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成语“一挥而就”?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挥而就”?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 一挥而就

【拼音】: yī huī ér jiù

【解释】: 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成语故事】:

《三字经》是儿童的启蒙读物,内容非常丰富。自南宋到民国,经元、明、清三朝的七百余年之中,这部书一直是儿童上学的启蒙书之一,几乎家喻户晓。但对于作者,了解的人就不多了。

这部书的作者是南宋学者正应麟。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正应麟任会试主考官时发现的人才。正应麟向当时的皇帝宋理宗推荐文天祥的文章时说:此人肝胆如铁石,文章如龟鉴。意思是意志坚强如钢铁和石头,文章简直如同经典著作。文天祥这份殿试考卷一万多字,是不加思索一挥而就的。文章针对时弊作了全面中肯的针砭,令人读后耳目一新,有拨云见日的感受。

文天祥的文章写得如此之好,又如此之快,一方面是文思敏捷,更重要的是他平日读书之外,留心天下大事,关注民间疾苦。

文天祥中状元以后,被派到江西当地方官。后来元军逼近首都临安,文天祥把家产全部卖掉,充作军晌,并亲自率领部队赶到临安,准备与元军作战。文天祥到了临安,立即被任命为右丞相,并作为南宋使臣赴元营谈判。

文天祥到了元营,怒斥元军首领背信弃义。元军首领理屈辞穷,恼羞成怒,强行将文天祥扣押。

文天祥千方百计从元营脱身,一路饱经艰险,到达江西,集合南宋官军,奋起抵抗元兵。他转战广东、福建,几次给敌军以沉重打击,最终因敌众我寡,不幸兵败被俘。

元军将领张弘范原是宋军将领,他投降了元兵,又劝文天祥归顺。文天祥把过零丁洋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抄给他,表明心迹。全诗如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看了诗,知道文天祥绝不会屈服,便将文天祥押解到元朝京城大都。文天祥在押解途中几次自杀不成,绝食七天七夜没有饿死。在狱中还写下《正气歌》,这首诗现在读起来还令人肃然起敬。

文天祥终因宁死不降被元兵杀害,以他自身的壮举谱写了又一首正气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比肩接踵”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

成语“比肩接踵”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

比肩接踵,春秋

成语“不可救药”出自于哪个典故?“不可救药”含义介绍

成语“不可救药”出自于哪个典故?“不可救药”含义介绍

不可救药,西周

成语“一毛不拔”出自于哪个典故?“一毛不拔”含义介绍

成语“一毛不拔”出自于哪个典故?“一毛不拔”含义介绍

一毛不拔,战国

成语“炙手可热”背后有什么成语故事?该如何解释?

成语“炙手可热”背后有什么成语故事?该如何解释?

成语,炙手可热

成语“人言可畏”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成语“人言可畏”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人言可畏,春秋

成语“一身是胆”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一身是胆”含义详解

成语“一身是胆”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一身是胆”含义详解

一身是胆,三国

成语“不知所云”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成语“不知所云”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不知所云,三国

成语“易如反掌”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易如反掌”含义详解

成语“易如反掌”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易如反掌”含义详解

易如反掌,唐朝

“廉颇老矣”是褒义还是贬义?如何理解这句话?

“廉颇老矣”是褒义还是贬义?如何理解这句话?

廉颇,赵国

成语“天夺之魄”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成语“天夺之魄”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天夺之魄,春秋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如何理解成语“一挥而就”?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