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书中有着哪些比较另类的读书人?

红楼梦一书中有着哪些比较另类的读书人?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自从隋炀帝创立科举之后,知识分子终于有了一条稳定步入政坛的道路,可在这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筛选里,取得功名的到底是少数。那么剩下的读书人该怎么办,有的选择继续寒窗苦读,有的则准备务农经商。可现实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有的读书人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在有钱人家里做清客。

所谓清客,就是在是指旧时在富贵人家帮闲凑趣的文人。清朝人梁章钜甚至提到了清客的“十大准则”: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出昆曲,七字歪诗,八张马吊,九品头衔,十分和气。

《红楼梦》作为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对于这种“另类”的读书人,也进行了无比真实的描写。

一、高级的奴才

在贾府里,最喜欢读书的主子,莫过于贾政。虽然他作官并不是靠科举,但是在一干纨绔子弟“包围”的贾家,贾政能做到严于律己,很大原因就是他从小在儒家经典的熏陶下养成的。所以这些文人清客想来贾府讨生活,第一选择肯定是贾政。

其他人要么是酒色之徒,要么像贾宝玉那样,最讨厌这些所谓的“读书人”。当然,这些清客选择贾政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位政老爷是个孤独的“闲人”。清客的工作其实也就是陪人解闷,和所谓的“帮闲”没啥区别,只不过这些清客更加高雅罢了。

贾政作为正人君子,对这些清客们以礼相待。可他们在生活的压迫下,早就丢掉了自己的脊梁骨,成了贾府的“高级奴才”。从这些人对待贾宝玉的态度里,可见一斑。

偏顶头遇见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单聘仁二人走来,一见了宝玉,便都笑着赶上来,一个抱住腰,一个携着手,都道:“我的菩萨哥儿,我说做了好梦呢,好容易得遇见了你。”说着,请了安,又问好,唠叨半日,方才走开。

在贾府这样的诗礼之家,一直秉持着重孝的习俗,林之孝家的说过,“现从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他不的。这才是受过调教的公子行事”。

就像和贾母一辈的赖嬷嬷,可以说教贾宝玉,可是詹光和单聘仁作为贾政的人,按理说实在没有必要如此谄媚地面对宝玉。

其实仔细想想,清客从某种层面上,并不算是贾府的人。林之孝、周瑞、赖大等这些管家们,虽然明面上的地位不及詹光等人,但是他们对贾府是有很强认同感的。可是这些清客却不然,他们的工作就是陪人解闷,因为没有签“终身合同”,他们始终有一点危机意识,对于宝玉这只“金凤凰”,自然要努力巴结。

中国儒家文化提倡人要忠义,可是这些清客的表现,却羞煞这两个字。在很多续书里,在贾府败落后,这些清客都跑到了忠顺王府里。比如周玉清老师的《红楼梦新续》里,就有这样的描写。

那詹光似已认出贾政的背影,快进王府大门,方掉过头来瞧了他一眼。瞧出是贾政时,只对他微微一笑,然后踱着方步,大摇大摆地进去了。贾政站在一旁,像当头挨了一棒似的,昏昏沉沉,离开王府。走了多时,方送至斜街屋内。

这样的结局,也许不是曹公本意。但是从这两位清客的名字来看,詹光是“沾光”,单聘仁是“擅骗人”。要沾谁的光,又要骗谁,似乎不言而喻。就像乌拉圭的一句谚语,”美人笑的多妩媚,她离开你时就越决绝”,放在贾政的清客上,同样恰当。

在高鹗的续书里,第九十二回《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中冯紫英向贾政推荐贡品,其实有一个宝珠,可以吸附旁边的小珠。这一情形让天生敏感的贾政有了以下的感受。

贾政道:“天下事都是一个样的理哟。比如方才那珠子,那颗大的就像有福气的人似的,那些小的都托赖着他的灵气护庇着。要是那大的没有了,那些小的也就没有收揽了。就像人家儿当头人有了事,骨肉也都分离了,亲戚也都零落了,就是好朋友也都散了。转瞬荣枯,真似春云秋叶一般。

如果把贾府比作这颗宝珠,那么清客们自然就是周围的小珠。他们粘地是如此紧密,让人不禁有些感叹。可笑的是,如今并无实权的贾府对于皇帝来说,其实也只是个凑趣解闷的清客罢了。

