將拾之而去。若夫執大象以待天下,天下不知好之,又況得而惡之乎?雖無臭味形色聲音以悅人,而其用不可盡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公孙胜的绰号是什么?有什么来历?

公孙胜的绰号是什么?有什么来历?

宋朝,水浒传

水浒传中杨志有哪些经历?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水浒传中杨志有哪些经历?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宋朝,水浒传

兵家著作欣赏:孙子兵法·卷一·始计篇的原文是什么

兵家著作欣赏:孙子兵法·卷一·始计篇的原文是什么

春秋,孙子

水浒传中张清的绰号是怎么来的?为何叫没羽箭?

水浒传中张清的绰号是怎么来的?为何叫没羽箭?

宋朝,水浒传

国学经典著作原文赏析:荀子·君子篇第二十四

国学经典著作原文赏析:荀子·君子篇第二十四

春秋,荀子

红楼梦中晴雯死亡的原因是什么?与她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红楼梦中晴雯死亡的原因是什么?与她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明朝,红楼梦

宋江作为第一把交椅,为何要坑害梁山的英雄好汉?

宋江作为第一把交椅,为何要坑害梁山的英雄好汉?

宋江,宋朝

水浒传中张清与琼英是什么关系?两人的结局如何?

水浒传中张清与琼英是什么关系?两人的结局如何?

宋朝,水浒传

儒家经典著作原文赏析:荀子·强国篇第十六

儒家经典著作原文赏析:荀子·强国篇第十六

春秋,荀子

《前赤壁赋》的原文是什么?这篇古文该如何理解呢?

《前赤壁赋》的原文是什么?这篇古文该如何理解呢?

宋朝,苏轼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赏析以及其延伸阅读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