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凝练办学特色 用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社会与法学院院长:闫小红

自学校升本以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与法学院坚持质量立院、科研强院、人才兴院,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为主线,明确学院发展特色,科学谋划,精准发力,改革创新,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学院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明确学院发展特色,完善学科专业布局,探索跨学科协同融合发展路径

学院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培养为妇女、儿童及老人服务和权益保障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创新以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爱心、奉献、公平、正义”学院文化为指导社会服务体系,学院特色鲜明。

面对国家及山东健康2030战略,回应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及快速老龄化的需求,学院重新布局完善学科专业,在已有社会工作专业、法律事务专业的基础上,积极申报新专业,2013年获批知识产权专业,2015年获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科专业,2018年获批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逐渐形成社会工作+健康服务+老年服务为特色的专业群,探索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机制,聚焦大健康领域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经过多年努力,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社会工作专业在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基础上,建成山东省级特色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之一,社会学学科获批校级重点学科。

二、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强化教学中心地位,逐步完善学院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构建了教学过程全程评价机制。学院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设计调查问卷,在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组织开展教学质量评估调研,初步建立了二级教学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注重教学督导,坚持院领导、学院督导听课制度,开展了教师间相互听课和观摩教学,学院教学督导体系比较完善。

积极组织开展教学研究,落实质量工程建设。先后开展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等为主旨的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教学研究大讨论,鼓励老师开展教学研究。目前,学院获批4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参与1项省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承担并完成6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改革成效初现。整合优势资源,推进课程体系创新。建有《女性学导论》、《妇女法学》、《婚姻家庭学》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成人特色课程,6门校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2门在线课程。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共同探索研究院、实验室、人才培养的共建模式;探索实验班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学习,强化沟通表达、公文写作、形象礼仪等综合能力培养,培养有情怀、懂慈悲、能关怀、善沟通的高素质人才。获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三、积极实施“人才兴院”战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近年来,学院积极实施“人才兴院”战略,采取引进、培养相结合的方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在职教师的培养,先后引进9名博士,选送8人国内访学、进修培训,7人到相关行业进行顶岗实践,3人博士在读,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专业活动百余次。并多次组织学院“教学能手”、“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选,全面提升教学能力;获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优秀教学奖2个,校级教学能手2个。

目前,学院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51.2%;师资队伍中,有博士学位的10人,有硕士学位的20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69.8%。具有“双师”素质教师25人,占58.1%。拥有校级教学名师2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经过努力,学院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

四、重视科研创新,科研成果显著

搭建科研平台,为深入进行科研工作提供保障。学院先后获批全国和山东省家庭教育试验研究基地、山东省性别平等研究基地、山东省家庭文化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健康养老研究中心;同时学院教师是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培训基地、山东省“十二五”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山东省高校妇女理论研究基地的重要研究力量,是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妇女研究科研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

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为科研促进教学打好坚实基础。学院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分委员会,加强对学院科研工作的管理,并参照学校的科研任务及奖励标准,制定了社会与法学院科研奖励办法,对高水平的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进行资助和奖励,组建6支科研团队,定期开展学术交流、论文研讨等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多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民政部项目4项。2013年以来由我院教师主持并完成了80余项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科研经费100余万元,主编教材5部,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40余篇,论文先后获得省部级、厅级以上奖励30项。

五、关爱弱势群体,积极服务社会,夯实实践能力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学院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服务体系,以“爱心、奉献、公平、正义”的八字方针为指导,引导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活动。

学院围绕老年服务、青少年发展问题、社会性别教育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并服务社会,先后承担山东省妇联 “山东省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家庭教育现状研究”、“关于山东省法规政策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合作研究”、“山东省家庭教育立法项目”、“山东省家庭家风家教调研项目”,济南市知识产权局“山东省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委托的横向课题,累计经费100余万元,项目的持续推进提高了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又提升了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

承接王官庄社区治理项目1项,基层妇联社会工作能力培训项目1项、济南市社会组织发展项目、关怀实务基金项目、济南市公益创投项目等多个社会服务项目;鼓励专业教师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优势,通过代理诉讼和非诉讼案件、在电视台等媒体上进行案例评析,在各级妇联、学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举办讲座、咨询等活动,参与知识产权局的知识产权宣传,向社会宣传知识产权知识,解答群众咨询,并帮助其解决维权求助问题;“向日葵”志愿服务队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国家级重点社会实践团队立项”,获团中央“优秀团队奖”、“优秀报道奖”、“优秀项目奖”等17项国家奖,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实践团队”。同时,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巾帼志愿服务组织”、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学生党支部“美如彩虹,爱在乡间”支教活动被山东省高校工委评为创新案例二等奖。学院举办的“社工文化节”活动被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工作案例”。2011级社会工作本科2班团支部荣获“山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2011级社会工作本科1班荣获“省级先进班集体”称号。2012级社会工作本科2班荣获“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获第十五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三等奖,2017-2018年连续两年获“调研山东”大学生社会调查三等奖,2017-2018年连续两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三等奖。。

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先后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妇女发展事业培养了千余名优秀人才,分布在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学校、企业等多个行业,成为业务骨干。校友刘鑫获“中国十大社会工作青年领袖”称号,校友刘明胜被评为济南市市中区社会工作拔尖人才;校友郭敏被任命为济南市社会福利院担任副院长,另有多名校友担任基层妇联、居委会、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领导职务,多名校友任高校教师。近年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 98%左右,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中国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山东省模拟法庭大赛等专业大赛中屡创佳绩,其中国家级大赛获奖人数30人次;省级大赛获奖人数50人次,学生考研录取率维持在30%左右。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新高考-山东女子学院-院校概况-山东女子学院社会与法学院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