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坐针毡”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如坐针毡”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如坐针毡”是出自《晋书·杜锡传》,

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舍人杜锡,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从这不难看出,“如坐针毡”历史典故的主人翁就是太子中舍人杜锡。


杜锡,是西晋名将杜预之子。他从小就学习刻苦,得以成为了满腹经文的人物,因此长大后,颇有盛名。

杜锡曾在长沙王那里做过文学侍从,后来就调到愍怀太子那里,升为太子舍人。所谓的太子舍人,就是掌管处理太子宫中事务的官员。

这愍怀太子是谁呢?

他就是晋惠帝司马衷之子司马遹。司马遹从小就很聪慧,很有其祖上司马懿的风范。司马衷继位后,他被立为太子。

但可惜的是,司马遹不是皇后贾南风之子,所以后来就受到了贾南风的迫害,结果,司马遹被废去太子之位,并贬为庶人。而到了公元300年,司马遹又遭到了杀害,当时他才23岁。

司马遹惨死,直到后来贾南风失势,司马遹才得以被追赐谥号为愍怀,并恢复太子的名位。

愍怀太子司马遹在小的时候,曾深受其祖父晋武帝司马炎的喜爱。

在司马遹五岁的时候,有一天皇宫内起火,这时司马遹就拉着祖父晋武帝司马炎到暗处。

司马炎就问司马遹:“为什么把我拉到暗处?”

司马遹回答说:“在仓促之时,应该防备突发变故,不能让明光照到皇上。”

司马炎一听,非同小可,想不到司马遹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心境,所以就认为司马遹是一个奇才。

后来晋惠帝司马衷继位,立司马遹为太子。

司马遹虽然幼年聪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却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他不仅不像以前那样好学了,而且还尝尝胡闹,甚至还不尊敬师傅,重要的是,他变成了一个不求上进的人。

这时作为太子舍人的杜锡,见到太子司马遹行事乖张,深为担忧,所以就常常的规劝太子。

杜锡本是好心规劝,但太子司马遹却不领情,反而觉得杜锡多事,所以对杜锡很不满。

司马遹为了惩罚杜锡,就让人在杜锡平常坐的毛毯上,暗中插了很多针。

杜锡不明就理,就坐了上去,顿时间,杜锡就被扎的一身血,弄的杜锡非常狼狈。

到了第二天,太子司马遹见到杜锡,就故意问:“你昨天怎么了?”

杜锡觉得很狼狈,也羞于开口,所以就说:“我昨天喝酒喝多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太子司马遹听了后,却不依不饶的说:“你平常那么喜欢责备别人,为什么自己也会做错事呢!”

杜锡一听,更加觉得羞愧狼狈的,也更让他坐立不安,心神不宁了。

后来,这个历史小时候,就演变成了如坐针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如何理解成语“一挥而成”?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一挥而成”?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成语,一挥而成

成语“我见犹怜”是什么意思?“我见犹怜”出自于哪里?

成语“我见犹怜”是什么意思?“我见犹怜”出自于哪里?

我见犹怜,东晋

如何理解成语“一蟹不如一蟹?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一蟹不如一蟹?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成语,一蟹不如一蟹

成语“暗渡陈仓”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暗渡陈仓”含义详解

成语“暗渡陈仓”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暗渡陈仓”含义详解

暗渡陈仓,秦朝

成语“行将就木”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行将就木”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行将就木

成语“朽木不雕”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朽木不雕”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朽木不雕

成语“知彼知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知彼知己”含义详解

成语“知彼知己”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知彼知己”含义详解

知彼知己,春秋

如何理解成语“有脚阳春”?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有脚阳春”?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成语,有脚阳春

成语“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有什么典故?

成语“庖丁解牛”是什么意思?“庖丁解牛”有什么典故?

庖丁解牛,魏惠王

成语“徐市求仙”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徐市求仙”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徐市求仙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如坐针毡”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