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关羽的死是必然 关羽为什么会被所有人针对

关羽很强大,相比起赵云,或许关羽有更好的急于和实力,但是就结果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在当时的大前提下,可能关羽的死,并不是为人所陷害,而是,当时局势的必然性导致的,而原因还是出现在关羽的性格上面。

从小看《三国演义》,心里一直随着三国英雄们的命运跌宕起伏,特别是看到关羽之死的时候,总有一种凄凉和愤恨,但是长大后在此研读,凄凉愤恨少了,更多的是觉得有些蹊跷。

关于驻守荆州,是为一支插在魏吴两国边的一支利剑。

北有曹操,东有孙权,三分天下局势已定,可是关羽孤军北上,身后没有任何支援,这并不符合常理,难道是关于比刘备还急着回复汉室?

就算关羽看不明白,刘备也看不明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看不明白?

后来才知道,这一步棋其实刘备看明白了,诸葛亮看明白了,关羽也看明白了,就连曹操和孙权也都看明白了。

其实关羽不死,大家的日子都不安生;关羽死了,这三方大家都放心了。

所以,整个《三国演义》,其实核心就在关羽之死,这是一个隐秘的政治问题。

所以结论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没有奇迹,关羽被俘,被孙权所杀。那么,到底是谁谋杀了关羽?为什么关羽必死?

要说清楚为什么关羽必死?这不妨从荀彧之死说起。

荀彧是最早跟随曹操的谋士,在曹操谋士中排名仅次于郭嘉,对曹操忠心耿耿,立下许多功劳,曹操对他非常尊重。荀彧“四世三公”,在社会的地位其实远远高于曹操这个宦官养子家庭的出身。

因此荀彧对于曹操的贡献还包括荀氏的朝堂影响力给曹操带来的好处。可是,荀彧这个人帮曹操的目的,最终的目的不是让曹操取汉而代之,而是靠曹操这个治世之能臣来匡扶汉室。

可是到后来曹操封魏王加九锡,荀彧发现他有篡夺汉朝的野心。

于是站出来反对曹操,结果曹操大怒,赐了一杯毒药给荀彧。

为什么先说荀彧?因为关羽和荀彧是一类人。

关羽此人,从《三国演义》一开始的介绍中就可以看出人品和性格,喜欢读《春秋》,讲大义。他追随刘备虽然有结拜兄情谊的缘故,但最根本的,还是希望帮着有汉室宗亲身份的刘备匡扶汉室,留名千古。

有一点很很能证明这个观点,那就是关羽被曹操俘获后,曹操封他为“汉寿亭侯”。

名义上是汉献帝所封的汉室所封职位,实际上是曹操封的。

对于这个封号,关羽十分看重,很快就接受了,因为毕竟这在名义上是汉朝所封,自己从此算是汉朝的官员了。

但是后来,刘备在刘表处来信,关羽离开了曹操,保着刘备家小千里走单骑追随刘备,按理说就应该避免再提这个实际是曹操封的“汉寿亭侯”,以免刺激刘备。

可是,关羽依然高调自称“汉寿亭侯”,大旗上绣着“汉寿亭侯关”。这虽说有在路上遇到阻挡好通关的说法,但是因为事实上他挂不挂这个旗子都能过得去(过不去就杀过去,反正也没人打得赢他),这个旗子的意义就不是他说的那么简单了。

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是他的荣誉勋章,但是刘备眼里,这是曹操给的一块儿糖。

再后来曹操兵败赤壁,在华容道关羽私放曹操,其实刘备心中就有点凉了,在这个乱世还有一份这样不合时宜的大义,着实会让他在刘备的心理多一个疙瘩。

关羽为什么会私放曹操?

