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辕北辙出自哪个典故?该典故蕴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南辕北辙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

【释义】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历史典故】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魏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魏王,劝阻伐赵。

魏王见他如此匆忙,很奇怪,就问他:“你有什么急事吗?难道出了什么大事?”季梁没有从正面回答魏王,他严肃地说道:“大王,我在路上遇见了一个怪人,他做的怪事我从未听说过,特来禀报大王,请求大王指教。”

魏王听了很好奇,就催促季梁快点说。季梁很严肃地说:“我在外出办事的路上,看见一个人在急急地往北走。我问他到哪里去,他说到楚国去。可楚国在南边啊。我见他走的方向不对,便对他说:‘到楚国应往南走,你怎么往北去呢?’他却回答说:‘那不要紧,我的马是上等的马。有这样的好马,还担心到不了楚国吗?’听了他的回答,我不理解,又告诉他:‘即使你的马是上等的马,走得快,可你所走的路却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那是枉费力气呀!’那人听了我的话,仍不觉悟,反而还对我说:‘我的马好,路费也多。如此的好条件,还发愁到不了楚国吗?’我见他如此糊涂,感到惊讶,也很气愤,就对他大声喊道:‘你的费用多也不管用,这条路并不通向楚国!’那人又指着给他驾车的人,有点故意炫耀地又对我说:‘您看看,我的这个驾车人也是一等的驭手啊,所以呀,我根本不用发愁到不了楚国。’说完这话,他高声命令那驭手扬鞭催马,仍然朝北边方向奔驰而去。”

魏王听罢这个故事,不禁笑道:“这个赶路人也太糊涂了!世上哪有这么愚蠢的人,他该朝南走才是楚国的方向啊!”季梁听了这话,知道魏王还没有明白他讲这件事的目的。于是他严肃而又恳切地说:“大王说得对。那个赶路人方向错了,他的马越好,路费越多,驾车人技术越高,他离楚国就越远。大王您认为是这样吧?现在,您想成为霸主,取信于天下,可您想依赖国家大,兵强马壮,去攻占别国来扩充领土,以此提高威望。我以为,您越是这样做,离您想成就大业的实际愿望就越远!这就像那个赶路人啊。我说得若不对,请大王恕罪。”魏王听了,连连点头,放弃了攻打赵国的计划。

季梁为了打动魏王,用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其实这个旨在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我们为实现而奋斗的过程中,方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对了方向,你的梦想也就实现了一半。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梦想才会变成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坚壁清野”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成语“坚壁清野”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汉朝,曹操

成语“火树银花”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成语“火树银花”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唐朝,唐睿宗

成语“刻不容缓”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成语“刻不容缓”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周朝,漏壶

成语“机不可失”该如何理解呢?又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成语“机不可失”该如何理解呢?又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唐朝,李靖

成语“力不从心”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成语“力不从心”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汉朝,班超

成语“内助之贤”该如何解释呢?历史出处是哪里?

成语“内助之贤”该如何解释呢?历史出处是哪里?

战国,晏婴

成语“瓜田李下”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成语“瓜田李下”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唐朝,柳公权

成语“近水楼台”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成语“近水楼台”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北宋,范仲淹

成语“间不容发”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成语“间不容发”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汉朝,枚乘

中国智慧故事之孔明慧眼识刺客,该故事揭露了什么哲学道理?

中国智慧故事之孔明慧眼识刺客,该故事揭露了什么哲学道理?

中国,孔明慧眼识刺客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关于南辕北辙出自哪个典故?该典故蕴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