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察言观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成语“察言观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揣摩对方说的话,观察对方的脸色表情,以便摸清对方的真正意图。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察言观色”是一个成语,同时也是一个典故。

那“察言观色”的典故出自哪里呢?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提到“察言观色”,就要说说孔子和他的学生子张了,因为“察言观色”的典故就是和他们有关。

说到孔子,想必大家对他都是了解的,他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72人,子张就是其中一位。

提到孔子的弟子,大家最为熟悉的可能就是子路、颜回。


那子张是谁呢?

子张是72贤之一,同时还是孔门十二哲之一,其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子张虽然性情偏激,但却交友广阔。

还是回到“察言观色”的问题上来。

察言观色的典故出自《论语·颜渊》:

“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子张比孔子小48岁,他曾多次向孔子求教如何做到“达”。

有一次,子张问老师孔子:“读书人如何才能做到‘达’呢?”

孔子觉得子张问的问题不明确,所以就反问说:“你说的‘达’是什么意思?”

子张就说:“在外做官要有名望,在家也要有名望。”

孔子听了子张说的后,摇摇头对子张说:“你这说的不叫‘达’,而是叫‘闻’。什么叫‘达’呢?品质正直而又崇尚礼仪,善于分析别人说话的话,善于观察别人的脸色,总想着屈己待人,这样人在外做官和在家的时候才能‘达’。

后来,人们就用“察言观色”来表示一个人仔细观察别人的言语和表情,以便见机行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如何理解成语“一挥而成”?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一挥而成”?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成语,一挥而成

成语“我见犹怜”是什么意思?“我见犹怜”出自于哪里?

成语“我见犹怜”是什么意思?“我见犹怜”出自于哪里?

我见犹怜,东晋

如何理解成语“一蟹不如一蟹?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一蟹不如一蟹?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成语,一蟹不如一蟹

成语“暗渡陈仓”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暗渡陈仓”含义详解

成语“暗渡陈仓”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暗渡陈仓”含义详解

暗渡陈仓,秦朝

成语“行将就木”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行将就木”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行将就木

成语“朽木不雕”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朽木不雕”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朽木不雕

成语“知彼知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知彼知己”含义详解

成语“知彼知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知彼知己”含义详解

知彼知己,春秋

如何理解成语“有脚阳春”?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有脚阳春”?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成语,有脚阳春

成语“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有什么典故?

成语“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有什么典故?

庖丁解牛,魏惠王

成语“徐市求仙”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徐市求仙”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徐市求仙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成语“察言观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