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差强人意”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差强人意释义】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大致;强,振奋。

【差强人意近义】聊胜于无 【差强人意反义】大失所望

有一个叫吴汉的人,字子颜,南阳人。吴汉家贫,他年轻时候就跟汉高祖刘邦发迹前一样,在县里做个小小的管治安的小干部——亭长。像那时候的豪杰一样,吴汉虽然家里面没有多少资财,可是他也好养宾客。王莽末年的时候,因为他家的宾客犯了法,他也因此被连累得亡命到了河北的渔阳,因为缺乏生计来源,只好干起了贩马的营生,从此往来于燕、蓟之间,而他也因此结交了不少豪杰人物。

后来,新莽王朝灭亡而更始帝刘玄代立,刘玄先是派出了使者韩鸿徇抚河北,这时候便有人对韩鸿说道:“有个叫吴汉的人,是一位奇士,您可以与他共商大事。”于是这韩鸿便召见了吴汉,一见之下果然对他很满意,于是就把吴汉任命为了安乐县令。

过了一段时间,王郎起兵,北州扰惑,人心不安。而吴汉一向听闻说刘秀是一位宽厚的长者,于是便归附了刘秀。由于吴汉为人质朴、勇敢、有智谋,打了很多胜仗,所以逐渐受到刘秀的信任,刘秀做皇帝后,封吴汉为大司马、舞阳侯。吴汉不仅勇敢,对刘秀也十分忠心。他出生入死为刘秀打江山,刘秀出征远行,吴汉总是伴其左右,保护他的安全,而且只要刘秀没睡,他也就恭敬地站在一旁,不肯先睡。

当时,天下仍然很乱。有个叫刘永的汉室宗亲,早于刘秀索立为皇帝。刘秀登基前后,主要就是镇压,剿灭各路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其中,大司马吴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武(光武帝刘秀的年号)二年春,吴汉率领大司马工粱、建为大将军朱佑等9位将领,接连打败了多路人马,接着又在广东包围了刘永的部将苏茂。刘永部下另一将领周建招聚了10多万人救苏茂,吴汉和他交战失利,跌下马伤了膝盖,周建趁机进了广东,和苏茂合兵一处。吴汉回营后,众将领对他说:“大敌当前,而您负伤躺下,士兵们心里担扰啊。”吴汉听了,立刻起床包裹好伤口,命令杀牛宰羊,让部下美美地饱餐一顿,鼓励大家说:“敌人虽然很多,但都是些抢掠财物的盗贼,没有肯主持大节为义而死的。现在是力争封侯的时候,大家努力杀敌啊!”于是,军中士气大振。

第二天清晨,苏茂、周建率领军队包围吴汉。吴汉派出四部精兵和乌桓的3000骑兵,摆着鼓齐头并进迎击敌人。吴汉自己不顾伤痛,披上盔甲,高举战戟,大声下令:“听到鼓声,必须大声呼喊前进,后退者轨首!”士兵们闻此争先恐后地冲向敌军,周建大败,返身逃进城去。吴汉部下长驱直入,抢进城门,周建、苏茂只得弃城而逃。

吴汉作战,即使在战阵不利、将士垂头丧气的形势下,也能镇静自若地激励士兵,鼓舞军中士气。有时,光武帝刘秀派人察看大司马吴汉在做些什么,使者总是回报“在修整攻战的器具”。刘秀赞叹道:“吴司马差强人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作法自毙”的故事出自哪里?该如何理解呢?

成语“作法自毙”的故事出自哪里?该如何理解呢?

春秋,商鞅

成语“掩耳盗铃”有哪些故事?又该作何解释呢?

成语“掩耳盗铃”有哪些故事?又该作何解释呢?

春秋,掩耳盗铃

成语匹夫之勇的寓意是什么?关于匹夫之勇有什么典故?

成语匹夫之勇的寓意是什么?关于匹夫之勇有什么典故?

匹夫之勇,成语

关于乌鸦学语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关于乌鸦学语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乌鸦学语,

成语“狗猛酒酸”出自哪个人物?又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成语“狗猛酒酸”出自哪个人物?又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春秋,杨倩

成语“芒刺在背”出处是哪里?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芒刺在背”出处是哪里?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

汉朝,霍光

成语“捕风捉影”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捕风捉影”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汉朝,汉成帝

关于狐假虎威之后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关于狐假虎威之后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狐假虎威之后,寓言

成语“处之泰然”的原意是什么?历史出处又是哪里?

成语“处之泰然”的原意是什么?历史出处又是哪里?

春秋,颜回

成语“一士谔谔”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成语“一士谔谔”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战国,商鞅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成语“差强人意”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