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分香卖履”是什么意思?“分香卖履”出自于哪里?

成语“分香卖履”是什么意思?“分香卖履”出自于哪里?这个成语意思是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成语出处

汉·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临死不忘妻妾

示例


指临死不忘妻妾。亦形容霸业已空,风流已散,凭吊怀古。

唐·杜牧《杜秋娘》诗:“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还用以指谋生有术,自给自足。

唐罗隐《邺城》诗:“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

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祝翁》:“敬广其术,则卖履分香,可以不事矣。”

清查慎行《曹操疑冢》诗:“分香卖履独伤神,歌吹声中繐帐陈。”

吕志伊《读史感赋》:“预争皇后怜诸妇,终作分香卖履人。”

成语典故

原文

汉·曹操《遗令》:“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备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译文

曹操《遗令》中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

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释义

东汉末,曹操造铜雀台,临终时吩咐诸妾:“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又云:“馀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见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序。后以“分香卖履”喻临死不忘妻妾。

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权臣、太尉曹嵩的儿子,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册封魏王,位在诸王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比肩接踵”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

成语“比肩接踵”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

比肩接踵,春秋

成语“不可救药”出自于哪个典故?“不可救药”含义介绍

成语“不可救药”出自于哪个典故?“不可救药”含义介绍

不可救药,西周

成语“一毛不拔”出自于哪个典故?“一毛不拔”含义介绍

成语“一毛不拔”出自于哪个典故?“一毛不拔”含义介绍

一毛不拔,战国

成语“炙手可热”背后有什么成语故事?该如何解释?

成语“炙手可热”背后有什么成语故事?该如何解释?

成语,炙手可热

成语“人言可畏”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成语“人言可畏”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人言可畏,春秋

成语“一身是胆”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一身是胆”含义详解

成语“一身是胆”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一身是胆”含义详解

一身是胆,三国

成语“不知所云”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成语“不知所云”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不知所云,三国

成语“易如反掌”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易如反掌”含义详解

成语“易如反掌”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易如反掌”含义详解

易如反掌,唐朝

“廉颇老矣”是褒义还是贬义?如何理解这句话?

“廉颇老矣”是褒义还是贬义?如何理解这句话?

廉颇,赵国

成语“天夺之魄”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成语“天夺之魄”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天夺之魄,春秋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成语“分香卖履”是什么意思?“分香卖履”出自于哪里?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