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宝玉开悟之时,为什么只有林黛玉可以打消他的念头?

众所周知《红楼梦》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其中黛玉和宝钗都是难得一见的才女,那么贾宝玉开悟之时,为什么只有林妹妹可以打消他的念头?

书中第二十二回,薛宝钗在荣国府迎来了第一个生日,因为其为人处事深得贾母的喜欢,所以这一天,老太太特意在自己的院子里为她庆生。只是不曾想,宴会期间却出现了这样的小插曲。

众人在听戏的时候,因为薛宝钗点出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引起了贾宝玉的不满。对于戏曲,他似乎对诸如此类的热闹戏没有多少兴趣,所以对宝姐姐抒发了内心不满的情绪。

但是,当薛宝钗说出这出戏中的一段辞藻,却让宝玉眼前一亮,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更让他拍案叫绝。

也正是因为这句戏词,让宝玉萌生了悟禅的契机,虽然最终,导致他悟禅的导火索,是史湘云与林妹妹的纠葛,但显然,薛宝钗所说的曲文才是关键。

在宴会之中,史湘云当着众人的面指出戏子像林妹妹,贾宝玉深知林妹妹小性儿,担心史湘云受委屈,特意用眼神阻止了她。却不曾想,他的好意却成了里外不是人。安慰史湘云却受到她的指责;安慰林黛玉,却吃了闭门羹。


就这样,贾宝玉回到绛芸轩,带着委屈、带着又戏文引起的禅机,写下了一首揭子: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林黛玉在探望贾宝玉的时候,经袭人的提醒,看到了这副揭子以及他写的诗,于是,她忙着拿回去同宝钗、湘云一起看。

薛宝钗见了,惊恐不已,深知导致贾宝玉开悟同她所说的戏文有关,所以忙着撕了;而史湘云尽管与宝玉关系友好,情如兄弟,才思敏捷,在这一刻,却显得木讷、不知所措。

唯有林黛玉忙着拉着她们二人,一块儿来到绛芸轩,三言两语之下,打消了宝玉悟禅机的念头。

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

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

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阅读《红楼梦》,我们很容易明白,林黛玉与贾宝玉是性情相投的知己,也是一直被众人看好的情侣。在荣国府中,论谁更在乎宝玉,相信,林妹妹绝对是排得上号的。

因此,当贾宝玉流露出悟禅机的念头,林妹妹如此在意,理所当然。只是,我们从她质问贾宝玉的言语之中,却会发现,尽管我们不能否认她的这一心理,但同样,也必须接受一个事实:论慧根这一点,她比贾宝玉看得更透彻。

正如在林妹妹说出这一句揭语后,薛宝钗所说的典故一般。

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今儿这偈语,亦同此意了。

从薛宝钗所说的这个典故中,或许我们能更直观地体会出,在慧根这一点上,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差距。

因此,从这个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林黛玉之所以能开解贾宝玉,是因为她对“悟禅机”看得比贾宝玉更透彻,这是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其实,关于这一点,在黛玉葬花这个细节中,也更好地验证了这一点。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贾府三春以及黛钗等人,相继入住大观园,这一天,贾宝玉独自一人在一个幽静之所看《西厢记》,期间,一阵风过,将桃花吹落了一地,还有几片桃花,停留在他的书本之上。

贾宝玉担心这些桃花被人践踏了,于是一片一片的拾起来,将它们抛到水中。正在这个时候,林妹妹正拿着香袋、香锄也来到了这里。

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一段对话。

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掛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

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从本质上而言,对于被风吹落的桃花,贾宝玉与林黛玉都体现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怜悯。他们对如此美好的事物,都渴望着能够保持它们的“纯洁”。只是,对“纯洁”、对人生的理解,他们之间却存在着深与浅的认知。

对于贾宝玉而言,他对桃花的庇护,是局限于他的视野,他将被风吹落的桃花,一片一片地拾起,将他们抛在水中,是为了避免它们遭受践踏。


但显然,林妹妹对“洁”的理解,比他更深,因为她早已意识到了,将它们抛到水中,并不能始终维持它们的“洁”,因为一旦它们随水流到别的地方,依然会遭受到践踏。

为了保持它们本真的“洁”,林黛玉想到了葬花,将它们埋葬到土壤之中,“化作春泥更护花”。

显然,从对桃花“洁”的认知,林黛玉要比贾宝玉看得更透彻。而由这一点出发,我们也能体会出他们二人对人生不同的认知深度。

小结:

林黛玉曾经在《葬花吟》中写道:“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可以称得上,是林妹妹的人生态度,是林妹妹对“洁”的精神信念;而贾宝玉,之所以一时悟禅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寄生草》中的一句戏文:“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一个体现了决绝之意,另一个则体现了出家之念,谁的慧根更高?自然一目了然。也是因此,林妹妹才能在贾宝玉开悟之时,轻易地打消他这样的念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清代名人轶事》清操类·卷二记载了哪些内容?

《清代名人轶事》清操类·卷二记载了哪些内容?

清朝,清代名人轶事

《红楼梦》贾家最高决策者是贾母吗?还是另有他人?

《红楼梦》贾家最高决策者是贾母吗?还是另有他人?

红楼梦,贾宝玉

《红楼梦》贾宝玉开悟之时,为什么只有林黛玉可以打消他的念头?

《红楼梦》贾宝玉开悟之时,为什么只有林黛玉可以打消他的念头?

红楼梦,林黛玉

红楼梦中元春进宫后受宠过吗?书中是如何描写的?

红楼梦中元春进宫后受宠过吗?书中是如何描写的?

元春,清朝

红楼梦中宝钗是个古怪的人?薛姨妈又为何这么说她?

红楼梦中宝钗是个古怪的人?薛姨妈又为何这么说她?

宝钗,清朝

红楼梦一书中出现的三个春天,背后有何含义?

红楼梦一书中出现的三个春天,背后有何含义?

红楼梦,清朝

红楼梦中鸳鸯有哪些发小?为何她的发小以后都能独当一面?

红楼梦中鸳鸯有哪些发小?为何她的发小以后都能独当一面?

红楼梦

《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篇讲述了哪些故事?

《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篇讲述了哪些故事?

旧唐书,赵莹

红楼梦中宝钗生日花了20两,王熙凤生日却花费了百两,为什么?

红楼梦中宝钗生日花了20两,王熙凤生日却花费了百两,为什么?

王熙凤,清朝

《红楼梦》贾宝玉根本不喜欢薛宝钗,花袭人是如何帮助宝钗的?

《红楼梦》贾宝玉根本不喜欢薛宝钗,花袭人是如何帮助宝钗的?

红楼梦,贾宝玉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红楼梦》贾宝玉开悟之时,为什么只有林黛玉可以打消他的念头?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