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宝玉熬夜读书的时候,从墙上跳下来的那个人是谁?

《红楼梦》宝玉熬夜读书的时候,从墙上跳下来的那个人是谁?其实这个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半夜翻墙这个事情反映出的大观园管理松散程度的严重性。

贾宝玉害怕第二天贾政问他书,不得已爬起来挑灯夜读。晴雯认为就算读一夜也于事无补,便想办法替他解忧。

正赶上芳官从外面跑进来说墙上跳下去一个人,吓得不行。晴雯灵机一动,便让贾宝玉说“吓到了”,并执意要叫上夜巡查的人,让她们赶紧查明。

婆子媳妇们知道晴雯如此一闹就是大事,也可能是心中有鬼都说没人,怕不是芳官看错了。

晴雯就是要替贾宝玉想办法摆脱贾政考核而把事情闹大,才不管这些人如何,一口咬定就是有人翻墙把贾宝玉唬到了,要去告诉王夫人知道。

(第七十三回)晴雯和玻璃二人果出去要药,故意闹的众人皆知宝玉吓着了。王夫人听了,忙命人来看视给药,又吩咐各上夜人仔细搜查,又一面叫查二门外邻园墙上夜的小厮们。于是园内灯笼火把,直闹了一夜。至五更天,就传管家男女,命仔细查一查,拷问内外上夜男女等人。


晴雯这次好心帮贾宝玉逃学,酿成了几个非常严重的后果。

首先,上夜的人仔细搜查,必须要给一个结果。问题是有些事不一定有结果就人人有责任,这些人如何能不恨晴雯。

其次,王夫人又叫严查二门上的小厮,这些小子手脚灵活又淘气,翻进园子也有可能。只是小厮们无辜遭殃,自然也要恨起来。

最后,闹腾一夜还不算完,又传林之孝家的这些管家人,去“拷问”内外上夜的男女。就是要把当晚上夜的都“刑讯逼供”。无论有错没错先定一个罪,这影响可就大了。

如果没有事也罢了,偏偏贾家此时的管理已经四处漏风,经不住认真盘查。等到贾母一插手,事情彻底闹大了。

(第七十三回)贾母闻知宝玉被吓,细问原由,不敢再隐,只得回明。贾母道:“我必料到有此事。如今各处上夜都不小心,还是小事,只怕他们就是贼也未可知。”当下邢夫人并尤氏等都过来请安,凤姐及李纨姊妹等皆陪侍,听贾母如此说,都默无所答。

贾母是极有经验的,一听贾宝玉被吓到不管真假,大观园的管理一定出了问题。

而且贾母一语中的,直说“只怕她们就是贼也未可知”。要知道贾家富贵,随便一些东西都值钱,这些人翻墙跳户,必然有奸淫狗盗的行为互为关联。

贾母一说,那天到齐的人都“无话”。邢夫人和尤氏事不关己。其他女儿不了解情况。王熙凤和李纨作为孙媳妇,如今又都有管家的责任不好随便接话。

王熙凤病后,一直是李纨和贾探春协理荣国府。如今贾母讲到了管家的事,家里事惊动了安享晚年的祖母婆婆指摘管家问题,便只有尴尬。

按说这会儿应该是王夫人回答贾母疑问,可王夫人要回答就要说出个一二三四让婆婆满意。真那样就相当于追责,贾母不好收拾,王夫人更下不来台。

于是贾探春马上站起来讲了一个大问题:“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肆了许多。先前不过是大家偷着一时半刻,或夜里坐更时,三四个人聚在一处,或厉换蚨牌,小小的顽意,不过为熬困。近来渐次放诞,竟开了赌局,甚至有头家局主,或三十吊五十吊三百吊的大输赢。半月前竟有争斗相打之事。”

贾探春说问题核心是大观园有人趁王熙凤病中,开始不服管束,更是有了头家放赌。她此时自揭丑事也是要借贾母之手处理让她挠头的大事。

怡红院跳下去那个人,就应该是参与赌博者,以为贾宝玉睡了,不想出了小鹃告密惊扰怡红院的事。无论是她偷着回来,还是偷着出去,才会翻墙出入,结果被芳官发现了。

贾母听了探春的回话,也感觉事态严重了。急忙追问“你既知道,为何不早回我们来?”贾探春便说是想着王夫人事情太多,又身上不自在……替嫡母挡责任。

探春的意思是出了问题不怨嫡母,是她没考虑周全,没能力刹住风气,所以没回。

探春对王夫人的维护,会来事才是她颇受重视的原因。你听她又说:“只告诉了大嫂子和管事的人们,戒饬过几次,近日好些。”

