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扣盘扪烛”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口若悬河”?有什么典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 扣盘扪烛

【拼音】: kòu pán mén zhú

【解释】: 扣:敲;扪:摸。比喻不经实践,认识片面,难以得到真知。

【成语故事】:

出自宋·苏轼《日喻》。

有一个人,由于生下来眼睛就瞎了,因此,他不知道太阳是怎么样的东西。有一次,他听到别人说太阳的形状很像铜盘,就找了一个铜盘,敲了敲,发出的声音,他就牢牢的记在心中。有一天,他听到了钟声,便告诉人家,那就是太阳。但是人们却纠正他:“太阳不仅像个铜盘,它还会像蜡烛一样的发光呢!”他回到家里,找了一枝蜡烛,恍然大悟的说:“原来是这种形状。”后来,他摸到了一枝“钥”(就是很小的笛子),就大声的说:“这一次太阳可让我找到了。”

盘,这个字现在是皿部,古时候是木部,因为古时候的盆大部分都是用木头做的。太阳和钟钥,原来都是两种完全不相关的东西,明眼的人,自然一目了然,但是眼睛坏了的人,只凭着别人的一言半语来猜测,当然会闹笑话,所以以后人们将这段话引申成“扣盘扪烛”这句成语,比喻因为认识不清,而错下结论。

同时,这句成语和道听涂说一样,都是劝我们要了解事情的全盘真相,不要触及表面就妄下结论,这样一定会闹笑话,同时也做不好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闻雷失箸”出自于哪里?“闻雷失箸”含义详解

成语“闻雷失箸”出自于哪里?“闻雷失箸”含义详解

闻雷失箸,刘备

成语“临渴掘井”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成语“临渴掘井”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成语,临渴掘井

成语“党同伐异”是什么意思?“党同伐异”出自于哪里?

成语“党同伐异”是什么意思?“党同伐异”出自于哪里?

党同伐异,刘询

成语“死不旋踵”是什么意思?“死不旋踵”出自于哪里?

成语“死不旋踵”是什么意思?“死不旋踵”出自于哪里?

死不旋踵,李膺

成语“置之度外”是什么意思?“置之度外”含义详解

成语“置之度外”是什么意思?“置之度外”含义详解

置之度外,刘秀

成语“投鞭断流”出自于哪里?“投鞭断流”是什么意思?

成语“投鞭断流”出自于哪里?“投鞭断流”是什么意思?

投鞭断流,苻坚

成语“路不拾遗”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成语“路不拾遗”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成语,路不拾遗

成语“奇货可居”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成语“奇货可居”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成语,奇货可居

成语“肝脑涂地”出自于哪里?“肝脑涂地”是什么意思?

成语“肝脑涂地”出自于哪里?“肝脑涂地”是什么意思?

肝脑涂地,刘邦

成语“论功行赏”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成语“论功行赏”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成语,论功行赏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成语“扣盘扪烛”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