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有几次机会可以击败曹操完成统一?袁绍高估自己酿成大错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直到袁绍这一代还享有很高的权利。袁绍集结力量讨伐董卓后原本最后希望击败曹操完成统一,但是当时的袁绍却犯了很多知名的错误,导致最不能输的官渡之战惨败给曹操。其实袁绍原本有多次机会铲除异己,当时袁绍坐拥几十万兵马,但是战略上和用人上都犯了大错,导致人心不齐一攻就破,人多并不能保证一定获胜啊。

在《三国演义》中,袁绍就是一个“酱油党”,给读者的印象很差,主要表现为三点,(1)能力有限,(2)非常傲慢,(3)四世三公,家世不凡,典型的“官五代”。总之,袁绍就犹如一个“小丑”,空有王炸,却不会出牌!

然而,真实历史上,袁绍却并非如此,从他能统一河北,成为汉末最强的诸侯,以及治理河北“政宽,百姓德之”来看,袁绍是有一定真本事的,否则也不会“成为汉末最强的诸侯”!

至于袁绍为何失败,这和对手曹操能力太强,也和他自身犯下的错误有关。总体而言,袁绍有两个最大的错误,即:误判了二人作用,高估了一个战略!

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错误都发生在官渡之战前!由于这两大错误,所以就注定了袁绍官渡之战的失败。或许,没有官渡之战,袁绍也会在其他决战中失败。

误判了二人作用

在汉末乱世之中,群雄并起之际,盟友的选择就非常重要,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然而,袁绍在盟友的选择上,却犯下了巨大的错误,重点是“亲曹操”、“远袁术”!从历史结果上看,显然袁绍误判了这两人的作用!

191年,袁绍与袁术兄弟间矛盾激化,以至于反目成仇,互相攻伐。与此同时,袁绍选择与刘表、曹操结盟,一起对付袁术、孙坚、公孙瓒等。

客观的说,袁绍和袁术交恶,双方都有责任,但却有两个重点,(1)成大事者,要懂得拉拢盟友,袁绍袁术是兄弟,哪怕袁绍对袁术再不满,为何不能“顾全大局”着想呢?(2)袁绍派了一个人做豫州刺史,而此时豫州有一部分在袁术控制之下,袁绍想要独吞豫州,这就刺激了袁术,此后二人开始公开对抗!

和袁术反目的同时,袁绍却错误的联合、扶植了曹操,压根没有看到曹操对他的不满。坦率的说,袁绍似乎对曹操压根就不了解,也不清楚曹操真实想法,完全是一厢情愿,甚至还数次帮助、支援曹操,最后养肥了曹操!

试想一下,如果二袁合作,那么北方还有曹操等其他人的机会吗?让人无语的是,这两人却兵戎相见,最后都成了可耻的失败者!更为重要的是,袁绍看不到曹操的野心,养大了一头巨鳄,最后把二袁都吞下去了。

高估了一个战略

翻开历朝的开国史,大家都会看到一个内容,即:“平天下的战略构想”!刘邦、李世民、朱元璋等,在很弱小的时候,就已经逐渐形成了平天下的战略构想。当然,此后会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在汉末乱世,最有名的战略是“隆中对”,诸葛亮规划刘备取天下的战略构想。当然,虽然没能实现,但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搞的举世皆知!其实,曹操、袁绍等人也有自己的战略!

袁绍的战略规划是,“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说的简单一些,就是:据有“大河之北”而后争夺天下。客观的说,选择河北为根据地,这一战略构想并没有错误,毕竟冀、幽、并等州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然而,袁绍高估了这一战略,所以一直死抱着不放手。

于是,大家就看到了这一幕,袁绍还没有完全占据河北之地时,错过了多次向黄河以南兖、豫等州扩张的机会。最典型的是192年,刘岱身死之后,兖州一时无主。结果,当时没什么压力的袁绍,自己不取,却给了曹操!

总之,袁绍本来有机会“跨河南北”争天下,但他却偏偏要“据大河之北”,彻底消灭公孙瓒之后,再谈争天下。于是,袁绍不断错失黄河之南战略要地。如果袁绍积极向南拓展,那么曹操战略空间就会进一步被压缩!

后记

当然,袁绍还有其他错误,比如195年汉献帝来到关东,袁绍态度是“不要”,并且让汉献帝去曹操那里。结果,曹操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袁绍后悔也没用!

曹操控制汉献帝之后,自任“大将军”一职务。汉朝的大将军,相当于军队最高职务了。可以说,这一职务让曹操野心显露了出来。然而,袁绍却还要打公孙瓒,而不是先灭掉实力尚弱的曹操!

