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识鉴篇·第三则记载了谁的事迹?

还不知道:世说新语·识鉴篇·第三则记载了谁的事迹?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原文

何晏、邓飏①、夏侯玄并求傅嘏交,而嘏终不许。诸人乃因荀粲说合之。谓嘏曰:“夏侯太初,一时之杰士,虚心于子,而卿意怀不可交;合则好成,不合则致隙。二贤若穆,则国之休。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傅曰:“夏侯太初,志大心劳,能合虚誉,诚所谓利口覆国之人。何晏、邓飏,有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内无关籥②,贵同恶异,多言而妒前③。多言多衅,妒前无亲。以吾观之,此三贤者,皆败德之人耳,远之犹恐罹祸,况可亲之邪!”后皆如其言。

字词注释

①邓飏(yáng,?—249年):字玄茂,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曹魏大臣,权臣曹爽的亲信之一,与夏侯玄、诸葛诞、田畴等人合称为“魏国四聪”。

②关籥(yuè):关门之锁,引申为约束、检点。


③妒前:妒忌比自己强的人。

翻译

何晏、邓飏、夏侯玄都想和傅嘏结交,可是傅嘏始终不同意。这些人就拜托荀粲去傅嘏面前多说好话。荀粲对傅嘏说:“夏侯玄,乃是如今的豪杰俊才,他对你虚心恭敬,而你却不以为然,如果你们能够成为朋友,本是好事一桩,可不能结交就会产生嫌隙。两位贤达若是彼此和睦,对于国家来说也是福气。这也是当初蔺相如为何要恭让廉颇。”傅嘏说:“夏侯玄这个人,志向高远,费心费力,倒是能够符合他那些虚名,不过说到底还是一个会以口舌之利而亡国的人。再说何晏和邓飏,能力不错但是性情焦躁,学识广博然而抓不住重点,对外人贪财好利,对自己缺乏自律,看重自己的同道中人却厌恶与自己意见不合者,话太多,还嫉妒那些胜过他的人。话太多就会有很多漏洞,嫉妒贤人就没人愿意亲近。以我的眼光来看,这三位所谓贤达俊杰,都不过是道德败坏之人,我离他们远一些躲避灾祸还来不及,怎么会去亲近结交呢?”后来的事情发展,果然如同傅嘏所说。

感悟启示

根本的原因是何晏、邓飏、夏侯玄是支持曹魏政权的,而傅嘏是支持司马氏政权的,政治立场不同,当然不会结交,所以傅嘏的评价有偏见在,未必公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四十全文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四十 全文

《太平御览》,卷四十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七全文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七 全文

《太平御览》,卷五十七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女菀具体内容是什么?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女菀具体内容是什么?

本草纲目,李时珍

说岳全传第二十八回:岳元帅调兵剿寇,牛统制巡湖被擒

说岳全传第二十八回:岳元帅调兵剿寇,牛统制巡湖被擒

《说岳全传》,清朝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二十九全文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二十九 全文

《太平御览》,卷二十九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十二全文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十二 全文

《太平御览》,卷十二

红楼梦中薛宝钗为人圆滑,为何后来被人或明或暗地撵走?

红楼梦中薛宝钗为人圆滑,为何后来被人或明或暗地撵走?

红楼梦,薛宝钗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六十全文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六十 全文

《太平御览》,卷六十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二全文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二 全文

《太平御览》,卷二

红楼梦中贾政打宝玉的原因是什么?是谁告的密?

红楼梦中贾政打宝玉的原因是什么?是谁告的密?

宝玉挨打,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世说新语·识鉴篇·第三则记载了谁的事迹?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