二、卑微的灵魂

其实仔细想想,在贫富悬殊的古代,能读起书的肯定不是普通家庭。况且能在贾府这样的贵族人家里混迹,这些清客想必也见过不少大世面。

我大胆地猜想一下,他们很可能也出生在富贵人家,也许是家族败落,自己也科举无望,才来其他公府讨生活。

如果是这样,那这些人身上的悲剧性则让人叹息。当他们身处富贵乡时,心里难免无比凄凉。毕竟自己曾经也经历过这种繁华。真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世间得失仿佛就是一场梦。当众清客劝贾政别打宝玉时,也许他们会想,父亲当年也是这样教训自己的,可是到头来,只做了贵族门下的乞食者。

清客就是如此,表面上与贾政称兄道弟,吟诗作对,但是实际上,他们是没有丝毫地位的。尽管詹光等人在物质上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屈辱,但是在精神上,这些清客过得真的很痛苦。这种屈辱,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在这一回里,人们的注意点往往集中在大观园的美景,宝玉的才情以及贾政的严厉。一旁清客们的表现,同样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

为了迎合贾政父子,他们使出了浑身本事。知道主子要试试少东家的才情,他们就要做低,故意整些俗不可耐的玩意儿。

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提“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

每次读到这里,我心里都有一些难受。文人对于精神世界,那是极其看重的,就像陶渊明说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就算过上家徒四壁的生活,也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因为他们拥有极其丰富的精神世界,因为他们坚守着极其硬朗的文人风骨。

可是看看贾政身边的这几位清客,说实话有点掉价。但是我们也不能太过苛求他们,有些人活着,就用尽了全部的力气。大观园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无穷的生命力。甚至让平时迂腐的贾政都开始“放飞自我”。

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难道随行的众清客内心毫无波澜,我看未必。毕竟是读过书的人,心思想来比普通人细腻。那么在这片繁华中,又会想些什么呢?不得志的,会羡慕荣国府的富贵;家道中落的,会感叹一番这世事无常。还有暗笑贾政父子的,合计未来出路的……可是想这些又有什么用呢?纵然胸中已是山河千万,到到头来依然是对主人的一阵阵的奉承。

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妙!”

当贾宝玉冷笑的时候,他可能不会想到这些清客是为了奉承自己。就算想到了,这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儿,对于这些浊物,似乎没什么好说的。中秋夜宴,本是阖家团圆的好日子,可是这些清客,依然得陪着主人吟诗作对。没有人问过他们苦不苦累不累。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里,蕴含着多少的无奈,我们无法体会。

其实我们与其叹息清客们卑微的灵魂,倒不如叹息那个令人绝望的时代。他们也曾读过书,但发现读书没有结果,倒不如弯下自己的脊梁,在公府侯门博得一席之地。坚持自我往往很难,但变坏就是一个转身。清客们也明礼,知道这是条不归路。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往。强如秦钟,他能被宝玉看重,可临死前也明白要追求仕途经济。因为这就是那个社会的规则,谁能逃出尘网?谁又能跳出圈子?

不是谁都可以做宝玉,当要面对一切时,就大手一挥,遁入空门。现实有太多的折磨和诱惑,这些清客都不能忍受寂寞清寒,最终向强大的规则投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红楼梦中,王熙凤做过最伤天害理的事是什么?

红楼梦中,王熙凤做过最伤天害理的事是什么?

红楼梦

红楼梦中,云儿的结局是什么?

红楼梦中,云儿的结局是什么?

红楼梦

红楼梦中赵姨娘为什么作妖?因为王家和贾府有接触

红楼梦中赵姨娘为什么作妖?因为王家和贾府有接触

红楼梦

封神演义中孔宣的五色神光很强,为何不用它收羽翼仙?

封神演义中孔宣的五色神光很强,为何不用它收羽翼仙?

封神演义

红楼梦中贾探春最终嫁去了哪里?她远嫁后有哪些故事?

红楼梦中贾探春最终嫁去了哪里?她远嫁后有哪些故事?

红楼梦

在小说红楼梦中,袭人她们为何一直都愿意留在贾府当丫鬟?

在小说红楼梦中,袭人她们为何一直都愿意留在贾府当丫鬟?

红楼梦,清朝

在小说红楼梦中贾雨村为何总是能遇到贵人相助?

在小说红楼梦中贾雨村为何总是能遇到贵人相助?

贾雨村,清朝

曹刿论战采取了什么战术?曹刿强调了什么?

曹刿论战采取了什么战术?曹刿强调了什么?

曹刿论战,曹刿

红楼梦中贾母表面上在夸王熙凤,其实是在讽刺薛宝钗

红楼梦中贾母表面上在夸王熙凤,其实是在讽刺薛宝钗

红楼梦

班昭留下了哪些千古名句?班昭有哪些成就?

班昭留下了哪些千古名句?班昭有哪些成就?

班昭,东汉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红楼梦一书中有着哪些比较另类的读书人?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