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口蜜腹剑”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口蜜腹剑成语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口蜜腹剑成语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李隆基)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此人若论才艺,也还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个人品德,那简直是坏到家了。

李林甫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的人,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想方设法加以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有一套谄媚、奉承的本领。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妃嫔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表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非常合作,嘴里尽说些好听的、善意的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阴险狡猾,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

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遗憾的是,皇上还不知道哇。”

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赶紧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宠臣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好几次都想把这件事启奏皇上,只是不敢开口罢了。”玄宗被他这番话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李适之大不满意,逐渐疏远了他。

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的“本领”,深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做了十九年的大官。

然而,坏人虽然有时可以达到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大家就发现了他这种伪善,于是纷纷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这便是成语“口蜜腹剑”的由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河东狮吼”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河东狮吼”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宋朝,苏轼

成语“出人头地”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出人头地”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宋朝,苏轼

成语“大逆不道”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大逆不道”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汉朝,刘邦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汉朝,班超

成语“出类拔萃”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出类拔萃”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春秋,公孙丑

成语“愚公移山”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愚公移山”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上古,愚公

成语“虚左以待”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虚左以待”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春秋,信陵君

成语“一毛不拔”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一毛不拔”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战国,墨子

成语“迎刃而解”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迎刃而解”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晋朝,杜预

成语“一钱不值”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一钱不值”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汉朝,灌夫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成语“口蜜腹剑”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