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有什么典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 不敢越雷池一步

【拼音】: bù gǎn yuè léi chí yī bù

【解释】: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成语故事】:

“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则成语的原话是:“无过雷池一步”,意思是要温峤坐镇防地,别越过雷池到京城去。后用“不敢越雷池一步”来表示做事不敢超越一定的界限和范围。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晋明帝皇后的哥哥庾亮,在晋成帝即位后担任中书令,掌执朝政。当时西部边境很不安宁,庾亮推荐大臣温峤到江州任刺吏。

不久,庾亮接到一个报告:历阳太守苏峻企图谋反。庾亮没有马上采取果断行动,而是想骗苏峻到都城建康来做大司马。大臣们认为这个方法不妥,温峤也写信劝阻,但庾亮不听。

苏峻接到朝廷的通知后,敏感地觉察到朝廷已对自已生疑,于是索性发兵进攻都城。温峤得到这个消息,一方面请求庾亮允许他率兵从小路进入建康保卫京都,一方面号召将士们作好各种准备。

不料,庾亮对苏峻的反叛力量估计不足,认为温峤那里的防务非常重要,不希望他率兵来护卫都城。他写信给温峤说:“我对西境敌人的担心,超过了对历阳叛兵的担心,你必须留在原地,不要越过雷池一步。”

雷池,在今安徽省望江县东南。它是雷水自今湖北省黄梅县流到安徽省望江县东南积水而成的一个池。庾亮的意思是不要越过雷池到京都来。

由于庾亮低估了苏峻反叛的力量,温峤在江州按兵不动,结果苏峻进攻建康时没有受到大军阻挡。尽管瘐亮率军迎战,建康还是陷入了苏峻之手。

庾亮赶紧去投奔温峤。温峤并不责怪他,而是请他守卫白石营垒,自己加紧操练水军,准备歼灭叛军。

苏峻的一万士兵很快抵达白石,与仅有二千人马的庾亮展开血战。庾亮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击退了叛军。后来,庾亮、温峤等人终于杀掉苏峻,平定了叛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风吹草动”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风吹草动”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风吹草动

成语“划粥割齑”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划粥割齑”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划粥割齑

成语“河东狮吼”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河东狮吼”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河东狮吼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成语“江郎才尽”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江郎才尽”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江郎才尽

成语“大材小用”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大材小用”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大材小用

成语“风烛残年”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风烛残年”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风烛残年

成语“道听途说”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道听途说”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道听途说

成语“大笔如椽”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大笔如椽”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大笔如椽

成语“好好先生”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好好先生”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好好先生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