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近3年录取分数总体情况
文史类 | 理工类 | |||||||
年份 | 重点线 | 录取分数 | 重点线 | 录取分数 |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
2020 | 527 | 607 | 592 | 595 | 529 | 643 | 623 | 626.1 |
2021 | 541 | 608 | 601 | 603.1 | 521 | 635 | 614 | 617.1 |
2022 | 538 | 608 | 596 | 598.9 | 515 | 622 | 605 | 610.2 |
根据前三年录取排名情况,鼓励普通类考生文科前2300名,理科前17000名报考我校。
2023年各专业招生计划
2023年,我校在四川拟投放计划196人,其中文史60人,理工136人,专业及计划数如下:
科类 | 招生类别 | 计划数 | |
理工 | 国家专项 | 纳米材料与技术 | 2 |
电子信息类 | 2 | ||
计算机类 | 2 | ||
生物科学类 | 2 | ||
内地与港澳台合作办学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海南) | 5 | |
普通类 | 经济学类 | 13 | |
法学类 | 6 | ||
教育学 | 2 | ||
新闻传播学类 | 3 | ||
工商管理类 | 8 |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3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7 | ||
统计学类 | 7 | ||
纳米材料与技术 | 7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7 | ||
电子信息类 | 10 | ||
计算机类 | 15 | ||
生物科学类 | 10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10 | ||
民族语答卷 | 法学(民族实验班) | 2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民族实验班) | 3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语言学与民族文学) | 2 | ||
预科 | 预科班 | 8 | |
文史 | 普通类 | 哲学类 | 2 |
经济学类 | 3 | ||
法学类 | 6 | ||
社会学类 | 3 | ||
民族学 | 2 | ||
历史学类 | 2 | ||
历史学 | 3 | ||
教育学 | 2 | ||
汉语言文学(与教育学双学位) | 2 | ||
汉语国际教育 | 3 | ||
汉语言文学 | 4 | ||
新闻传播学类 | 4 | ||
工商管理类 | 4 | ||
公共管理类 | 5 |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2 | ||
民族语答卷 | 法学(民族实验班) | 3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 | 3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语言学与民族文学) | 3 | ||
预科 | 预科班 | 4 |
注:1.上述招生类别、各专业计划数仅供参考,如有变动,最终以省级招办所公布为准。
2. 合作办学专业只录取填报了该专业志愿的考生。其学费、培养方式等详情以我校本科招生网公布的《合作办学招生简章》为准。
3. 使用相应民族语答卷(藏语、彝语一类模式)的专业,详见省级招办公布的专业计划备注或说明。
办学特点
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以及“双一流”建设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她在拥有雄厚的人文社会学科实力和出类拔萃的少数民族艺术学科的同时,也有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兴专业及数字经济、网络与新媒体等新文科专业。学校目前已经形成了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医并举的具有时代特征和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为全国尤其是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教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问题搭建了研究平台,并为相关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完备的条件。
招生政策特点
1.在平行投档省份,体检不受限考生如服从专业调剂则提档不退档。
2.招生计划不确定少数民族考生和汉族考生的比例,录取时以分数为主要依据。
3.我校在提档和录取专业时均承认各省级招办的政策加分(不得超过20分)。
4.不设专业级差,考生填报志愿时压力更小。录取时,按照考生投档总分高低排队,根据其专业志愿填报顺序择优录取,不设专业级差,考生不用担心因专业排序不当而失分。
5.部分院系按照专业大类招生,如新闻传播学类、哲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生物科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计算机类等。学生入学后实行宽口径培养模式,经过一年半至两年的基础课学习,学生将根据本人志愿和学校相关要求进入不同专业培养。
6.转专业政策。为充分体现学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允许表现优异的学生在大一的两个学期末在全校范围内跨文理、跨院系、跨学科申请转专业(艺体类除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据历史数据统计,每年成功转入新专业者约占申请者的30%。
7.辅修政策。学生自大二开始可根据校内辅修专业的开设情况申请辅修专业,修满规定学分者可获得辅修证书,完成辅修专业毕业论文并答辩通过者可获得辅修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