李纨和她是协理,有事当然不能说不知道,她与李纨还有管事的已经管过,只是没想到她们还敢这么干。如此一来,林之孝家的和李纨都摘了出去。贾探春这番话也很高明。

(第七十三回)贾母忙道:“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探春听说,便默然归坐。

赌钱这件事经过贾母这么一分析,果然就是大事了。尤其贾母指出并不是赌钱一件事,还可能“养奸养盗”,一句话把司棋和潘又安的事一语中的。

姜还是老的辣。真叫司棋和潘又安听到,怕不得要吓死。

不提贾母如何处置,要讲一下这件事的几个题外话。

一,王熙凤流产生病,是头一年元宵节后的事,如今是第二年又过了中秋。中间夹着尤二姐故事。

原文说王熙凤在当年九月份下红之症就渐渐的好了。事实却是第二年不但没好利索反而严重了。

细节处是曹雪芹设计的时间线,并不以年为纪。而是主线按照季节推进。

从王熙凤元宵节后生病,到贾宝玉四月生日,再到贾琏六月偷娶尤二姐,之后的时间线简略过年,模糊《桃花行》的春天时间,直接来到八月初三的贾母八旬之庆。

大时间上过去了两年,却感觉时间还是当年事。

王熙凤按说已经病好重新管家。她的身体却一直断断续续不好,就源于下红之症时有反复。妇科疾病不好根本不可能再怀孕,更容易危害女子生命。

鸳鸯说王熙凤的病是“血山崩”,就源于此。

二,王熙凤只是管家,真正的当家人还是王夫人。家里出了什么事,她都难辞其责。

如今大观园聚赌,司棋偷会潘又安,加上之前小厨房的权力之争,王夫人才是最大的责任人。

三,贾母对此事有怒气,执意插手还源于一点原因不能略过。就是当初王夫人安排薛宝钗协助李纨、贾探春管家,管理的就是巡察,避免出现大观园聚赌这类的问题。

如今在薛宝钗的工作范围内出事,可见她并没有负责。

既然承担了王夫人的指派,就要负责到底。可薛宝钗就像王熙凤说她的那样“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不作为致使大观园里发生了这么严重的问题。

贾母对薛宝钗参与贾家管家的事一直不知可否,此时借由这件事终于将心里的不满讲了出来。

贾母的话鞭辟入里,却对责任人来说是个打击。最尴尬的不是贾探春,而是在座不说话的王夫人和薛宝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冯道辅佐过十位皇帝,为何每次都被重用?

在古代,有不少臣子一生辅佐过多位皇帝,有一些是因为皇帝的过世而延续到下一位,有一些是经历了战乱效忠于下一朝皇帝,但是这一种可能很难受到重用,毕竟是前朝之人,新皇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不信任。然而,却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辅佐了十位皇帝,每次都得到重用,还能善终。他是谁?他又是怎么做到别人都做不到的这一步的?

冯道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冤枉吗?看看这幅对联就知道了

身为明朝中期万历皇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对于明朝的改革可以算得上是功不可没,万历在位的四十多年,只有最初的十年奋发图强,而这十年也是张居正在世的时间。然而在他死后,朱翊钧抄了张居正的家,削了他的官爵,连棺材都被重新打开,张家人也遭受了连累。但是,张居正被抄家真的冤枉吗?

张居正

陈到是蜀国最被低估的武将么?

蜀国五虎将的名声非常响亮,但是蜀国不仅只有五虎将,还有很多将领英勇无比战功显赫,只是在小说里没有被重点提起,例如陈到。陈到也可以说是为了蜀国鞠躬尽瘁了,但是官职一直不大,但是战功和赵云也是有的一比。刘备其实也很欣赏陈到,但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对陈到加官进爵,可能在刘备眼里陈到还不在台面上吧。

陈到,蜀国

吕布为什么会怕张飞?

在三国里面很多网友都知道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能和吕布打上几个回合的人还真的是不多,但是这其中就有张飞这个人,其实张飞的武力值也是有目共睹的,就是凭借张飞一声吼,就把敌人给吓退了,所以说张飞真的的蛮给力的,那么就有人问了,吕布到底怕不怕张飞,为什么会怕张飞,下面就跟随小编揭秘看看!

吕布,张飞

狄仁杰被称为神断,究竟有多机智?

狄仁杰身为武则天时期的重要大臣,以断案最为出名,既然如此,他的智慧、处理事情的能力自然也是高过其他很多人。他曾经被来俊臣诬陷下狱,但是却能用自己的机智,向武则天陈述冤情,并且拯救了与他一同下狱的其他臣子。那么,身处险象环生的监狱,狄仁杰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狄仁杰,武则天

朱棣第一次北伐,十万精锐全军覆没,是对手太强还是自己能力不够?

打仗,作为古时期社会的常事,很能体现当时国家的综合力量,但不论过程如何,最终的结果却总有胜负,而且很多情况下,并不见得人数多就一定是胜算更大。明成祖朱棣在称帝后,一直在找机会进行北伐,派遣十万精锐,结果却是惨败。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次战争的失败?是因为对手太过强大,还是自己的军事实力不足?

朱棣

李世民怎么用一个烧饼吓退突厥十万大军

历史上还有这么厉害的一件事?用一个烧饼就吓退来犯的大军,真的厉害坏了,感觉假假的,所以小编来看一下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为什么会有这类相关的传言呢?果然唐朝是一个盛传神话风格的朝代啊,这类故事也比较多。

李世民

吕布死后貂蝉为何没被曹操霸占?

说到吕布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他其实有一点一点的尴尬的地方就是他好像因为貂蝉而有很多故事讲啊,反正就是非常的喜欢貂蝉了,大家也知道曹操这个人喜欢人妻,那么曹操在吕布死后为什么没有霸占貂蝉呢?有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吕布,貂蝉,曹操

三国时期四大谋士的临终遗言

周瑜、诸葛亮、郭嘉、陈宫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四位谋士,效忠于不同的主君。人常说,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想必很多人都会比较好奇,这四位谋士为主君奉献毕生精力,在临终前,他们都会说些什么?是放心不下江山未来,还是感慨万千,留有诸多遗憾?

周瑜,诸葛亮,郭嘉,陈宫

庞统和诸葛亮正史里谁更厉害?

说起蜀国的军师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般都是诸葛亮,但蜀国还有一位能媲美诸葛亮的谋士一直被大家忽略,这个人就是庞统。而且按照战功来说的话庞统可能还略胜诸葛亮一筹,无奈庞统英年早逝所以影响力没有诸葛亮那么大。不过庞统的死刘备也要附上一定责任,当年庞统在吴国就是一个响亮的人才,只可惜蜀国各方面的资源还是匮乏很多,哪怕你再有才华平台太小也没用。

庞统,诸葛亮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红楼梦》宝玉熬夜读书的时候,从墙上跳下来的那个人是谁?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