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时期左宗棠去哪了?具体是怎样的

说到甲午中日战争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肆意发起的一项战争,当然了,这次战争最终清政府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那么,说到甲午中日战争,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左宗棠去哪儿了?具体是怎样的?关于这个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有个“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不是八旗贵胄,但是究竟谁是“晚清中兴”第一功臣,却又很有争议。笔者写了一篇文章,说只有左宗棠算得上名将,因为他不但力保西域不失金瓯无阙,而且对什么慈禧光绪之流统统没有什么“愚忠”。左宗棠曾写信暗示曾国藩:“神所依凭,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结果曾国藩拉了松套:“鼎之轻重,未可问焉。”把负责传话的胡林翼气得够呛:“你这么没胆气,我是白费劲儿了(一似一未,我何词费)!”但是胡林翼还不死心,又跟彭玉麟先后写信问曾国藩:“东南半壁无主,(胡称公,彭称老师)岂有意乎?”但曾国藩不是装聋作哑就是吞掉来信,让人对他很是不齿:“这个曾剃头,也就敢剃老百姓的头,见了主子就装怂!”

但是在留言里有人提出反对:“既然左宗棠像你说那样打遍天下无敌手而且深谋远虑,那么清军在甲午战争中输得那么惨,也没见左宗棠出力,他干嘛去了?”看到这质疑,笔者一时间竟无言以对。笔者之所以无言以对,是因为对左宗棠“不参加甲午战争”的指责,就像指责曹操为什么不早点掐死司马懿、朱元璋朱棣为什么不亲自打努尔哈赤皇太极一样,有点“关公战秦琼”了。

事实上,左宗棠对甲午战争曾经有过预测,1881年开始,左宗棠就任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兼南洋通商大臣。从那时候起,左宗棠就知道战火将从海上燃起,于是他积极布防,并开始跟洋人较劲,但是这段故事《清史稿》记载相当简略:“尝出巡吴淞,过上海,西人为建龙旗,声炮,迎导之维谨。”而实际情况是左宗棠巡视上海的时候带着几百个亲兵,但是被租借工部局(列强在租界的行政管理机构)拦住了:“你们带着武器呢,要过关必须办照会。”左宗棠大怒:“上海本来就是我们的地盘,不过是借给你们暂住,我中国军人行走在中国土地上,还要什么鸟照会?所有人枪上膛、刀出鞘,看哪个龟孙敢阻拦?”正像《官场现形记》里说的那样,“洋人是越扶越醉”,你硬他就软,看着左宗棠杀气腾腾地开了过来,他们马上打扫街道,升起黄龙旗,鸣炮十三响迎接。此后左宗棠再到上海巡视,英、美、德、俄、奥的公使都恭恭敬敬地前去迎接拜谒。

左宗棠知道这些不论是东洋西洋还是北边的邻居,没有一个好鸟。“法人攻越南,(左宗棠)自请赴滇督师。檄故吏王德榜募军永州,号“恪靖定边军 ”,……德榜会诸军大捷於谅山。和议成,再引疾乞退。”《清史稿》又撒了谎,实际情况是左宗棠要求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清廷要求“乘胜即收”,当了一次赵构和秦桧,紧急命令撤军。虽然左宗棠没有像岳飞一样被害,但是“恪靖定边军”首领王德榜却被另一些“名臣”诬陷弹劾而解除了兵权。气得左宗棠一病不起,只好请假回乡。

重病在身的左宗棠预料到倭寇即将大举进犯,在家里连上两道奏折,要求设立海防大臣,并在遗言中强调:“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平生,不能瞑目!”“西域初安,东洋思逞”,意思是小鬼子正谋划着要大举进犯,千万要多加小心!

只可惜当时晚清政府已经糟烂得掉渣儿,他的话根本就没人听——都张罗着给慈禧修园子筹备寿宴呢。

文章最后该回答那个让笔者一时间无言以对的问题了:“左宗棠这么厉害,甲午战争中他为什么没有参战?”其实笔者无言以对,不是问题不好回答,而是惊诧于居然有那么多人对历史一无所知还敢妄加指责,这个问题的回答再简单不过了,而知道这个答案后,人们就会在伤心失望之中由衷敬佩。左公柳可以作证:左公宗棠逝世于1885年9月5日,甲午战争开始于1894年,左公已经过了十周年忌日,又怎么参加甲午战争!而且左宗棠已经提醒过“东洋思逞”,可是却被当时的庙堂中人当成了耳旁风,事前没准备,临战没筹划,这甲午战争失败的黑锅,还真轮不到左宗棠来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冯道辅佐过十位皇帝,为何每次都被重用?

