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客令”的说法是怎么来的?“逐客令”典故介绍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李斯被下逐客令的故事。

在战国的末期出现了一个集大学者、大权谋家、大政治家于一身的人,他就是李斯。李斯本是楚国人,为了能做求得荣华富贵,他勤奋求学,到齐国拜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荀子为师,同荀子一起研究怎么治理国家、怎样当官的学问。学成之后,他审时度势,洞察时局,辞别荀子,来到秦国。


当时的秦国国王是太子嬴政,吕不韦因为帮助庄襄王取得王位而当上了相国,独揽朝政大权。当相国以后,他也学孟尝君的样子,收留了大批门客,其中有不少是其他国家来的,李斯就是吕不韦的门客之一。李斯在吕不韦的门下,待机接近秦王。为了引起秦王的注意,尽快崭露头角,他潜心揣摸秦王心理,在分析当时形势的基础上,上书秦王,力谏秦王抓住机会,建立帝业,统一天下,深得秦王的赏识和器重,遂在秦国立足并开始崛起。

正当李斯踌躇满志准备干一番大事业时,秦国却发生了一件叛乱。秦王嬴政二十二岁那年,宫里发生一起叛乱,牵连到吕不韦。嬴政觉得留着吕不韦碍事,再加上发现吕不韦势力不小,恐以后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就逼他自杀。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当时的韩国人郑国修渠的阴谋被识破。当时,郑国为秦国主持开凿了一条灌溉渠,就是郑国渠,它把泾河水从云阳经三原、富平、蒲城,同洛河连通起来(都在今陕西省境)。兴修水利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后来发现;郑国为了要削弱秦国的军事力量,才积极帮助秦国修渠的,目的在于消耗秦国的人力和财力。

吕不韦和郑国都不是秦国人,又先后出事,这让秦国一些贵族、大臣议论起来,说列国的人跑到秦国来,都是为他们本国打算,有的说不定是来当间谍的。他们请秦王把这些人统统撵出秦国。秦王听了,就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下了一道逐客令,要求大小官员,凡不是秦国人,都得离开秦国,当时李斯也在被驱逐之烈。

眼看自己的地位不保,李斯很不甘心,就在他离开咸阳的时候,给秦王上了一道奏章。李斯在奏章里说:从前秦穆公用了百里奚、蹇叔,当了霸主;秦孝公用了商鞅,变法图强;惠文王用了张仪,拆散了六国联盟;昭襄王有了范雎,提高了朝廷的威望,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客卿建立了功业。


李斯在奏章里又说: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细流,所以能那样深广;帝王不拒绝任何臣民,所以能显示他们的恩德。因此,土地不论东西南北,民众不问那个国家,一年四季都充满美好,鬼神也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皇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如今竟然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对国家,排斥客卿以成就其他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方来,停步而不愿意进入秦国,这可就是所谓的“借给敌人兵器,送给敌人粮食”啊!

李斯的奏章言辞恳切,情意真诚,理据服人,令秦王大为感动。秦王政觉得李斯说得有道理,放弃了逐客的打算,连忙派人把李斯从半路上找回来,并重用他,后来,李斯做了秦国的丞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如何理解成语“一挥而成”?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一挥而成”?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成语,一挥而成

成语“我见犹怜”是什么意思?“我见犹怜”出自于哪里?

成语“我见犹怜”是什么意思?“我见犹怜”出自于哪里?

我见犹怜,东晋

如何理解成语“一蟹不如一蟹?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一蟹不如一蟹?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成语,一蟹不如一蟹

成语“暗渡陈仓”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暗渡陈仓”含义详解

成语“暗渡陈仓”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暗渡陈仓”含义详解

暗渡陈仓,秦朝

成语“行将就木”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行将就木”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行将就木

成语“朽木不雕”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朽木不雕”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朽木不雕

成语“知彼知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知彼知己”含义详解

成语“知彼知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知彼知己”含义详解

知彼知己,春秋

如何理解成语“有脚阳春”?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有脚阳春”?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成语,有脚阳春

成语“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有什么典故?

成语“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有什么典故?

庖丁解牛,魏惠王

成语“徐市求仙”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徐市求仙”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徐市求仙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逐客令”的说法是怎么来的?“逐客令”典故介绍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