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

“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糟糠之妻,汉语成语,拼音是zāo kāng zhīqī,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出自《后汉书·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解释

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

出处

《后汉书·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患难发妻。

典故

东汉初年大司空宋弘,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对皇上直言敢谏。曾先后为汉室推荐和选拔贤能之士三十多人,有的官至相位。光武帝刘秀对他甚为信任和器重,封他为宣平侯。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新寡后,刘秀有意将她嫁给宋弘,但不知她是否同意。一天,光武帝与湖阳公主共论朝臣。湖阳公主说:“宋公(指宋弘)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刘秀听后很高兴,召见宋弘,让公主在屏风后观听。刘秀对宋弘说:“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意思是:俗话说,高贵了就忘掉了交情,富有了想另娶妻子,这是人之常情吗?宋弘一听,知道这句话里有意思,他答道:“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意思是:我听说,对贫穷卑贱的知心朋友不可忘,共患难的妻子不可抛弃。光武帝听后,回过头向里边的湖阳公主说:“事不谐矣(此事不成了)。”

典故

东汉初年,刘秀起用西汉时期的侍中宋弘,并升他为“太中大夫”。刘秀的姐姐守寡并看上了宋弘,刘秀想把姐姐嫁给宋弘,问宋弘对“贵易交,富易妻”的看法,宋弘回答道:“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只好放弃。

汉代曾发生过假子舆(实为王郎)赶刘秀的故事。当时,刘秀力量薄弱,被王郎一路追杀,由北向南日夜奔逃。战斗中,刘秀手下有个叫宋弘的大将不幸负伤。当逃到饶阳境内时,宋弘实在走不动了,而后面追兵又紧,怎么办呢?刘秀没办法,只好将宋弘托咐给郑庄一户姓郑的人家养伤。

姓郑的这户人家很同情宋弘,而且非常善良,待宋弘亲如家人,端茶送水,好吃好喝,很是周到。特别是郑家女儿,长得虽不很漂亮,但为人正派,聪明大方,待宋弘像亲兄弟,煎汤熬药,问寒问暖,关情备至。宋弘非常感动。日子一长,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宋弘伤好后,两人便结为夫妻。

后来宋弘跟随刘秀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终于帮刘秀得了天下。

刘秀当了皇帝后,万事如意,只有一件事使他放心不下:刘秀有个姐姐,早年丧夫,整日闷闷不乐。刘秀多次派人给她提亲,说一个又一个,姐姐就是不满意。后来,刘秀得知:姐姐看上了宋弘。他想,我是皇帝,这点事还不好办?再说,宋弘的妻子郑氏年龄大且不说,那模样和姐姐一比就差多了,便派人向宋弘提亲。谁知宋弘听后却说:“糟糠之妻不下堂。“来人将宋弘的话向刘秀禀报后,刘秀深为宋弘的为人所感动,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更加看重。从此,“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故事便流传开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如何理解成语“一挥而成”?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一挥而成”?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成语,一挥而成

成语“我见犹怜”是什么意思?“我见犹怜”出自于哪里?

成语“我见犹怜”是什么意思?“我见犹怜”出自于哪里?

我见犹怜,东晋

如何理解成语“一蟹不如一蟹?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一蟹不如一蟹?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成语,一蟹不如一蟹

成语“暗渡陈仓”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暗渡陈仓”含义详解

成语“暗渡陈仓”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暗渡陈仓”含义详解

暗渡陈仓,秦朝

成语“行将就木”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行将就木”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行将就木

成语“朽木不雕”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朽木不雕”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朽木不雕

成语“知彼知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知彼知己”含义详解

成语“知彼知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知彼知己”含义详解

知彼知己,春秋

如何理解成语“有脚阳春”?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有脚阳春”?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成语,有脚阳春

成语“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有什么典故?

成语“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有什么典故?

庖丁解牛,魏惠王

成语“徐市求仙”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徐市求仙”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徐市求仙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