在古代,有不少臣子一生辅佐过多位皇帝,有一些是因为皇帝的过世而延续到下一位,有一些是经历了战乱效忠于下一朝皇帝,但是这一种可能很难受到重用,毕竟是前朝之人,新皇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不信任。然而,却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辅佐了十位皇帝,每次都得到重用,还能善终。他是谁?他又是怎么做到别人都做不到的这一步的?

冯道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冤枉吗?看看这幅对联就知道了

身为明朝中期万历皇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对于明朝的改革可以算得上是功不可没,万历在位的四十多年,只有最初的十年奋发图强,而这十年也是张居正在世的时间。然而在他死后,朱翊钧抄了张居正的家,削了他的官爵,连棺材都被重新打开,张家人也遭受了连累。但是,张居正被抄家真的冤枉吗?

张居正

陈到是蜀国最被低估的武将么?

蜀国五虎将的名声非常响亮,但是蜀国不仅只有五虎将,还有很多将领英勇无比战功显赫,只是在小说里没有被重点提起,例如陈到。陈到也可以说是为了蜀国鞠躬尽瘁了,但是官职一直不大,但是战功和赵云也是有的一比。刘备其实也很欣赏陈到,但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对陈到加官进爵,可能在刘备眼里陈到还不在台面上吧。

陈到,蜀国

吕布为什么会怕张飞?

在三国里面很多网友都知道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能和吕布打上几个回合的人还真的是不多,但是这其中就有张飞这个人,其实张飞的武力值也是有目共睹的,就是凭借张飞一声吼,就把敌人给吓退了,所以说张飞真的的蛮给力的,那么就有人问了,吕布到底怕不怕张飞,为什么会怕张飞,下面就跟随小编揭秘看看!

吕布,张飞

狄仁杰被称为神断,究竟有多机智?

狄仁杰身为武则天时期的重要大臣,以断案最为出名,既然如此,他的智慧、处理事情的能力自然也是高过其他很多人。他曾经被来俊臣诬陷下狱,但是却能用自己的机智,向武则天陈述冤情,并且拯救了与他一同下狱的其他臣子。那么,身处险象环生的监狱,狄仁杰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狄仁杰,武则天

朱棣第一次北伐,十万精锐全军覆没,是对手太强还是自己能力不够?

打仗,作为古时期社会的常事,很能体现当时国家的综合力量,但不论过程如何,最终的结果却总有胜负,而且很多情况下,并不见得人数多就一定是胜算更大。明成祖朱棣在称帝后,一直在找机会进行北伐,派遣十万精锐,结果却是惨败。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次战争的失败?是因为对手太过强大,还是自己的军事实力不足?

朱棣

李世民怎么用一个烧饼吓退突厥十万大军

历史上还有这么厉害的一件事?用一个烧饼就吓退来犯的大军,真的厉害坏了,感觉假假的,所以小编来看一下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为什么会有这类相关的传言呢?果然唐朝是一个盛传神话风格的朝代啊,这类故事也比较多。

李世民

吕布死后貂蝉为何没被曹操霸占?

说到吕布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他其实有一点一点的尴尬的地方就是他好像因为貂蝉而有很多故事讲啊,反正就是非常的喜欢貂蝉了,大家也知道曹操这个人喜欢人妻,那么曹操在吕布死后为什么没有霸占貂蝉呢?有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吕布,貂蝉,曹操

三国时期四大谋士的临终遗言

周瑜、诸葛亮、郭嘉、陈宫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四位谋士,效忠于不同的主君。人常说,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想必很多人都会比较好奇,这四位谋士为主君奉献毕生精力,在临终前,他们都会说些什么?是放心不下江山未来,还是感慨万千,留有诸多遗憾?

周瑜,诸葛亮,郭嘉,陈宫

庞统和诸葛亮正史里谁更厉害?

说起蜀国的军师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般都是诸葛亮,但蜀国还有一位能媲美诸葛亮的谋士一直被大家忽略,这个人就是庞统。而且按照战功来说的话庞统可能还略胜诸葛亮一筹,无奈庞统英年早逝所以影响力没有诸葛亮那么大。不过庞统的死刘备也要附上一定责任,当年庞统在吴国就是一个响亮的人才,只可惜蜀国各方面的资源还是匮乏很多,哪怕你再有才华平台太小也没用。

庞统,诸葛亮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甲午战争时期左宗棠去哪了?具体是怎样的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