可以说,袁绍有很多机会,但却被他一一浪费。尤其在对待曹操上,或许袁绍念及旧情,总是“优厚”待之。然而,袁绍最后败在了曹操手上。

那么,袁绍究竟有没有谋略呢?三国顶级谋士郭嘉评价为:“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近代最伟大的伟人也说他:“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有谋无断,没有决心,不果断,结果兵败于官渡。所以有谋还要善断。”可见,并非袁绍无谋,主要是不善断,并非《三国演义》中的偏“草包”类型!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冯道辅佐过十位皇帝,为何每次都被重用?

在古代,有不少臣子一生辅佐过多位皇帝,有一些是因为皇帝的过世而延续到下一位,有一些是经历了战乱效忠于下一朝皇帝,但是这一种可能很难受到重用,毕竟是前朝之人,新皇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不信任。然而,却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辅佐了十位皇帝,每次都得到重用,还能善终。他是谁?他又是怎么做到别人都做不到的这一步的?

冯道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冤枉吗?看看这幅对联就知道了

身为明朝中期万历皇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对于明朝的改革可以算得上是功不可没,万历在位的四十多年,只有最初的十年奋发图强,而这十年也是张居正在世的时间。然而在他死后,朱翊钧抄了张居正的家,削了他的官爵,连棺材都被重新打开,张家人也遭受了连累。但是,张居正被抄家真的冤枉吗?

张居正

陈到是蜀国最被低估的武将么?

蜀国五虎将的名声非常响亮,但是蜀国不仅只有五虎将,还有很多将领英勇无比战功显赫,只是在小说里没有被重点提起,例如陈到。陈到也可以说是为了蜀国鞠躬尽瘁了,但是官职一直不大,但是战功和赵云也是有的一比。刘备其实也很欣赏陈到,但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对陈到加官进爵,可能在刘备眼里陈到还不在台面上吧。

陈到,蜀国

吕布为什么会怕张飞?

在三国里面很多网友都知道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能和吕布打上几个回合的人还真的是不多,但是这其中就有张飞这个人,其实张飞的武力值也是有目共睹的,就是凭借张飞一声吼,就把敌人给吓退了,所以说张飞真的的蛮给力的,那么就有人问了,吕布到底怕不怕张飞,为什么会怕张飞,下面就跟随小编揭秘看看!

吕布,张飞

狄仁杰被称为神断,究竟有多机智?

狄仁杰身为武则天时期的重要大臣,以断案最为出名,既然如此,他的智慧、处理事情的能力自然也是高过其他很多人。他曾经被来俊臣诬陷下狱,但是却能用自己的机智,向武则天陈述冤情,并且拯救了与他一同下狱的其他臣子。那么,身处险象环生的监狱,狄仁杰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狄仁杰,武则天

朱棣第一次北伐,十万精锐全军覆没,是对手太强还是自己能力不够?

打仗,作为古时期社会的常事,很能体现当时国家的综合力量,但不论过程如何,最终的结果却总有胜负,而且很多情况下,并不见得人数多就一定是胜算更大。明成祖朱棣在称帝后,一直在找机会进行北伐,派遣十万精锐,结果却是惨败。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次战争的失败?是因为对手太过强大,还是自己的军事实力不足?

朱棣

李世民怎么用一个烧饼吓退突厥十万大军

历史上还有这么厉害的一件事?用一个烧饼就吓退来犯的大军,真的厉害坏了,感觉假假的,所以小编来看一下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为什么会有这类相关的传言呢?果然唐朝是一个盛传神话风格的朝代啊,这类故事也比较多。

李世民

吕布死后貂蝉为何没被曹操霸占?

说到吕布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他其实有一点一点的尴尬的地方就是他好像因为貂蝉而有很多故事讲啊,反正就是非常的喜欢貂蝉了,大家也知道曹操这个人喜欢人妻,那么曹操在吕布死后为什么没有霸占貂蝉呢?有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吕布,貂蝉,曹操

三国时期四大谋士的临终遗言

周瑜、诸葛亮、郭嘉、陈宫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四位谋士,效忠于不同的主君。人常说,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想必很多人都会比较好奇,这四位谋士为主君奉献毕生精力,在临终前,他们都会说些什么?是放心不下江山未来,还是感慨万千,留有诸多遗憾?

周瑜,诸葛亮,郭嘉,陈宫

庞统和诸葛亮正史里谁更厉害?

说起蜀国的军师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般都是诸葛亮,但蜀国还有一位能媲美诸葛亮的谋士一直被大家忽略,这个人就是庞统。而且按照战功来说的话庞统可能还略胜诸葛亮一筹,无奈庞统英年早逝所以影响力没有诸葛亮那么大。不过庞统的死刘备也要附上一定责任,当年庞统在吴国就是一个响亮的人才,只可惜蜀国各方面的资源还是匮乏很多,哪怕你再有才华平台太小也没用。

庞统,诸葛亮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袁绍有几次机会可以击败曹操完成统一?袁绍高估自己酿成大错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