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以逸待劳”该如何解释呢?历史出处是哪里?

【成语】: 以逸待劳

【拼音】: yǐ yì dài láo

【解释】: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成语故事】: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已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的敌军,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称为以逸待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历史文化探索:木人石心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木人石心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木人石心,晋朝

成语“言不由衷”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成语“言不由衷”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春秋,郑桓公

历史文化探索:董狐之笔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董狐之笔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董狐之笔,春秋

成语“五色无主”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成语“五色无主”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上古,禹

成语“一钱不值”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成语“一钱不值”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汉朝,灌夫

成语“越俎代庖”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成语“越俎代庖”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上古,舜

成语“月下老人”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成语“月下老人”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唐朝,韦固

成语“自惭形秽”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成语“自惭形秽”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晋朝,王济

成语“作法自毙”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成语“作法自毙”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秦朝,商鞅

历史文化探索:负重致远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负重致远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负重致远,东汉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成语“以逸待劳”该如何解释呢?历史出处是哪里?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