有意气的成分,可是还有更深的考虑:诸葛亮知道到关羽的忠义,正好利用了他:如果杀了曹操孙权会趁机进取北方,羸弱的刘备必不能挡,还会成为曹操余部的靶子,三足鼎立才是最好的结果,所以派他去。

到刘备取了西川,诸葛亮法正等一班兄弟极力劝说刘备称帝,此时的刘备其实和曹操没区别,匡扶汉室什么的只是借口罢了,和一方诸侯没有区别。

可刘备拒绝了,先自封了汉中王。

为什么?因为关于很清楚他这个守着荆州要地的义弟比他还知道“汉献帝还在”这条忠义的规则,如果现在称帝,完全就是是逼关羽投降曹操。

可就是自封了汉中王这件事,关羽心中其实也很不满:封王这种事儿,没有汉献帝的统一你怎么能自己封王了呢?这和曹操有什么区别?

所以,刘备封关羽为五虎上将之首,关羽不肯受命,其实这就是一张抗议。当费诗带着刘备的任命书来到荆州的时候,关羽直截了当地问:“汉中王封我何爵?”

语气中明显带着不满和不屑,因为他知道,作为王爵,刘备是没有资格封爵的。之后听说自己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听完大怒。

虽然最后关羽勉强接受了封号,其不满已经昭然若揭。

费诗一定把关羽的反应原原本本告诉了刘备和诸葛亮。对于刘备来说,这时候非常难以抉择。

让关羽进西川吧,那今后一定闹翻,关羽恐怕就是荀彧的下场,自己则落下过河拆桥的恶名;让关羽继续镇守荆州吧,保不定什么时候就投降了曹操。怎么办呢?

这时候不仅刘备,孙权也很头疼,因为关羽占据荆州,随时可以顺流而下,攻打吴国。曹操也很头疼,因为荆州为战略要冲,随时能够北上中原,攻击许昌。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关羽就成了魏蜀吴三家共同头痛的一个人物了。

为了解决这个麻烦,曹操先动手了,派人去联合孙权出兵攻打荆州。孙权也不是傻,他也知道关羽不好对付,所以回信给曹操,建议还是曹操去打荆州。

虽然曹操和孙权都不打,但是暗中都在做准备。

而这时候,蜀内部也动手了。诸葛亮让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起兵取襄阳。关羽立刻意识到,起兵取襄阳就等于攻打曹操,而身后是孙权在虎视眈眈。问题是,前有曹操后有孙权的情况下,刘备竟然没有派增援的意思。

以一己之力对付曹操和孙权,行吗?作为一个成功人士,关羽只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假装有条件也要上。

在北伐之前,关羽其实做好了两手准备。

好的一手是一路顺利剿灭曹操,然后扶持汉室一统天下;坏的一手是战败而死。而刘备、曹操、孙权其实都怀有同样的期望:关羽千万别取胜。

关羽出兵取樊城,随后水淹三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天下。曹操是吓坏了,甚至准备迁都。可是司马懿看得清楚,他知道在魏蜀吴三家都不希望关羽走得太远的情况下,他一定走不远。

孙权行动了,吕蒙白衣入荆州,袭取了荆州。荆州这么大的地方,如果此前诸葛亮派赵云来守荆州,十个吕蒙来也是白给。

前方,强弩之末的关羽终于被徐晃击败,于是退守麦城。

这时,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将是刘备的干儿子刘封。刘封竟然拒绝救关羽,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不是有刘备或者诸葛亮的明示或者暗示了。

所以,正面曹操,背面孙权,再加上刘备不救,关羽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不败了。终于,关羽被吴国所擒。到了这个时候,关羽是决定要死的。

最终被杀,三国割据制衡的局面暂时保住了,至于刘备后来的报仇,其实是因为荆州丢了没有了屏障,借个为弟报仇的名字罢了。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冯道辅佐过十位皇帝,为何每次都被重用?

在古代,有不少臣子一生辅佐过多位皇帝,有一些是因为皇帝的过世而延续到下一位,有一些是经历了战乱效忠于下一朝皇帝,但是这一种可能很难受到重用,毕竟是前朝之人,新皇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不信任。然而,却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辅佐了十位皇帝,每次都得到重用,还能善终。他是谁?他又是怎么做到别人都做不到的这一步的?

