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方正篇·第七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

世说新语·方正篇·第七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原文

夏侯泰初与广陵陈本善①。本与玄在本母前宴饮,本弟骞行还,径入,至堂户。泰初因起曰:“可得同,不可得而杂。”

字词注释

①夏侯泰初:即夏侯玄。陈本:生卒年不详。字休元,临淮东阳(今安徽天长)人。三国时曹魏将领、大臣。司徒陈矫之子、大司马陈骞之兄。官至镇北将军,袭父爵东乡侯。有一子陈粲。

翻译


夏侯玄与广陵郡的陈本向来关系亲近。一次陈本和夏侯玄在陈本母亲面前喝酒吃饭时,恰逢陈本的弟弟陈骞从外面回来,直接就走到了堂屋门口。夏侯玄随即起身说:“志同道合者可以一起,道不同者不可杂乱其中。”

感悟启示

这个事是这样的,夏侯玄在当时是偶像级人物,不仅出身高贵,长相英俊,而且谈吐过人,当时很多人都想结交。陈本的弟弟陈骞一直也想结识夏侯玄,然而夏侯玄觉得他和陈本虽然是同道中人,和陈骞却不是一类人。按照道理是应该让陈骞亲自去拜访夏侯玄,得到夏侯玄同意之后才能结交的,这次在陈本家做客,如果他弟弟这么进来了,就不符合夏侯玄交友的规矩。夏侯玄这么一说,陈骞就明白了,随即走了出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红楼梦》中脂砚斋的批语“薛宝钗因博识所误”是什么意思?

《红楼梦》中脂砚斋的批语“薛宝钗因博识所误”是什么意思?

红楼梦,清朝

《好逑传》:清代名教中人编次小说,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好逑传》:清代名教中人编次小说,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好逑传》,清朝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皇王部·卷二十七全文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皇王部·卷二十七 全文

《太平御览》,卷二十七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一全文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居处部·卷一 全文

《太平御览》,卷一

红楼梦中精明能干的王熙凤为何不被人喜欢?

红楼梦中精明能干的王熙凤为何不被人喜欢?

王熙凤,清朝

红楼梦中宝玉的蓑衣是怎么来的?背后有何深意

红楼梦中宝玉的蓑衣是怎么来的?背后有何深意

宝玉,清朝

红楼梦中宝琴与宝钗二人,谁更优秀?

红楼梦中宝琴与宝钗二人,谁更优秀?

宝琴,清朝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职官部·卷三十一全文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职官部·卷三十一 全文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

狄青演义第七回:打死凶顽除众害,开脱豪杰顺民情

狄青演义第七回:打死凶顽除众害,开脱豪杰顺民情

《狄青演义》,清代

西游记中镇元子是什么身份?

西游记中镇元子是什么身份?

镇元子,上古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世说新语·方正篇·第七则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