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赏析以及其延伸阅读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①。知足者富,强行②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③者寿。

[译文]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注释]

1、强:刚强、果决。

2、强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3、死而不亡:身虽死而“道”犹存。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而已矣,未若自知者,超智之上也。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胜人者,有力而已矣。未若自胜者,无物以损其力。用其智於人,未若用其智於己也;用其力於人,未若用其力於己也。明用於己,则物无避焉;力用於己,则物无改焉。

知足者富,

知足自不失,故富也。

强行者有志。

勤能行之,其志必获,故曰强行者有志矣。

不失其所者久,

以明自察,量力而行,不失其所,必获久长矣。

死而不亡者寿。

虽死而以为生之道不亡,乃得全其寿。身没而道犹存,况身存而道不卒乎?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分別為知,蔽盡為明。分別之心未除,故止於知人而不能自知。蔽盡則無復分別,故能自知,而又可以及人也。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力能及人而不能及我,能克己復性則非力之所及,故可謂強矣。

知足者富。

知足者所遇而足,則未嘗不富矣。雖有天下而常挾不足之心以處之,則是終身不能富也。

強行者有志。

不與物爭而自強不息,物莫能奪其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

物變無窮,而心未嘗失,則久矣。

死而不亡者壽。

死生之變亦大矣;而其性湛然不亡,此古之至人能不生不死者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公孙胜的绰号是什么?有什么来历?

公孙胜的绰号是什么?有什么来历?

宋朝,水浒传

水浒传中杨志有哪些经历?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水浒传中杨志有哪些经历?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宋朝,水浒传

兵家著作欣赏:孙子兵法·卷一·始计篇的原文是什么

兵家著作欣赏:孙子兵法·卷一·始计篇的原文是什么

春秋,孙子

水浒传中张清的绰号是怎么来的?为何叫没羽箭?

水浒传中张清的绰号是怎么来的?为何叫没羽箭?

宋朝,水浒传

国学经典著作原文赏析:荀子·君子篇第二十四

国学经典著作原文赏析:荀子·君子篇第二十四

春秋,荀子

红楼梦中晴雯死亡的原因是什么?与她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红楼梦中晴雯死亡的原因是什么?与她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明朝,红楼梦

宋江作为第一把交椅,为何要坑害梁山的英雄好汉?

宋江作为第一把交椅,为何要坑害梁山的英雄好汉?

宋江,宋朝

水浒传中张清与琼英是什么关系?两人的结局如何?

水浒传中张清与琼英是什么关系?两人的结局如何?

宋朝,水浒传

儒家经典著作原文赏析:荀子·强国篇第十六

儒家经典著作原文赏析:荀子·强国篇第十六

春秋,荀子

《前赤壁赋》的原文是什么?这篇古文该如何理解呢?

《前赤壁赋》的原文是什么?这篇古文该如何理解呢?

宋朝,苏轼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赏析以及其延伸阅读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