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探索:罚不当罪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罚不当罪,拼音是fá bù dāng zuì,相当,抵挡。指处罚和罪行不相当。出自《荀子·正论》。那么成语罚不当罪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成语故事】:

“罚不当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处罚过宽或过严,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

这个成语来源于《苟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战国后期,赵国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荀况,人们把他的著作称为《荀子》。

《荀子》这部著作共有三十二篇,其中一篇叫《正论》,是专门议论政治的。文中提出一个看法:国君要在百姓面前作出好的榜样。残暴的国君被推翻,如夏桀被商汤打倒,商纣被周武王消灭等,这些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荀况主张刑罚要严明,犯罪的应根据罪行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杀人的不偿命,伤人的不判刑,那就会纵容犯罪,扰乱社会。有人说:“古代没有肉刑,只是象征性地用刑。比如,不使用黥(qing)刑而用墨画脸来替代;不使用劓(yi)刑,而用戴上草作的帽子来替代,这种办法在昏乱的现代是行不通的。如果继续这样做,犯罪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犯罪行为将越来越多。”

在阐述了上面这些情况后,荀况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地位要和品德相称,官职要和才能相称,赏赐要和功劳相称。如果不是这样,弄得地位和品德不相称,官职和才能不相称,赏赐和功劳不相称,处罚和罪行不相称,那就会带来极大的不幸和严重的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历史文化探索:偷梁换柱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偷梁换柱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偷梁换柱,秦朝

刘裕继位后,为何要屠杀曾经的东晋皇族呢?

刘裕继位后,为何要屠杀曾经的东晋皇族呢?

南北朝,刘裕

历史文化探索:乘兴而来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乘兴而来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乘兴而来,晋朝

历史文化探索:七步之才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七步之才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七步之才,曹植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回该如何解析?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回该如何解析?

清朝,红楼梦

历史文化探索:寸木岑楼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寸木岑楼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寸木岑楼,春秋

历史文化探索:举足轻重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举足轻重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举足轻重,东汉

历史文化探索:东山再起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东山再起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谢安,东晋,东山再起

历史文化探索:长驱直入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长驱直入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长驱直入

历史文化探索:安然无恙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安然无恙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安然无恙,春秋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历史文化探索:罚不当罪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