冯道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冤枉吗?看看这幅对联就知道了

身为明朝中期万历皇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对于明朝的改革可以算得上是功不可没,万历在位的四十多年,只有最初的十年奋发图强,而这十年也是张居正在世的时间。然而在他死后,朱翊钧抄了张居正的家,削了他的官爵,连棺材都被重新打开,张家人也遭受了连累。但是,张居正被抄家真的冤枉吗?

张居正

陈到是蜀国最被低估的武将么?

蜀国五虎将的名声非常响亮,但是蜀国不仅只有五虎将,还有很多将领英勇无比战功显赫,只是在小说里没有被重点提起,例如陈到。陈到也可以说是为了蜀国鞠躬尽瘁了,但是官职一直不大,但是战功和赵云也是有的一比。刘备其实也很欣赏陈到,但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对陈到加官进爵,可能在刘备眼里陈到还不在台面上吧。

陈到,蜀国

吕布为什么会怕张飞?

在三国里面很多网友都知道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能和吕布打上几个回合的人还真的是不多,但是这其中就有张飞这个人,其实张飞的武力值也是有目共睹的,就是凭借张飞一声吼,就把敌人给吓退了,所以说张飞真的的蛮给力的,那么就有人问了,吕布到底怕不怕张飞,为什么会怕张飞,下面就跟随小编揭秘看看!

吕布,张飞

狄仁杰被称为神断,究竟有多机智?

狄仁杰身为武则天时期的重要大臣,以断案最为出名,既然如此,他的智慧、处理事情的能力自然也是高过其他很多人。他曾经被来俊臣诬陷下狱,但是却能用自己的机智,向武则天陈述冤情,并且拯救了与他一同下狱的其他臣子。那么,身处险象环生的监狱,狄仁杰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狄仁杰,武则天

朱棣第一次北伐,十万精锐全军覆没,是对手太强还是自己能力不够?

打仗,作为古时期社会的常事,很能体现当时国家的综合力量,但不论过程如何,最终的结果却总有胜负,而且很多情况下,并不见得人数多就一定是胜算更大。明成祖朱棣在称帝后,一直在找机会进行北伐,派遣十万精锐,结果却是惨败。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次战争的失败?是因为对手太过强大,还是自己的军事实力不足?

朱棣

李世民怎么用一个烧饼吓退突厥十万大军

历史上还有这么厉害的一件事?用一个烧饼就吓退来犯的大军,真的厉害坏了,感觉假假的,所以小编来看一下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为什么会有这类相关的传言呢?果然唐朝是一个盛传神话风格的朝代啊,这类故事也比较多。

李世民

吕布死后貂蝉为何没被曹操霸占?

说到吕布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他其实有一点一点的尴尬的地方就是他好像因为貂蝉而有很多故事讲啊,反正就是非常的喜欢貂蝉了,大家也知道曹操这个人喜欢人妻,那么曹操在吕布死后为什么没有霸占貂蝉呢?有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吕布,貂蝉,曹操

三国时期四大谋士的临终遗言

周瑜、诸葛亮、郭嘉、陈宫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四位谋士,效忠于不同的主君。人常说,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想必很多人都会比较好奇,这四位谋士为主君奉献毕生精力,在临终前,他们都会说些什么?是放心不下江山未来,还是感慨万千,留有诸多遗憾?

周瑜,诸葛亮,郭嘉,陈宫

庞统和诸葛亮正史里谁更厉害?

说起蜀国的军师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般都是诸葛亮,但蜀国还有一位能媲美诸葛亮的谋士一直被大家忽略,这个人就是庞统。而且按照战功来说的话庞统可能还略胜诸葛亮一筹,无奈庞统英年早逝所以影响力没有诸葛亮那么大。不过庞统的死刘备也要附上一定责任,当年庞统在吴国就是一个响亮的人才,只可惜蜀国各方面的资源还是匮乏很多,哪怕你再有才华平台太小也没用。

庞统,诸葛亮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为什么说关羽的死是必然 关羽为什么会被所有人针对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